马彦伟:乌兰布和200万亩梭梭林保护项目(5) |
http://www.sina.com.cn 2008/10/31 16:48 |


表3 好来包社区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变化
3.1.5 当地政府的保护工作
2005年,政府在两个社区开展禁牧和公益林补偿的政策,对于减少牧区牲畜量,减轻草场压力作用较为突出。不过实际并为完全落实到位,比如我们仍可以看到一些牧民有200只以上羊群。政府也提倡过围封,并给予支持。
当地政府也一直围绕着搬迁转移战略,鼓励农牧民向外搬迁。我们在与巴彦木仁苏木领导座谈时,当地领导就介绍准备在镇政府附近开垦4,000多亩耕地,将牧区群众转移出来。这一政策对协会未来的项目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将继续关注。
3.2问题分析
3.2.1 问题树分析
首先,我们将起点问题归纳为乌兰布和地区以梭梭林为主的荒漠草场退化,再逐步分析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3-4层的问题树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导致问题的直接原因。(其中打问号部分目前还无法肯定)
3.2.2主要问题分析
A)缺少综合性的保护方式
过去政府对草场的保护往往是单一的治理模式,往往是一刀切的全面禁牧、移民搬迁等大型工程。但效果往往并不好,容易出现监管不力或过犹不及等问题。比如很多牧民介绍,部分地区全面围封禁牧后,由于缺少骆驼的啃食和践踏,往往梭梭林下鼠害泛滥,甚至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而且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往往却少统筹安排,在梭梭林及草场保护的领域中,林业局、环保局、农牧局、扶贫办、科技局、教育局等部门的各做各的工作,缺少配合。
B)牧区收入来源单一导致的草场过牧
牧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以养羊和骆驼为主,对草场的过度依赖,导致随着牲畜量的增加,草场逐渐退化。而近年在牧区开垦耕地,更加剧了草场退化的进度。
C)缺少灭鼠技术与力度
鼠害是梭梭和草场退化的主要威胁因子,但由于缺少适当的灭鼠技术和必要的支持,鼠害泛滥成灾。而天敌减少是鼠害泛滥的另一个因素。
D)缺少对人工种植梭梭的支持
当地的地下水条件具备了人工种植梭梭的可行性,但社区因为技术、资金、人力等限制,一直缺少人工种植梭梭的积极性。
E)管护制度不健全
社区牧民居住非常分散,对梭梭林及草场的管护以各户为单位很难形成制约力量,因而容易出现偷盗梭梭与苁蓉的现象。外人偷挖苁蓉,因技术和缺少责任心的问题,对梭梭和草场的破坏较大。而政府设计的公益林看护制度,往往没有形成真正的管护。
F)社区缺少替代能源
社区的薪柴虽然主要以死梭梭和其他灌木柴为主,但也不排除偶尔砍拾活灌木的可能。如何将替代能源的新技术,与牧区的传统生活方式相结合,将会进一步保证牧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持续性。
G)科研支撑力度不足
由于梭梭林及草场保护涉及到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而存在大量有争议的说法,比如梭梭林的实际分布面积、骆驼和围栏对于梭梭和草场的作用、如何有效防治鼠害等。这些问题不清楚,将不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和未来的效果评估。
H)保护意识不强
保护意识不强不仅是当地社区自身的问题,更应属于多尺度的范畴,当地政府部门、学校、以及外界的关注在这一方面都有欠缺。
3.2.3有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