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保护项目(1)

http://www.sina.com.cn 2007/03/04 01:35 



项目点锡盟苏尼特左旗萨如拉塔拉嘎查的2006年春季生态现状



组织生态、经济、文化等相关专家去项目点萨如拉塔拉嘎查作项目的前期论证



合作社召开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并选举合作社领导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保护项目

  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项目拟解决的问题、问题根源)

  按照“11.5”规划建议的要求,在占全国土总面积37%,聚居着十多个少数民族,又同十多个邻国相接壤的广大牧区进行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其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特殊性,新牧区建设不能照搬农村建设的现成模式,必须在中央精神指导下创新发展模式,走具有牧区特色的道路。内蒙古牧区是全国最大的牧区,其面积为全国牧区的27.34%;其草地植被类型、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及游牧文化传统在全国牧区中既突出又典型。14个边境纯牧业旗以3370km的国境线同蒙、俄等邻国相接壤的事实,使牧区建设问题具有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尽管发达国家由于没有像我国牧区这样少数民族聚居、欠发达、自然条件特殊而专营畜牧的地区,但关于草牧场管理、草地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在近十余年间已取得重大进展。Allan Savory的整体管理(Holistic Management)理论提出“影响草场的首要因素不是牲畜头数,而是植被暴露于牲畜的时间”,数千家牧场推广该模式的经验证明,一些曾被认为“超载过牧”的牧场实际上是“缺载过牧”,“放牧过度”的草场实际上“放牧不足”,以减少牲畜作为保护草场唯一手段的管理模式现已被淘汰;关于草原管理的一些经典论著现已彻底修订;鉴于二恶英事件和疯牛病、羊发抖等家畜疾病的欧洲舍饲畜牧业正在向自然畜牧业强制转型,1977-2000年间全欧洲自然畜牧业农场发展到13万个,德国已推行使其自然畜产品比重达20%的10年计划。不能否认这些进展对我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参考价值。近十余年来,对亚非畜牧业国家发展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领域,其中也有人早在十余年前就已涉足我国牧区问题研究,曾指出我国牧区的发展属于不可持续模式;对世界40多个游牧、半游牧国家(地区)草原畜牧业问题的比较研究业已起步,已有成果开始问世。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近十余年来虽有不少涉及牧区问题的论著问世,其中也有些有用的结论,但大都局限于牧区经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等单一学科视角的研究,其结论整体上并不符合牧区实际;有些成果还是农村研究成果的简单套用,谈不上有什么创新。事实表明,被普遍认为取得长足“发展”的近二十多年,恰好是草原退化和荒漠化空前加剧的时期。对此问题的主流观点认为“生态恶化由超载过牧引发,而超载过牧由牧民养畜积极性导致”,于是出现了“减少牲畜”、“生态移民”等政府行为。尽管有学者持不同观点,提出了“完全让当地农牧民承担治理恢复生态的责任是不公平的”意见,但此类正确观点迄今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于是牧区的贫困化问题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某些方面反而更趋加剧,当地民族的发展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事实说明,国内以往研究的一个根本缺陷在于人们忽略了牧区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整体性质, 即畜牧业的合理布局,不同地区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同,合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保持各种自然资源之间协调关系和生态平衡,保证自然资源的不断更新和永续利用,这就需要充分考虑蒙古高原自然经济条件经上千年历史过程中综合作用而自发形成的蕴涵着游牧文化的畜牧业布局,它限制牲畜品种的地理分布,同时也影响天然草地类型的形成和分布,这种畜牧业生产配置,是遵循自然经济规律兼顾经济、生态、社会的较为合理的配置。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总结历史的教训,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努力探索内蒙古草原发展的新模式。

  2)项目目标

  通过实施项目,把项目区牧户草场联在一起,以统一轮牧方式利用草场,帮助牧民恢复蒙古族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保护草原游牧文明来达到草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促进牧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主要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要素重组,促进牧区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宽服务渠道,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增加牧民收入,使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2)帮助牧民恢复按季节进行的轮牧制度,在实行轮牧中调节草牧场利用强度,促进退化草场的恢复;

  (3)让项目区牧民的传统草原文化得到恢复和保护。

  它们的指标分别是:①项目区牧场人均收入(元/人);②单位面积草场产草量(kg/hm2);③恢复传统文化的数量(项)。

  本项目对草原牧区牧民(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恢复其生计。首先,牧民是草原文化的主体,要保护草原文化就必然要先帮助牧民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其次,牧民是当前草原退化加剧,生态恶化的主要的和最直接的受害者,并且他们是自助能力很小的弱势群体,急需授助;再次,若穷困潦倒的牧民得不到帮助,那么包括牧民在内的全中国人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就难以达到;能够成功的帮助牧民尽快摆脱目前困境,不仅是有效帮助弱势群体的一个范例,而且对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同时,通过轮牧和合作经济对牧区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重新配置,通过提升牧民自身的组织化程度来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牧民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同时有利于发挥草地畜牧业本身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合理利用草地资源进而达到生态、经济、社会的三效统一。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2006年度理事大会特别报道
p
生态保护项目标牌
p
亲如一家人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