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图:走进洞庭湖区 关注鱼类生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03/03 14:56 



单车骑行洞庭



湖南省高校湿地图片巡回展



与洞庭湖湿地方面专家交流座谈

  走进洞庭湖区 关注鱼类生态

  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项目拟解决的问题、问题根源)

  洞庭湖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在长江流域渔业生态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里有鱼类117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鳍豚、江豚、中华鲟、胭脂鱼等10多种。然而,近7、8年来,在洞庭湖区日益猖獗的电鱼、毒鱼、炸鱼、密阵、迷魂阵、密拖、拦江网、布围子、挂排钩、开壕掘沟、干湖等违规的过度捕捞方式,使整个洞庭湖渔业资源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胭脂鱼、鳗鱼等过去常见的鱼类,现已十分罕见,白鳍豚、江豚、中华鲟更是难觅踪迹。目前,洞庭湖内鱼类资源急剧减少,大型经济鱼类如青、草、鲢、鳙等数量锐减,已占不到总产量的10%,而且捕捞的鱼的个体越来越低龄化、小型化,根本没有一次繁殖再生的机会。洞庭湖水域的天然捕捞量已由高峰期的每年12万吨左右降至了目前的每年两三万吨。这种状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是什么原因致使洞庭湖区的鱼类资源在数量及种类上较以前有大量的减少,让它处于濒临匮乏现状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这次的“走进洞庭湖区,关注鱼类生态”――06间全国湿地使者行动。针对过度捕捞、外来物种的入侵、工农业的污染等造成鱼类资源匮乏的因素展开了调查。本各项目目的在于寻找出影响鱼类资源减少的原因,针对不同原因提出自己的建议及解决方法,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再将调查出的内容通过图片等方法反映出来,旨在提高人们对洞庭湖鱼类资源和渔民生活现状的认识,呼吁全社会一起来关注洞庭湖鱼类生态,一起来保护鱼类生命家园。

  2)项目目标

  1、调查目标和重点

  a)目标:通过对洞庭湖流域渔业资源状况材料的收集和调查,为建立人、鱼、水和谐家园提供基本材料。

  b)调查重点为鱼类资源现状问题:

  Ø在汉寿蒋家嘴镇,我们重点调查了外来物种小龙虾对及过度捕捞当地鱼类资源的影响;

  Ø在西洞庭自然保护区我们重点考察了有机渔业及社区共管的模式;

  Ø在沅江万子湖区莲花村,我们重点调查了过度捕捞产生的因素(外来渔民及各种非法捕捞工具)、外来物种杨树及农业污染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Ø在沅江市区,我们重点调查了工业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和网箱养鱼的利弊;

  Ø此外,在汉寿和沅江调查了水资源枯竭对鱼类资源带来的影响;

  由于目标和方向都很明确,我们活动进展相当顺利,因此也能够站到一定的高度反映出洞庭湖渔业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的论文也因此有两篇被选入校三下乡优秀论文集中,并被提供给当地的政府部门。此外,三湘都市报还以“洞庭鱼儿哪去了”为题,对我们调查的问题作了3200字的深度报道。

  2、宣传目标

  通过通过各种途径对鱼类资源匮乏现状的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鱼类资源的保护。

  a)在宣传方式上,我们采取了展览图片,播放DV剪辑、幻灯片、环保电影,发放环保宣传资料,自行车环城调查宣传等方式。此外,我们还制作了73块KT版在湖南省内部分城市、部分高校进行巡回展,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b)在媒体宣传上,湖南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当代商报、常德日报、常德晚报、益阳日报、株洲晚报、长沙电台星沙之声、湖南教育电视台、常德电视台、株洲电视台、沅江电视台等媒体均对我们进行了采访、报道。

  3)项目设计

  1. 项目时间安排:

  l前期筹备 2006年4月――2006年7月

  l活动执行 2006年7月24日――2006年8月6日

  l后期宣传及总结 2006年8月――2006年8月11月

  2.项目路线

  l活动执行路线: 长沙市――汉寿县(常德市)――沅江市(益阳市)――长沙市

  l后期宣传路线: 长沙市(本校及市区)――常德市――汉寿县――长沙市(各高校)

  4)项目运作(包括项目执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资金来源等)

 [1] [2] [下一页]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2006年度理事大会特别报道
p
生态保护项目标牌
p
亲如一家人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