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素套勒盖嘎查村民“骗”来的项目 |
http://www.sina.com.cn 2006/06/10 11:23 |
曾经以为他们是骗子
“我们自己选择项目、管理项目和运行项目,我们管理委员会9个人,各有分工……”村民裴成奎的声音掷地有声,把挤得满满一屋子的人听得格外兴奋和意外。2005年1月10日下午,内蒙古阿拉善盟局杨书记、盟科技局彭局长、农牧局、民政局、左旗戈旗长、吉兰泰镇黄镇长等一行十来人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邓仪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这个位于沙漠边缘大片梭梭林丛中的嘎查(村)——召素套勒盖,在村民富光年家开了一次别具一格的会议。
召素套勒盖,蒙文的意思是“有钱的疙瘩”,不知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还是巧合,在这个嘎查的东北边,穿过大片的梭梭林,便可以看到两个兀起的大沙包,仿若两个天兵天将守护着这个宁静的村庄,村里人都管它叫 “金疙瘩、银疙瘩”,这富有情趣的称谓似乎寄托了村民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盼望。
这个仅只47户人家的嘎查,2004年8月遇上一件令他们备感新鲜的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走进了他们的生活。“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意思是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村民发展自身经济以及培养他们的自身能力。这些全然陌生的东西对生活相对闭塞的村民来说,一时颇不能理解和接受,这是怎样一个项目?他们要来做什么?是不是骗子?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还是要从我们这儿拿走什么?
“我们起初不相信他们,以为他们是骗子,我们还曾私下里合计,如何想办法把他们手里的钱给骗下来,因此,起初申报项目时我们就瞎报一气,但在参加贵州古胜的培训后,我们的想法和观念都变了。”身为项目管理委员会一分子的富成文半开玩笑的说。看来这是一个重新认识和参与的过程,也是项目起始与村民逐步磨合取得信任的一个必然历程。
那么,这几个月来SEE在嘎查具体做了些什么?又是怎样让村民逐渐信任和接受并参与进来的呢?看一下这个项目的工作历程,便可知其所以然!
项目走过的四个月
2004年8月,SEE生态协会正式进驻召素套勒盖,对嘎查的生态环境及经济状况作了详尽的了解和调查,针对嘎查存在的过牧、对梭梭林不合理利用及村里经济结构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在充分地尊重和理解村民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参与式的需求评估,制定出了以当地村民为选择主体和执行主体的项目策略。因此,项目对具体内容的选择都集中在了社区发展与自然保护双赢的重合部分上,项目分别从社区组织能力的培训、产业结构的调整、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技能的提高等方面来推动项目的运行。
9月下旬成立村民管理委员会,紧接着便组织了10位村民赶赴贵州古胜进行村民项目管理的培训,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和分享古胜村民生态保护项目的经验,提高自我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并让他们逐渐了解村民项目的意义和方式,这种富于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培训使他们受益匪浅,尤其是给他们的思想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变化,使他们对项目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和理解,并开始对未来项目的操作充满信心。
为了减少对梭梭林的破坏,项目在能源替代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以资助的方式帮助牧民购买使用节柴灶、太阳灶、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等节能产品。资助的金额不等,如风光互补项目方出50%,农牧民自己出50%,节柴灶则是项目方出80%,农牧民自己出20%。这些节能产品的利用不但直接减轻了当地人因生存需要对梭梭林造成的压力,而且提高了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据统计,嘎查已经用上节柴灶的有38户,太阳灶12户,申请风光互补的有17户。
此外,项目还通过资助牧民开展舍饲养猪、舍饲养牛、养鸡、圈养羊催肥出栏、圈养产羔等项目,调整农牧民一直以来以自然放养羊群为主要经营的思路,以使农牧民尝试新的经济支撑点和发展点,增加其收益。项目之所以启动这些新的养殖项目,主要是用来减少自然放养羊只的数量,以避免对草场和梭梭林的过度利用,完全实现合理载畜,恢复草场植被。同时,也使嘎查分散经济收入手段,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高产出的方向发展,以增强社区的抗灾抗风险能力。据了解,农牧民已决定在明年将放养羊只的数量由原来的3000多只减少到1400只左右,还有6户人决定明年圈养或转为养猪养鸡等产业。另外,项目还通过发展沙产业,合理利用沙漠资源,来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目前,农牧民已经自发筹划在2005年春季进行耐旱植被的沙漠种植工作,这些植物种类包括有梭梭、沙蒿、拐枣、红柳、花棒、毛条等。项目方认为,沙产业的合理开发,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畜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还能培养农牧民的市场意识,使农牧民真正走上生态效益型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经过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村民对项目的理解和运行已经渐趋成熟,前不久农牧民自发建立起了一个自己的“梭梭林保护区”,划定了保护区边界,保护面积超过20000亩,村民在协会的资助下制作了提示牌插放在重要通道路口以提示。另外,还制定出了适合当地情况的村规民约,如“保护区内禁止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禁止取土、开采地下水、捡柴、买卖梭梭柴”等条例。
1000元能当8000元来花
嘎查的这些转变以及村民那种自发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令杨书记备感新奇,“从解放以来,可以说政府投入嘎查的钱远远大于SEE协会出的钱,但为什么做出的成绩却不如SEE出这么二十来万元钱,在短短四个月时间做的事,而且村民能接受它、拥护它,原因是什么?我看关键是形式问题,这也是我今天来探讨最核心的问题,这里面除了有一种利益的关系以外,最主要是基层民主的建设,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能自己说了算。”杨书记的话道出了问题的核心所在。
“民主这个东西,分两项,一边是权利,另一边是责任” 两个月来一直扎根在嘎查的SEE协会工作人员王亦庆这样理解,“我们平常说的民主很多时候说放权于民,强调的只是权利。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权利跟责任的捆绑,在项目中,我们充分让村民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尊重都得到,但是同时他也应该承担他的责任,政府投入的资金之所以收效不大,是因为该承担的责任由领导承担,老百姓由于不参与操作,因此也就不承担责任,而现在,一切都由他们自己来操作,所以,1000元钱,他们可以当作8000元来花!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让村民自己设计,自己管理,自己实施,这个体系的核心是权益的重新构架和重组。”处于项目操作第一线的邓仪如是理解,“我们项目介入的前提是如何让村民在不搬迁、不离开他的土地、文化、草场的情况下,对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做到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们要清楚人在这里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并不是说人迁走了生态就恢复了。我们做到今天为止,仅仅是一个起步,现在嘎查设立了20000亩的梭梭林保护区,羊即将减到1000多只,这种自发的行为,在中间相对控制的是一个‘诚信’。诚信,可以说谁都没诚信,但是有利益和权利相互制约就可以达到诚信。项目管理委员会成员之间、家族之间就是一个制约,比如你承诺了养多少只羊,或者不养羊,改成养猪了,那么你自己集资一部分,管理委员会出资帮你买砖、培训等,如果你不遵守承诺,你一个人的失误将会损害全村人的利益。因此,这种诚信需要相互制约的体系来维护。”可见,在这个项目里,人无疑是核心所在,改变和保护环境,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人的生存”。
“我们希望我们项目的投入,只是嘎查发展道路上的铺路石,而不是在路上跑的那辆车”王亦庆认为,项目的投入可以成为村民的硬件,也可以成为村民自发项目中的周转资金,但必须是垫在嘎查发展最基础的地方,使其成为拐棍一样的东西,最终要让村民自己走自己的路。如果项目投入的钱成为了嘎查短期消费品,那么项目的投入注定是失败的。
村民富光年的话,虽然朴实,但却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这么多年了,我们一直想接电进来,但都没成功,因此也没啥娱乐生活,自项目进来之后,我们才有了些盼头,现在项目已出钱资助我们买太阳能、风光互补这些东西……”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必然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孪生体,单说环境保护,或忽略掉保护环境的主体,那么保护又从何谈起。因此,村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必须是与环境保护同步甚至是先行的。
“用什么来检验项目的成与败,等一两年以后,来看这四十几户人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收入是否增加?”杨书记的话简单明了,检验项目运行是否成功,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时间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如果几年以后,召素套勒盖的环境保护住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也真正的提高了,那么,勿庸多说,项目的成功与否老百姓心里最清楚。
其实,项目就是这样简单,可以归纳为使当地人重新获得了更多的尊严,拥有了更充分的民主,体现了更多自我的管理和智慧的迸发。
此次的项目考察对政府无疑影响深远,据悉,分管农牧的戈旗长已于近日和项目方取得联系,表示旗政府决定在今年3月,划拨20万资金到项目的独立帐户上,嫁接介入召素套勒盖项目,他还特别强调,必须按现行的以社区为主体的运行的方式来操作,为能在阿拉善更大范围内推广类似项目做充分地准备。
文/丁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