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see资讯> 2005年度


协会资讯
媒体聚焦
会员资讯
工作报告    
其他资讯    
 
SEE生态协会生态保护项目报告(2004-2005)

http://www.sina.com.cn 2006/04/29 09:36 

  协会自2004年6月5日成立以来,已一年多时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项目办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积累了实在的本土工作经验。现就一年的工作向理事大会报告,请全体会员予以审议。

  (一)对阿拉善地区认识、理解和调研工作

  协会在阿拉善地区从事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保护工作,首先我们对当地已有的环境保护项目做了全面的专业性调查与评估。从当地政府、组织和商业性机构已经实施的具体项目中,总结、借鉴和分享成功的方法,同时也汲取了他们失败的教训。通过我们自己团队和外来各方专家的参与,在一年的时间内我们对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基本判断是:

  在荒漠化生态环境下介入了不合适的生产方式

  荒漠化地区降雨量极少,整个生态环境的命脉都依赖于地下水,现在的农耕生产方式过度地利用了地下水,因此地下水的衰竭形成了对周边地区的大面积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阿拉善的几个集中的农区已经明显地显现出了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周边大范围的沙漠表层植被枯死造成环境恶化。

  适合于当地生活方式的本土文化衰减

  阿拉善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游牧方式,在游牧文化中,人对自然的利用是有度和有序的,人与人之间的资源分配也通过漫长的历史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管理的本土规则。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不但增加人对自然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和破坏了当地人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一种有序的规则。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生产方式直接反映了对资源利用的态度,现在更多的是以最快的方式对自然的索取,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已经很少有对自然呵护的传统意识。这也是导致阿拉善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对式的单一刻板的生态治理思维

  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也实施了很多的生态保护工程,例如贺兰山恢复工程、黑河工程等都为生态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许多保护工作也是一种“头疼医头”的保护,如铁丝网围栏、搬迁转移战略等形式,只是单一的就生态保护而保护,很难形成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表象去挖掘深层次的问题根源,再产生相应的措施来根治生态问题的项目思维,更体现不了人与生态的共存。例如,在部分彻底围封的梭梭林带,因为把局部的稳定生态结构改变为单一的生态链,导致了大量的鼠害,不但梭梭林得不到保护,还加剧了梭梭林的死亡。另外,目前围封转移出来的人,安置的方式又大多是从事农耕生产,而农耕生产依赖的仍然是有限的地下水,这无疑又形成了小单元的恶性循环,这些措施只简单地把当地人与生态保护割裂开来处理,都未能解决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和谐。因此,表面上,这些工程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从长远看,随之带来的则是更多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我们的定位和目标

  通过一年的实践,基于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的特点,我们的定位是:根据协会的性质和力量,我们的主要目标不应该是去实施小区域的、单一的生态治理和保护项目,而是凭借我们自身丰富的自然保护经验,以及企业家的众多资源优势,在阿拉善各类环境问题的各个层面中,寻找到适合的介入点,产生相应的项目,实实在在的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分项目点成功的基础上,再把我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介绍给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实施。

  (三)找到与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文化相适宜的项目切入点

  根据目前的环境问题,我们在2004-2005年度主要解决的几类环境问题为:

  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通过项目把环境利益和当地人的利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当地人成为自然资源保护的主体,并在保护中受益,形成自然保护与当地人发展的和谐统一。该类项目的核心是:通过项目的运作,提升当地人自身组织能力的建设,形成该社区对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机制。并通过生产方式的调整、新能源介入等具体的项目内容为载体,促进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进,使之减缓对自然的压力和过度的依赖。在项目中充分地体现和融入生活、生产和生态共赢发展的理念,形成小区域的没有铁丝网的“围栏”。重新建立起农村基层诚信体系,充分的理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

  吉兰泰镇的召素套勒盖社区发展与梭梭林保护项目

  哈图呼都格社区发展与草场保护项目

  豪斯布尔都牧民人工撒播治理沙漠和社区发展项目

  不论它们的目标是梭梭的保护还是草场的合理载畜,其内涵都是通过社区的综合建设来促进当地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因为生态保护,已经被政府从生态脆弱区和生态重点区搬迁出来的牧民,也是我们项目方向主要关注的群体,其原因:一、他们都是因为生态保护而被迫失去习惯的生产方式和传统文化的群体,对他们的关注充分地体现了在生态保护过程中的公平原则;其二、让他们能够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下,尽量高效率的利用自然资源,减缓对现有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有稳定的收入和可持续发展的依赖资源。对这种特殊群体的项目,我们选择了生态农业、资源节约、现代生产技术等项目载体的介入,适当地调整适合于当地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使他们在新的生存区域里通过合理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三、这个群体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回迁,从整个阿拉善的生态保护大局上,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建设巴润别立镇生态农业村项目

  查汉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区发展项目

  是在社区自我管理能力建设的基础上,介入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有效地形成对地下水及农业资源的管理、利用能力,减缓对新栖居地自然资源的压力,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探索荒漠化地区开展生态农业的模式

  3. 多元化的环境教育:我们把年轻一代视为未来阿拉善生态保护的希望,因此我们在该区域引进了在国内外相对有效的诸多环境教育方式,从教育、环保、扶贫、传统文化和现代英语教育等诸多的方面引进资源和项目人才,在整个阿拉善的所有学校和几个重点的区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元化的环境教育。通过不同层次的项目,将会有效的影响当地年轻一代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阿拉善生态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惠黎环境教育项目

  阿拉善乡村教师环境教育技能建设项目

  新西兰intuto公司英语教育项目

  4.扩展和参与外来项目:我们积极的引入、参与和配合其他国际组织在阿拉善的工作,通过西方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引入,对阿拉善进行了社会和自然的科学调查和自然恢复试验,在该类项目中,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如何把西方的项目模式产生更适合本土化的结果,与福特的“照片故事”项目就是典型的运用了西方的社会科学——参与式规划的理念,通过照片为载体,让当地人自我发现环境问题,并产生适合于自己文化、技能的解决人与环境冲突的本土化方案的项目。与意大利政府出资支持的环境科学试验项目,就是试图通过自然界风能、光能进行提水,再通过滴灌的方式恢复当地原生植被,达到能源的零循环试验效果。

  福特项目——“照片的故事”

  意大利能源零循环试验项目

  5.专业的调查与理论的提升:为了给未来项目更深层次的理论指导,我们通过SEE基金支持社会科学层面的研究,邀请了国内著名的社会学、人类学专家对“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与“外来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总结出了两种文化现象对当地人与自然关系的学术界定;在自然科学的领域得到了李佩成院士研究团队的支持和配合,在现有生态移民聚居的农区开展了严谨的地下水监测与评估。这些结果不但是未来项目发展的重要依据,而且更重要的是也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民俗与生态—民勤流动人口分布调查

  阿拉善地区蒙族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保护

  阿拉善腰坝绿洲地下水承载力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6.必要的参与和有度治理:在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适应的地区,我们也通过成熟的现代技术进行了区域性的生态治理工程。由意大利资金支持的阿拉善盟林业部门执行的飞播植树种草项目,虽然遭遇了阿拉善历史上的大旱,但通过对种子的现代技术的处理,目前长势良好,初见成效。

  飞播治理沙化草场项目(意大利资金支持项目)

  7.志愿者平台项目:促进外界与阿拉善的文化交流,为有志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青年提供锻炼学习的平台,同时也通过这些志愿者影响更多的人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

  (四)取得的成绩

  社会效益

  (1)经过一年多实实在的工作,协会在阿拉善逐渐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和认可,特别在以人为自然保护核心的保护项目方向上,不但在协会项目上政府注入了资金,而且在其他的盟委领导的项目点上,政府也拨出专项资金,让协会运用内生式发展的理念来具体执行政府项目。与此同时,国家林业总局还专门派出专家对协会的所有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充分肯定协会目前项目工作的突破和成绩。在9月份内蒙多伦召开的国际荒漠化生态保护会议上,国家林业总局的与会代表在会上把协会项目的有效尝试从政府的角度推荐给其他的国际组织。

  (2)内生式的发展促进自然保护的方式,也得到了国内外非政府组织与相关环保组织的认可,例如,澳大利亚援助中国项目就因为了解了我们的项目以后,多次提出希望有机会与协会合作,把这种有效的方式引入他们的项目体系,目前,双方已达成共识,正在对合作项目进行前期的需求评估。 在9月份召开的国际荒漠化保护论坛的会议上,该项目模式也引起了韩国最大的环保组织――环境运动联合的高度关注。就项目产出而言,我们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能够得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在目前中国运行的所有非政府组织里也是比较有效的成功案例。

  (3)在所有的项目运行点,运行的主体都是老百姓民主选举建立的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的建立不但能够稳定的、可持续的执行项目,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当地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可持续机制的发育。在整个项目运行中,所有的项目资金和执行主体都是当地的村民,这充分地锻炼和提升了当地基层组织建设的能力和自主意识。例如:8月18日,哈图胡都格村民项目管理委员会集体到项目办,提出因为项目官员工作态度欠佳,集体要求罢免项目官员。该事件充分地证明了内生式发展项目的方向,村民不单是一个自然保护项目的执行主体,同时更深层次的反映了基层自主管理意识的提升。

  生态效益

  在各个项目点,通过项目的实施都能有效地达到项目目标,减缓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就吉兰泰片区的两个项目点,就已经形成了农牧民梭梭林保护区两个共14.5万亩,彻底杜绝了梭梭柴薪商业化销售的现象;承诺签约合理载蓄的草场100万亩;自我种植恢复植被 2000多亩;主动灭鼠面积达10万亩。就新能源的替代改善柴薪一项,每年就少砍伐超过790多亩30年生的梭梭树;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实施,基本杜绝了当地私人打井、开地的现象。

  经济效益

  在所有的项目点实施了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到目前为止不但未出现因为保护使当地村民造成经济减收的现象,而且在其他的产业化替代方面,通过有效的技术输入与科技服务支持、多元化养殖,都能给当地的社区带来部分经济的增长,就召素套勒盖片区,羊只从原来的3000多只,减少到了目前的不到1000只(野外放牧),但并未造成经济上的减收,多元化的养殖替代其实还增加了当地项目户的收入。如部分牧民今年的养鸡一项就能增收近3000元。

  (五)一些思考

  通过一年的具体实践,值得我们反思的是:

  1、钱该谁来使用?

  项目资金的使用制度,所有的子项目资金使用权,都是由当地村民选出的村民管理委员会自己执行,作为项目管理者,我们只负责监控资金的项目执行预算状况和搭建村民财务监督体系的完善制度,在有第三方合作的项目中,我们努力地说服对方让村民作为项目资金的使用者和管理者,项目支持方只是一个项目的服务者和监督者。在中国目前运作的民间组织体系里,以村民为主体的项目资金运作体系无疑是一个创新,更是未来公益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项目要快还是慢?

  作为中国首个由企业家捐资的本土组织,在本年度如何去选择项目是我们最为难的选择,一方面想要通过相对简单和快速的工程型项目来体现协会的工作效率,展示协会的功绩。但是该类项目治标不治本,好看不好吃;另一方面,为了真正探索出能解决荒漠化地区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这类项目必须从事物最根本的起因来解决和根治,但此类项目通常的周期要三年左右,才能算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项目。在两者的选择上,我们最终战胜了自己,选择了切实能够把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落实到实处的深层次项目上。项目进展到今天,它的表象并不辉煌和灿烂,但是在与阿拉善的老百姓和政府的接触中,得到了一句让我们欣慰的话:“你们是做实事的人。”这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3、项目发展的瓶颈

  随着在阿拉善的项目发展,奇缺的是拥有项目管理和执行技能的人才,但通过一年的运行,让我们意识到阿拉善项目执行人才的引进已经成为整个项目发展的瓶颈,在许多公开招聘的很多报名者中,工作地只选择了北京的职位,即使有选择到阿拉善工作的人都严重的缺乏项目管理的能力和经验,一个艰苦的工作地要创造优秀的项目,人才的引进将是未来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005年10月16日

  副秘书长 邓仪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SEE与TNC共同探讨NGO组织建设
p
生态保护项目标牌
p
亲如一家人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