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平:探索SEE项目模式 |
http://www.sina.com.cn 2006/01/12 17:56 |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杨平
年关将至,秘书处全体赴阿拉善培训,并总结一年工作。在阿拉善,我把全部项目看了一遍,心里非常高兴。
在腰坝滩,协会生态农业项目仅开展了3个月时间,但项目产生的效果已十分明显。在项目点贺兰队,一群项目管委会的农民围着我滔滔不绝,这个队主体是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移民,由于保护贺兰山天然原始次生林的需要,他们被迫放弃牧业,全部转向农业,年收入剧降70%,成为重点贫困村和著名上访村。今年9月,协会项目进入。协会的运作方式令这些农牧民感觉十分新奇,协会并不强求农牧民做什么,而是要求农牧民自己设计项目,农牧民自己是项目主体,协会只是提供帮助。与此同时,村民们按照公正、公开的原则,选举出了7个项目管委会成员,由这些管委会成员与项目官员一道,管理项目上的公共事务。管委会主任告诉我,仅仅三个月,村上30年堆积如山的垃圾被清理掉了,一条5.7公里长的坑坑洼洼的破路被重新修葺一新,下一步他们打算上舍饲养羊和沼气,还打算推动节水农业。一位70多岁的老汉大着嗓门说:“我们刚从北京大兴一个生态农业示范点培训回来,那才叫生态农业呢,全都是机械化生产,地里长出的东西一点都不浪费,消化在各个生产环节中。人家过年时全村老少一律集合在食堂,由村里边请吃年夜饭。相比之下我们差老鼻子了,我们的目标是20年达到人家的水平。”
在另一个项目点查汉滩,项目官员领着我们一家一家地转,参观协会项目进展情况。查汉滩是左旗的农业区,人口相对比较集中,人多地少,水资源管理十分粗放。协会项目的目标,是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推动资源集约化管理。目前,项目上已推动了舍饲养羊、秸秆精加工、肉牛养殖。三个项目都是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减少资源破坏。值得一提的是肉牛养殖模式,农民向种牛场租借4头肉牛,一年后还回一条牛犊和种牛,生下的小牛归自己,然后接着饲养,几年后出售,每头肉牛能卖几千块钱。这种方式不用出钱,却能迅速增加收入,农民十分欢迎。出了查汉滩,我们来到锡林高勒镇党委会,分管协会项目工作的张副书记接待了我们,他充分肯定了协会的工作,说:“自从协会在查汉滩开展项目后,周围的四个村同时模仿,并争抢协会项目官员,这个项目协会仅出资25万元,但已带动周边地区迅速模仿,项目产出至少6-7倍。我们镇迫切希望协会加大进入力度,把项目的面再铺开一些。”
召苏陶勒盖一队是协会最早展开项目的地方,2004年10月既已进入,此后,随着意大利资金的到位,协会又在一队旁边的二队展开了新项目,项目预算60万元。召苏陶勒盖一、二队是梭梭树覆盖区,毗邻乌兰布和沙漠,以往人砍、畜吃、商业买卖……周边的梭梭树越来越少。项目展开后,一、二队的牧民签署了村规民约,不许再砍梭梭树,人人按了手印,建起了一个方圆14万多亩的梭梭树保护区和100万亩的草场保护区。与此同时,风光互补发电、节柴灶具、舍饲养羊、沼气入户……一系列项目相继展开。副秘书长邓仪对我说,他最看好这个项目,因为保护的效果最大。想当年,我们带着牧民去贵州培训的时候,人家还以为协会是人口贩子,警惕性极高。现在不同了,村民的自主意识极强,甚至集体上访协会,要求更换项目官员。
协会成立时,如何做项目?做些什么样的项目?争议极多,歧义很大。外面人不明就里,以为我们就是种树种草。一些企业家心中也比较急,一直在追问沙尘暴治理的怎么样了?找没找到一条有效的治理方法。今天,面对项目初步展现的结果,面对阿拉善地方政府领导期待和鼓励的眼神,我总的感觉是心中有了底。
协会在阿拉善地区的三年目标是建设北方荒漠化地区生态保护试验区,针对荒漠化地区水资源问题、草场过载问题、乱砍滥伐问题……设计一组不同类型项目,找到解决办法。形成了项目模式后,再向北方荒漠化地区推广。
通过一年多的项目实践,虽然还远未达到形成模式的时候,但总结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协会项目今后应该遵从的规律:
一、当地人为主体,尤其是农牧民为主体。
协会是阿拉善的客体,若事事替人代劳肯定要犯错误,且成本也根本无法承受。以当地的老百姓和政府为主体,协会只是帮他们做事,在信息、能力、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以指导和辅助,待当地人具备了自治的能力我们便可撤出,推动他们自己继续往前走,这大概就是“授人以渔”,这样才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协调。
我们是做环境保护的,环境保护遭遇的最大课题是人-地关系,也即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人向自然过度索取,形成了环境的急剧破坏,但若将人的需求从环境中剔除,不考虑人的需要而做环保,则这种环保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环保工作一定要考虑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问题,环境脆弱地区的环境保护天然地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处理好了人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问题,环境保护才是真正有效的。
三、公益资金的使用要追求投入产出比,要讲配套。
公益性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往一直是人诟病的话题,除了官员截流、不用于正途等明显的弊端外,不珍惜公益资金,大锅饭心态、不用白不用心态……都是导致公益资金使用效率低的原因。对此,协会资金使用必须讲究投入产出比,在使用时尽可能要求地方政府和农牧民配套一部分资金,避免“免费午餐”。与此同时,投入的公益性资金应尽可能要求各接受主体通过商业的方法挣回来,或者在其他方面形成明显的产出,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协会的公益资金在没有明显的投入产出效果、在没有可能发挥最大效益时宁可不用,也不能乱用。
四、社区自治、形成环境保护的组织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但面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等公共问题时,当代中国农村社区组织基本无力应对,因为土地承包制带来的组织涣散、组织资源流失使得社区公共问题缺乏解决办法。协会项目进入社区后,高度重视社区共建,通过民主选举的方法将老百姓信得过的人选举出来,并与现村委会达成某种重合(不能完全对立),然后由管委会自己讨论项目,自己拿出财务管理办法,形成公平、透明、高效的社区组织,进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一年多的实践,已使我们看到了协会项目的希望,这些项目都是崭新的运作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尽管项目还存在大量问题,比如环境保护的效果还不明显,比如,商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还不够,比如面对贫富差距比较大的社区,协会的项目还缺乏办法,等等,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项目在尝试全新的环境保护模式,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可能开创出一条新路。对此,希望企业家们保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