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企业家的责任(2) |
http://www.sina.com.cn 2008/03/25 11:16 |
但气候组织与会者更多的遗憾是石油、石化、冶金、钢铁、水泥、煤炭、发电、汽车等耗能最多的大企业却未能参会来共同推进低碳经济。
发达国家大多已经立法对节能的指标做以明确的规定和市场限制(并有明确的税收政策优惠支持),高于节能指标的建筑不能再生产和推向市场。在整体的宣传教育中已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少花钱的廉价商品会造成更多的能耗与污染,会给人类的未来带来极大的灾难。如低档高排放的汽车、家电等,并从消费观念与与意识上让更多的人开始自愿的为承担更高的节能成本而支付代价,宁愿在首次投资中支付更多的费用以换取此后的节能环境。如建筑中的节能成本等。
这里出现的矛盾是如果走发达国家的老路,那么就必然是先用高能耗去发展经济并提高公民的收入,然后再用高收入去换回低能耗的环境,这种生产与生活模式搬到中国来,就变成了先污染再治理。今天这些发达国家已有高收入垫底来实行减排了,而发展中国家却要在低收入阶段就进入了要支付高成本的节能环保阶段。
发达国家可以用先进的技术来制定市场准入的规则,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与财力落后又无缘参与市场规则的制定,就不得不花高专利费代价去换取市场准入,不得不用高成本去支付环保代价。
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就恰恰是这样一种局面。当建筑节能必然提高了房屋的建安成本时,公众无力承担更高的房价,公众也不愿在首期投入时为今后的节能支付更高的费用,反而会因各种制度性原因,宁可用较低的费用而放大对环境的破坏。
比如所有人都知道建筑的统一精装修会节约大量的材料、工时与能耗,既解决了噪音问题又解决了环保等问题。但税收却因此大大提高了、营业税与契约税大约最少也占这一部分的9.5%以上,而发达国家已经几乎看不到有非精装修的建筑在市场流通了。
再比如所有人都知道统一的供暖才能有效的利用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统一的供暖同时可以减少能耗与排放。但供暖费的收取困难,少数人(不管是贫困还是其他原因)不交费就会造成整体供暖的运行困难,于是许多的开发商就不得不用分体式燃气炉解决供冷供热和生活热水等问题,造成了废气排放的增量。
开发商并不想增加消费者与物业管理的困难,但又要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于是最先出现的两极分化则是越高档的房子越是精装修,越高档的房子节能环保的条件越高、设备越全,反而是普通的住宅、低价位的住房为了降低造价成本,使房子更容易从价格上被市场所接受而没有精装修,越是去少各种在环保节能上的投入。
地热技术的应用,国家每平方米补助20元,但成本却会在数百元每平方米(水源与热源不同时差别更大)。冰蓄冷技术单项国家补贴50万元,但每平方米的造价却在千元以上。内外呼吸幕墙技术都是高环保的,对人们的健康极为重要,尤其是北京的情况,但哪一种造价都极高。内外墙保暖技术的提高造价也在每平方米百元以上,好的双层隔热措施的玻璃窗造价就相差几倍之多。热效能不同的散热器价格也在数倍之差上。
万科开始推广精装修房子,准备用几年时间全部实现精装修房。而华远则从90年代就以精装修房子为主了,只有特殊产品给了客户自由的选择,但这之间的差别很大。一类只能在严格控制成本的情况下,适度的添加节能环保的措施;另一类则要靠更高的房价支付更高端的节能环保设备与材料。
当人们说重新购买蓝天时,不得不用更大的投入来弥补已被破坏的环境损失,就像阿拉善的行动。但今天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愿意支付更高一些的消费成本,则就有可能在今后用更少的支付去购买蓝天、购买环境。
当远大空调的张跃在谈论空气净化、废油利用等环保创新时,正大的董事长戴志康则首先提出这位中国第一个有私人飞机的企业家应停开这架公务机以减少污染与排放。张总则回答早在2004年前就计算了他的公务机飞一趟北京的排放量相当于砍掉了34棵成活了六十年的大树,因此除满员与特殊公务之外,张总更多的不是乘坐自己专用的公务机,而是乘坐普通的国内民航飞机。这种放弃了美好的私人享受的自律,当然也是带头的节能表率了。张总并不缺钱,捐给戈尔环保基金的捐款就在500万美元每年,当然不会因乘坐私人公务机而担心成本与费用了,这恰恰是中国企业家的责任。
当许多人在指责中国企业公民的责任时,并不知道一批中国优秀的企业家早就在积极的从事众多的公益事业了。不知道企业早就在研究与推进发展低碳经济了,更不知道这些富起来的企业家们都在主动的牺牲自己的享受而从一点一滴开始为节能环保而努力。大批的民营企业家都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和领域为环保而主动承担责任,大批的中国企业家在默默的探索中国发展的新路。
仅仅邀请布莱尔先生演讲并不是目的,唤醒中国公众和中国企业家共同承担其节能环保的责任、发展地毯经济是根本。也许下次是戈尔或是其他政要,这一群企业组织会通过各种方式、手段与世界的环保等公益组织扩大合作,并让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