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see资讯> 2006年度


协会资讯
媒体聚焦
会员资讯
工作报告    
其他资讯    
 
2005-2006年阿拉善地区项目工作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7/08/03 15:30 

  副秘书长 邓 仪

  一、进展和结果

  (一)、项目方向和内容

  在05-06年度,项目办主要选择了在阿拉善具有生态代表意义的领域进行了项目实施。

  1、保护沙漠植被和草场为对象的项目:

  该项目是在吉兰太镇的召素陶勒盖和哈都呼都格两个(嘎查)社区的1180平方公里的梭梭原生地实施,通过能源替代(太阳能、风能、沼气)、生计产业项目(多元化的养殖)、本土生物资源利用(苁蓉等本土药材的种植)等子项目活动,改变对自然不合理利用和过度依赖,使当地人既是保护的主体,同时也能在保护中受益。把环境利益和当地人的利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自然保护与当地人生存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项目的运作提升了当地的社区自组织能力和生产、生活的技能,逐步完善社区对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有效机制。

  2、以稳定搬迁生态移民达到生态保护目标的项目:

  在移民区域腰坝镇和查汉滩两个片区,我们选择了因为生态保护已经被政府从生态脆弱区和生态重点区搬迁出来的牧民,实施了生计可持续发展项目(舍饲养殖、节水农业、生态农业)。该类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一、他们的生活是否稳定和可持续,直接关系到移民原住地生态恢复的效果,让移民安居乐业不再回到从前居住的生态脆弱区,是我们项目迂回保护的措施之一。二、他们因为生态保护而被迫改变了习惯的生产方式和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关注充分地体现了在生态保护过程中的公平原则。

  3、通过寻求适合自然生态规律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保护项目:

  在阿拉善很多的移民中,有的甚至已经因为生态恶化搬家3次,如果再沿用传统的粗犷农耕和数量型牧业,那么势必会造成重复破坏,不断搬迁的恶性循环,而且,被破坏掉的区域大多是不可逆转和难以恢复的。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减缓对现有土地和水资源的压力,把稳定的生活与可持续发展融合为一也是项目的重要目标。这类区域我们主要是通过介入生态农业项目,有效地对地下水及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减缓对栖居地自然资源的压力,探索荒漠化地区开展生态农业的模式;通过生态农业、资源节约、现代生产技术等项目载体的介入,适当地调整适合于当地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使他们在现有的生存区域里通过合理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的研究项目:

  不同的区域、种族和信仰都有着他们对自然资源特殊的理解和责任,作为环保组织怎么能更有效和合理的促进项目,必须理解当地的文化内核和资源状况,因此更深层次的理论指导是项目开展的基础。在SEE基金的支持下,协会邀请了国内著名的社会学、人类学专家对“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与“外来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两种文化现象对当地人与自然关系的学术界定;在自然科学的领域得到了李佩成院士的研究团队的支持和配合,在现有生态移民聚居的农区开展了严谨的地下水监测与评估,对其它的植被、土地等研究项目也正在进行。这些成果不但是未来项目行动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全面、更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5、国际合作项目:

  一个刚刚成立的本土组织,不但要有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也需要分享和借鉴其它国际组织的成熟经验。在05-06年度我们在与意大利政府的合作中,协调和支持了外方的项目组的工作,此外,由协会执行部分的项目产出,在资金的投入产出比以及在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力度上,远远超出了外方的项目指标。在与福特基金会的合作项目中,我们的项目成果被选送到福特北京总部进行展出,使协会在与国际基金会的合作中充分的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6、教育和技术支持项目:

  我们引进了国内外多种教育项目,从教育、环保、扶贫、传统文化和现代英语教育等方面引进资源,在阿拉善的学校和几个重点的区域开展了全方位、多元化的环境教育。通过不同层次的项目,有效的影响了当地年轻一代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教育项目的介入促使当地人口的部分转移以减轻对阿拉善生态环境的压力,从而间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此外,在志愿者项目中促进外界与阿拉善的文化交流,为有志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青年提供锻炼和学习的平台,同时也通过这些志愿者影响更多的群体来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对于信息相对闭塞的阿拉善来说,技术是当地农牧民发展的瓶颈,虽然政府有技术服务体系以及其它的技术、研究机构,但怎么能使这些技术有效的服务于农牧民,这也是我们今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通过SEE基金的支持创建了一个平台,在畜牧、兽医、种植和节水等方面把技术和相关人员嫁接到项目的每一个所需部分,让农牧民对提供技术服务者进行考核,真正做到实际的科技服务。

  (二)、项目进程与效果

  1、社会效益

  (1)经过实实在的项目实施,协会在阿拉善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的肯定和认可,左旗政府已经通过正式文件的形式把支持协会工作纳入对相关领导的考核内容中;同时在我们目前的社区项目中政府注入了部分资金。项目不但得到了盟、旗政府的认同,而且在今年的项目考察中自治区的领导也特别肯定了协会项目的效益和意义,并明确指示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资金以SEE的项目运作方式来进行实施。与国内外其它组织相比,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与当地政府建立比较良好的关系,SEE无疑是很突出的。项目的务实和有效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CCTV、BBC、《人民日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多家媒体都进行报道。

  (2)内生式发展促进自然保护的方式,得到了国内外非政府组织与相关环保组织的认可,迄今为止已经有国内和日本、美国、香港的多家民间组织前来我们的项目点进行分享和学习。有的组织已经提出希望能与协会进行合作,目前正在商谈之中。

  (3)在所有的项目点,运行的主体都是老百姓民主选举建立的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的建立不但能够稳定的、可持续的执行项目,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当地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可持续机制的发育。在整个项目运行中,所有的项目资金和执行主体都是当地的村民,这充分地锻炼和提升了当地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和自主意识。

  2、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达到了项目设计的年度目标,减缓了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吉兰泰片区的两个项目点,形成了2个农牧民自发建立的梭梭林保护区共14.5万亩,彻底杜绝了1118平方公里面积上的梭梭柴薪商业化销售的现象;承诺签约合理载蓄的草场100万亩;自我种植恢复植被 2000多亩;主动灭鼠面积达10万亩。就新能源的替代改善柴薪一项,每年就少砍伐超过900多亩30年生的梭梭树;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实施,基本杜绝了当地私人打井、开地的现象,羊只减少了4679只。在农区项目点,通过改变灌溉方式比以前节水15﹪,此外,节水种植农业(棉花)仅使用了传统用水量的40﹪。通过稳定搬迁移民使70万牧草场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3、经济效益

  在所有的项目点实施了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到目前为止不但未出现因为保护使当地村民造成经济减收的现象,而且在其他的产业化替代方面,通过有效的技术输入与科技服务支持、多元化养殖,给当地社区带来了部分增收,有的牧民仅养鸡一项就能增收近3000元;从现在的棉花产量上看,只要市场稳定,今年的节水农业种植将使当地老百姓增加2倍以上的纯收入(从前玉米450元/亩,现在棉花1000元/亩)。

  (三)、 反思与建议

  1.新背景下的项目扩展

  目前在中国公益领域从事专业工作的社会实践者,大多是西方NGO进入国内后通过项目运行培养起来的,在我们从前的经验范畴里虽然理论上也强调“多赢”,但因为资金来源的背景和隐藏的诉求,在目前的社会状况下是无法产生多赢结果的。往往只能通过报告去描述项目目标群体产生的态度变化,以此来证明某种理念成立的度和可运行的空间。在SEE工作的这段时间,由于企业家的务实和对社会状况的理解,恰巧给予执行团队相当大的空间去摸索和积累本土NGO如何建立与政府、商业的对接。在今年的3月份,通过企业家对项目点的考察,一方面让企业家理解了项目的内涵,另一方面也有效的扩展了整个执行团队的经验范畴,开阔了项目思路。从前的社区项目,只能根据社区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去促进他们的发展,通过企业家群体的参与和介入,例如:有机蔬菜销售渠道的打通、大成集团和东亚包装公司的劳工接纳、万科和世联的捐书行动、伊利集团帮助完善腰坝奶牛养殖项目等众多商业资源的介入,使我们的项目从区域性的小社区扩展成了能够与商业资源、政府资源对接的大社区。今年的初步尝试,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在未来的项目中,我们会更多的通过与企业资源的对接,做出更具有代表性的社区项目。

  2、 人员的缺乏和流失

  从协会建立至今,不但很难招募到有能力的工作人员,而且现有各别员工也因为工作环境恶劣、无力照顾家庭、没有未来保障体系等诸多的原因离开了协会。人员的流失对一个刚刚起步的组织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希望在下一年度能尽快完善团队建设的体系,为协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5-2006年度阿拉善地区项目一览表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2006年度理事大会特别报道
p
生态保护项目标牌
p
亲如一家人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