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梅里雪山圣境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http://www.sina.com.cn 2007/03/09 10:08 

  梅里雪山圣境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项目拟解决的问题、问题根源)

  梅里雪山位于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西部纵谷区,又处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梅里雪山(卡瓦格博)是藏传佛教著名神山之一,从元朝初期,藏传佛教嘎举派第二世嘎玛巴嘎玛巴希、第三世嘎玛巴让迥多杰到梅里雪山修行游历,并写下《圣地卡瓦格博朝山指南》后,这里便成为藏传佛教较大的朝圣之地,由此也形成了诸多圣境文化。这些被称为“神山”、“神湖”、“圣迹”、“日卦”等的圣境不仅以宗教文化的形式存在,它还间接通过宗教的方式保护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卡瓦格博文化社作为梅里雪山地区原住居民自发组织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对当地的自然生态、文化传统以及社区情况都有较深的认识和了解。在二十世纪末期,梅里雪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引起了全球的注意,这里被称为是“全球最密集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也渐渐被带到了德钦。密切关注当地民间文化动态的卡瓦格博文化社敏锐地注意到了当地藏族圣景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以保护、传承、发展卡瓦格博地区民族民间文化为宗旨的卡瓦格博文化社便开始了梅里雪山雪山圣景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规划该项目。

  在2003年到2006年中,卡瓦格博文化社和TNC对梅里雪山的部分地区进行了圣境调查,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在这个狭小的区域内有近两百个不同形式的圣境,圣境的分布之密集,地域面积之广是较为少见的,圣境之内恰恰是梅里雪山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而这些原有的神山、日卦等圣境正面临着普遍的威胁,甚至有不少被完全废弃而(圣景文化的流失也严重威胁到了与圣景文化唇齿相依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和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下,这些威胁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和潜伏着。总的来说,这些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威胁大致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环境所具有的威胁、村落居民缺乏环境保护观念所构成的威胁、上级行政单位的政府法规、政策等所带来的威胁和经济发展、旅游开发带来的潜在威胁以及传统文化观念淡漠、被遗忘所形成的威胁等等。

  一.自然环境所具有的潜在威胁:一些神山和日卦所在的村落自然环境较恶劣,特别以干热河谷地带的村落为主。神山、日卦的山体多为大面积裸露的岩石,长年风化,稀少的植被起着稳固土壤和岩石、维持社区内水源的重要作用。但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植被生长的不可预测性因素较多,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且并非因为社区内居民的主观原因。这些村落大多建村时间不长,居民多从外地迁徙而来。实际上,他们的到来客观上起到了改善环境的作用,但自然的规律却是数量不多的本地居民无法抗拒的。也有一些区域的神山和日卦,荒地面积级大,土质不好,又缺水,植被也很容易被破坏。

  二.村落居民缺乏环境保护观念所构成的潜在威胁: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几种,一种是由于神山和日卦内森林资源丰富,加上运输方便,许多需要用建材者对神山和日卦内的森林进行盗伐;一种是有些村民在神山和日卦内允许使用的范围中以其它手段来进行盗伐木材,如:对一些大树的枝叶砍伐是允许的,但过量的砍伐又导致大树死亡,就以砍伐枯木为由,砍去大树。也有些地方资源利用中只允许拾干柴,但有些村民先把树砍倒,等到树干了才背下来。这种被眼前利益所驱动的短视行为主要源于村民缺乏环保观念,对过度砍伐和资源利用的长远危害意识不到。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期发展,将直接影响对神山和日卦的保护,同时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带来了威胁。

  三.上级行政单位的政府政策、法规等所带来的威胁: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原有的神山、日卦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几次大的破坏,其破坏的原因都非本地原住民自发,而是国家政策、上级政府部门的规定等原因,比如50年代末期的烧山开田等,又如近期在神山和日卦范围内修建公路、或者在神山和日卦范围内开矿、兴建水电站等等。对于这些威胁,本地居民基本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既无法反对,也无力承担其后果。而这种政府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却往往是致命的、不可恢复的。随着明永、雨崩等地旅游业的发展,明永的索道项目和雨崩的公路项目都已提上日程,而计划中的索道和公路项目都将对数座神山和日卦构成永久性的破坏。

  四.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带来的威胁:近几年来,梅里雪山地区的经济开始了剧烈的转型,重心开始向旅游业倾斜。旅游业也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地发展,不少旅游点所在的村落如明永、雨崩、西当等都在经济收入上有了迅猛的增长。但这种经济的发展往往超出了原住民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各旅游点普遍存在着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收入的增加使各户增盖、扩大现有房屋成为一种趋势,其建房用木材和柴薪的消耗也会因此而长期处于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村民的素质却没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过度追求眼前利益也使人们对神山、日卦的传统敬畏开始淡漠,一味追求经济效果。

  五.传统文化观念淡漠、被遗忘所形成的威胁: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传统文化观念的淡漠和被遗忘是神山、日卦受到各种威胁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所在。由于传统的神山并不是单一的山神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中的,而是以深厚的藏族传统的价值观、世界观与道德观作为背景,并且在他们的世界里,有各自不同的并且是十分严密的等级制度而加以不同方式的供奉,供奉的方式与仪轨也各有特性。人与自然之间,不是简单的征服、利用,而是一种敬畏、荣辱与共的关系。

  以对神山的供奉为例。经过半个世纪的断代之后,恢复起来的供奉神山,给神山平反,予以原有的地位的时候,人们心目中对神山的概念显然已经模糊了,一系列的供奉仪轨也渐渐褪色。现在人们对神山的供奉,已经完全偏离了传统的宗教意义,原有的精神价值已经淡漠,突显出来的是狭隘的私利主义。比如在调查和收集到的有些地方的相关敬香文中,要求神山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保护众生,免受各种灾难与不幸,甚至有为自己的无知而在神山内乱开山采石、砍伐林木等行为请求山神赎罪,并为此忏悔。但是由于人们对传统的敬香文不了解,就请求神山保护自己和与自己有关的家庭、亲人等等。这在所有敬香文中都没有提到过,在传统的藏传佛教教义中也是没有提倡过的。有些地方传统文化断代现象严重,当地的敬香文也已经找不到了,甚至对传统的宗教情绪也已经有所淡化,藏文化特别是承载藏文化的基石的藏文字在当地社区已缺乏掌握者。这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它表示将来无论对自然如何保护,都已经失去了其神圣的意义了。

  而失去绝对震慑力和神圣意义的神山、日卦等圣境,对人们的约束也慢慢只剩下了习惯的力量,而且哪怕是这种习惯的力量也随着对现实利益的渴望而不断的弱化。一旦有经济利益和现实处境的推动,神山、日卦的整体信仰体系就可能彻底崩溃,由此而导致圣境内生态的严重破坏,生物基因的严重流失。

  我们的时代、我们调查所涉及的社区,都处于一种复杂的文化更替时期,观念的碰撞异常激烈和变幻莫测。藏与汉、传统与现代,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观念在撞击、融合,各种从未有过的局面不时涌现,因此近年来各社区对圣境的资源管理方法及法规也在不停地调整。它的发展变化和最终走向我们难以预料。我们能作出的最好的保护,就是帮助当地社区群众,学习和继承传统的文化,以此来降低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断代所形成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的威胁。

  根据上面所做的分析,我们认为,要维护并改善圣境现在面临的种种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改善社区的自然环境:由国际环境保护组织与政府各级部门合作,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村社推广优良、适宜的树种和草种,改善自然植被,制定合理生产模式;为这些村社寻找替代柴薪的能源,解决用水问题,帮助社区修建水渠(修建水渠的成本很低,劳力由当地社区负责,我们只须提供水泥即可)等;

  二.有针对性地宣传环境保护观念:由卡瓦格博文化社、国际环境保护组织、政府各有关部门、民间人士一起协作,在地区各村社内以各种形式宣传环保观念,特别要注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尽量以歌舞表演、高僧大德教诲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

  三.尽力影响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如何影响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所做的调查应尽量在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内散发,在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计划时,国际环保组织应联络本地民间组织、社区,对政府决策进行力所能及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并帮助政府制定适合当地社区发展的规划。

  四.通过影响政府决策、教育当地社区居民,来引导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健康正常发展:旅游业正成为卡瓦格博地区目前主要的经济发展点。而我们项目所涉及的区域正是该地旅游业的核心地带。我们应该尽力通过影响政府决策来帮助该地制定不影响环境、不影响传统意义上圣境的旅游发展模式。同时,我们应该在各旅游核心村落如明永、雨崩、飞来寺等地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培训、歌舞宣传、高僧教诲等形式),帮助本地居民树立先进的经济、旅游发展观念,其重点可以放在村长、村主任等社区有影响力的骨干人员身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协助他们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以使这种观念形成固定的文字和社区成员共同承认的制度。

  五.大力宣传、恢复、推广传统文化观念,以此唤醒人们对神山、日卦的尊重:前面已经分析过了,传统文化观念的淡漠和被遗忘是圣境受到各种威胁的一个最根本、最深层的原因。但传统价值观念的改变是一个大的趋势,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整体状况。可根据各社区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做很多有针对性的工作,包括:

  1.对各项目区进行一次传统文化调查,并根据当地不同情况和需要,制作出相应的文字、音像教材制品。返还当地社区,让当地社区群众了解和掌握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对圣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其中的文字方面,要有藏文、汉文和注音本;用当地方言解释的录音带(盒带或CD、VCD)。

  2.组织社区群众,请当地的德高望重的人,讲述传统的观念和故事。培养当地社区的集体活动组织能力,加强凝聚力。

  3.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地方所信仰的上师的不同,请来被当地社区接受的上师,在社区中进行传播文化活动。所传播的内容,也要根据本地区的不同情况需要而有针对性,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4. 帮助社区制定村规民约,以加强社区内部的自律,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

  5. 发动社区群众恢复传统的巡山活动,以防止非法砍伐林木和非法盗猎行为等等。

  当然,这是一个时间跨度大,地域分布广,资金投入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卡瓦格博文化社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尝试着开展圣境文化恢复项目,到目前为止已与各国际环保组织合作投入资金30万元人民币。如我们与CI开展的“卡瓦格博地区香柏树保护项目”、与TNC开展的“梅里雪山地区神山RIGUA调查项目”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由于该项目涉及的面广、资金投入大,所以在项目推动上缺乏力度。我们之所以把该项目作为我们的长期行动计划,是因为圣境文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民众道德基础和朴素的宗教信仰影响下的自在行为。圣境文化能够延续到现在是因为它是藏民族的生存准则,是以藏民族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而它所具有的改善藏民族生活环境和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理念等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利用圣境文化来推动环境保护,达到生态平衡,保护梅里雪山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应当是梅里雪山地区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2)项目目标

  恢复梅里雪山地区的圣景文化;保护民间传统文化;传承该地居民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理念;保护梅里雪山的生物多样性。

  3)项目设计

  A、制作初级藏文教材(文字、音像等),在社区推广藏语言文字的普及(正在开展);

  B、对境内部分突出的濒危物种进行立项保护(如:卡瓦格博地区的香柏树保护项目(已做));

  C、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地方所信仰的上师的不同,请来被当地社区接受的上师,在社区中进行宣传传统文化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正在开展);

  D、组织社区群众,请当地的德高望重的人,讲述当地有关生态的故事,加强社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在开展);

  E、开展社区主导式环境监测活动,加强社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以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在开展);

  F、帮助社区制定村规民约,以加强社区内部的自律,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正在开展);

  G、帮助社区恢复传统意义的神山和日卦(通过宗教仪式划定的民间自然保护区)(正在开展);

  H、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通过群众易于接受的传统歌舞等活动,传承当地藏族传统文化理念,加强社区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正在开展);

  I、 发动社区群众恢复传统的巡山活动,以防止非法砍伐林木和非法盗猎行为(正在开展);

  J、对项目区内的圣境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并形成调查资料(已做);

  K、根据圣境调查资料出版发行一本通俗易懂的介绍卡瓦格博(梅里雪山)地区圣境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书(《梅里雪山地图》),向社会大众传递圣境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正在开展);

  L、带领社区村民和有关政府领导到一些旅游业开发模式较好的地方参观交流,以使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尽量减少对生态造成破坏;

  M、在项目区内的一些地方推广种植濒危物种等。

  4)项目运作(包括项目执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资金来源等)

  A、卡瓦格博文化社负责有关项目的信息收集,项目整体设计和运做,资金筹集,各项目参与者间的协调工作,以及部分子项目的具体实施等;

  B、TNC、CI、WWF、PCD主要是支持和合作部分子项目;

  C、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德钦县文化体育局主要从各自的工作性质出发,提供一些技术性和专业性方面的支持;

  D、卡瓦格博博物馆主要是对梅里雪山地区的圣境文化做部分调查,并以博物馆为平台向社区群众和外来人士介绍圣境文化;

  E、项目区内的各村委会主要是在文化社、政府职能部门、社区之间做一些协调和辅助性工作;

  F、红坡村老年人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协会主要在红坡村代表社区群众联系文化社与相关合作部门,带领红坡村民开展传统文化传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G、德钦县藏医协会主要从传统藏医药理论出发,向社区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部分地方实验种植现已几近灭绝的可以做为藏药原料的植物;

  H、项目资金来源有政府支持(10%),自筹(20%),但是主要还是依靠国内外各基金、NGO组织的支持和项目合作(70%)。

  5)项目结果(包括社会影响,可量化的生态影响,经济指标)

  A、在项目区内调查出91座神山和39个民间自然保护区(日卦),其中许多神山和“日卦”都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

  B、该项目涉及的区域约6000平方公里,13000余人;

  C、近几年由于资源权属引起的山林纠纷等原因,使许多临近的村寨间关系不好,通过我们在社区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传统歌舞竞赛活动后,极大程度地缓和了各村寨间的矛盾;

  D、在许多恢复的神山附近经常可以见到各种野生动物,村民反映在神山周围还见到了有段时间不见踪影的一些植物;

  E、在项目区内通过传统知识的推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区域内70%的人知道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有50%的知道了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F、通过圣境文化保护和传统知识的推广,使村民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势头(主要是国家政策性开发和文化断代所造成的)有所减缓,很多人开始关注到了环境改变对社区带来的影响,开始考虑和用行动进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工作(如:在部分地方实施季节性禁山或伦歇式利用);

  G、有些地方的神山圣境文化有所恢复,这使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等。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2006年度理事大会特别报道
p
生态保护项目标牌
p
亲如一家人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