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别山野生兰资源拯救性保护项目

http://www.sina.com.cn 2007/03/06 14:48 



在金寨县鲜花岭的某山坡发现一株慧兰优良植株



李耀庭老师在花卉组培中心成功获得霍山石斛的胚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霍山石斛胚珠

  大别山野生兰资源拯救性保护项目

  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项目拟解决的问题、问题根源)

  兰属植物是我国最受欢迎的观赏兰花。近年来,随着养兰、赏兰人群的增多,国内外兰界都瞄准了我省的兰花资源,韩国、日本及浙江、广东的兰商甚至长年驻扎在我省,有的见草就收,有的高价请人挖兰,从中挑选精品,“行花”(普通兰草)则弃之于路边,极大的破坏了野生兰资源。

  近年来,我国对兰科植物的保护开始重视,提出了总的方针,并采取措施以图改善野生种的保护。事实上,保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取决于教育和经济的发展,相当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兰科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需要对其生态学、居群生物学、传粉生物学、繁育生物学以及其他生物学分支学科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启动本项目,通过向广大市民及中小学生宣传教育和实地考察调研,并结合一定的科研,以期建立健全大别山区的野生兰草资源保护制度,规范兰草交易市场,研究出霍山石斛的人工繁殖方法。

  2)项目目标

  1、建立野生兰资源保护区,恢复生态平衡。

  2、对组培兰花技术的开发推广给予一定的支持,从源头上减小或彻底解决当地居民对野生兰资源的趋利性破坏问题。

  3、通过翔实的实地考察资料向省林业厅等有关单位提供合理的野生兰资源保护建议。

  4、建立2---3个示范性的野生兰保育基地。

  3)项目设计

  1、获得大别山野生兰资源生存现状的各项数据,建立大别山野生兰资源保护的CTM模型,继而制定相应的合理保护方案。

  2、出版《大别山野生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一书。

  3、采用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归化自然方法使当地居民对野生兰资源的趋利性破坏减小到最低程度。

  4、敦促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组织制定出打击野生兰黑市贸易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5、建立2---3个示范性的野生兰保育基地,通过野生兰资源保育基地的示范作用,使当地居民对兰资源的保护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和支持,使更多的青少年得到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

  4)项目运作(包括项目执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资金来源等)

  1 项目分工

  项目协调:黄乃金

  简历:皖西学院学生团体联合会副主席、安徽省环保联合会会员、原皖西学院环境保护者协会会长,参加过安徽省环境合作论坛。在组织和协调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并有多次带队经历。

  职责:1、负责该项目与外界基金会的联系;

  2、负责与媒体的联系,以便及时准确报道举行的系列活动

  3、负责为保护基地建设募集资金

  项目科研:李耀亭

  简历:皖西学院化生系教师,中国遗传学会会员,皖西学院环境保护者协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生物技术协会指导老师。从事植物生物技术方向研究,在兰科植物保护遗传研究方面经验丰富,对于霍山石斛的组织培养有6年的研究经验。

  职责:1、 负责开发野生兰资源各濒危种的组培快繁技术

  2、 负责筹建专家组

  3、 负责保护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

  项目组织:方望华

  简历:原皖西学院环境保护者协会负责人,参加过2004年厦门大学绿色营活动和安徽省第二届环境合作论坛,多次组织举办环保活动。在组织和协调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职责:1、 负责项目前期宣传

  2、 负责环境教育

  3、 负责贸易调查

  2 经费筹集

  六安市林业局资助1000元,六安市环保局资助1000元

  皖西学院化生系资助2000元

  皖西学院组培中心协议配套经费29000元

  拟从丰源集团、迎驾集团、国祯环保等企业申请资助30000元。

  尚需资金总共4.166万元,申请WWF物种小额资助项目经费四万元整。

  5)项目结果(包括社会影响,可量化的生态影响,经济指标)

  1 汇总前期、中期的考察、宣教、保护研究资料和经验,整理出版“大别山野生兰资源保护研究”的相关成果(解危措施和初步的保护方案)。

  2 加强与其他地区相关单位、组织的野生兰资源保护宣传与交流,同时举办成果展览会。

  3 通过有关单位,申请报批成立野生兰资源保护基地。

  4 定期组织各地区中小学生在建立的野生兰资源保护基地举行夏令营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下一代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夏令营,引起公众的关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兰花保护区。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2006年度理事大会特别报道
p
生态保护项目标牌
p
亲如一家人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