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腾冲清洁发展机制小规模再造林多重效益项目

http://www.sina.com.cn 2007/03/06 14:15 



项目选点:GPS定位



项目点:猴桥地块实地照片



育苗选种:林家铺子苗圃

  腾冲清洁发展机制小规模再造林多重效益项目

  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项目拟解决的问题、问题根源)

  腾冲县位于云南西南,高黎贡山的西坡,东经98°05′-98°46′,北纬24°38′-25°52′之间,是与青藏高原相邻的横断山及毗邻的南北走向岭谷区,这条著名的纵向岭谷区形成了独特的“走廊-阻隔”作用,同时也成为全球生态系统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解放后本地区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毁林活动,第一次发生在大跃进时期1958-1959年,大炼钢铁运动导致了大面积的毁林开荒;第二次发生在1983年的林业三定时期,出于对权属问题的担心,发生了再一次的毁林活动。

  政府1995年开始组织造林,特别是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开展着重于恢复本地植被,但是由于项目所选地块地理位置偏远和立地条件较差没有纳入政府植被恢复项目之中,所以大部分地块从59年之后被间歇利用为耕地,又由于地力较差,所以一直荒芜。项目地块目前生物多样性较低,大多为外来入侵物种紫荆泽兰覆盖。

  另一方面,农业仍然是项目区当地社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产量很低,项目区中人均GDP为217美元,其中项目区的傈僳族村寨的人均GDP甚至低于100美元。社区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农户在种地方面已经没有经济性可言,特别是如果计算劳动力成本的话,种地已没有利润,所以当地农户认为如果有其他具有经济吸引力的土地利用方式的话,他们愿意放弃在这些地块上的耕作。

  此外,在没有本项目的情景之下,当地林场和农民存在着资金和技术的障碍,没有能力实现再造林活动。目前,当地村民收入仍低于国家规定的贫困线,林场仅能从国家每年的采伐限额中获得利润,而且利润仅能维持职工的工资和采伐后的迹地更新。同时,社区调查显示当地村民在种源提供,植树造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上缺少技术支持。

  2)项目目标

  l在保护区边缘地区进行再造林活动,在社区和保护区之间建立缓冲地带,减轻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依赖;

  l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紫荆泽兰的生长,并控制其向保护区的扩展,减轻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

  l控制水土流失。项目地块位于重要国际河流耶洛瓦底江的上游龙川江支流流域,通过再造林活动可以减轻水土流失对这条重要国际河流的影响;

  l通过营造高质量的森林植被,固定一定量大气中的CO2从而为缓解气候变化作贡献;

  l增加社区收入,缓解贫困压力。

  3)项目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项目将营造467.7公顷的混交林,其中37.6公顷直接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相连,78.2公顷与保护区毗邻。预计产生近17万吨的tCER(临时核证减排量)用于国际碳市场的交易。项目所选的造林树种都是原生的乡土树种,主要有:秃杉、光皮桦、云南松、桤木。再造林的设计过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通过访问和咨询项目区的农户,了解当地农民的喜好、意愿和关心的问题,并结合专家知识,以便于项目将来对他们的要求作出回应并改善他们的生计。项目将使433户共计2108名村民受益。农户免费提供土地并于林场签订项目参与合同参与项目,合同规定农户在项目计入期内得到所有自己土地上的林产品和菲林产品,并获得一定的劳动力服务报酬;林场提供种源、肥料、农药、和森林经营管理并提供技术服务和承担相应的风险,作为回报他们获得出售的CER。

  4)项目运作(包括项目执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资金来源等)

  本项目中,当地社区/农户将提供土地和劳动力;林场提供造林资金,营林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和管理,同时还承担所有的自然和投资风险。收益方面,社区和农户获得所有自己土地上的林产品和非林产品的收益;林场获得项目产生的碳汇收益。其次,社区和农户还将从营林过程中以及未来的森林管理方面提供劳动力获得一定的短期收益。

  地方林业机构,如:云南省林业厅,腾冲县林业局,以及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项目,保护国际中国项目,中国林业科学院将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包括培训,质量控制和本项目执行的前期准备活动。项目参与者将从本地,国家和国际林业专家那里获得好的建议。

  项目建设成本将来自当地商业银行的贷款、当地政府的配套资金和项目参与方自筹。运行成本将采用商业银行的长期或者短期贷款,当地政府的配套资金和项目参与方自筹。

  5)项目结果(包括社会影响,可量化的生态影响,经济指标)

  Ø碳汇效益

  项目于2005年4月启动,将在30年计入期内营造467.6公顷高质量森林,预计产生近17万吨的tCER(临时核证减排量)用于国际碳市场的交易。

  Ø生物多样性保护

  项目地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为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了合适的生境,这些都使得本项目具有非常明显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

  1.在高黎贡山周边建立缓冲地带,通过营造林来逐步减少外来入侵物种紫荆泽兰覆盖,特别是控制其向保护区内的扩散。

  2.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薪材资源,从而减少社区居民从保护区内的砍伐,减低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威胁。

  3.项目将为社区居民提供持续增长的收入来源,这样将有效降低老百姓生计压力而采取在保护区内的盗伐,盗猎,和不可持续的非木材林产品的采集等。

  4.挖小穴和整地方式保证最小的植被清除。天然更新将和桤木、光皮桦的生长一起发生,所以本项目有助于形成近自然林,并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Ø控制水土流失。

  项目区土壤形成的母岩为花岗岩或片麻岩。由于土壤中较高的泥沙含量使得土壤易于被侵蚀。而项目营林的工作将会有效的对土壤进行保护。

  Ø社会经济影响:

  为了最大程度的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再造林的设计过程采用了参与式的流程。参与式农村评估方(PRA)法通过访问和咨询项目区的农户,了解当地农民的喜好、意愿和关心的问题,以便于项目将来对他们的要求作出回应并改善他们的生计。当地农户决定其最乐意接受的当地农民/社区与林场股份安排。预计将有3个乡,5个村,433户,2108名村民将会从本项目中受益。项目主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包括:

  (1)增加收入: 根据林场与当地农户达成的协议,农户将从提供土地所获的木材产品和非木材产品中受益,其次还可以通过再造林过程中出工的报酬。大约433户计2,108个农民会从项目中受益。

  (2)可持续的薪材供给: 当地居民上对薪柴又一定程度的依赖,尤其是当地的少数民族社区。本项目可以给当地社区提供更多可持续的薪材资源。

  (3)增强社会凝聚力: 单个农户/社区在操作由于投入,产出方面显得羸弱。尤其是获益时间比农产品周期长的木材产品和非木制产品。此外,缺少组织机构阻碍他们克服技术障碍。本项目将在个人,社区,林场,当地政府之间形成紧密互动关系,强化他们,尤其是与少数民族社区之间的沟通并形成社会和生产服务的网络。

  (4)技术培训与示范: 社区调查的结果显示社区农户往往在获得高质量的种源和培育高成活率的幼苗以及防治火灾、森林病虫害方面缺乏一定的技能。这也是当地社区农户营林的一个重要的障碍。本项目中,当地林业系统和林场将组织培训,帮助他们了解评估值行项目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说苗木选择,苗圃管理、整地、再造林模式、和病虫害综合治理等。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2006年度理事大会特别报道
p
生态保护项目标牌
p
亲如一家人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