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管理与社区发展项目 |
http://www.sina.com.cn 2007/03/06 14:09 |
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项目拟解决的问题、问题根源)
老寨村作为一个侗族为主的村寨,传统上对自然资源有较好的管理体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干预不当,在社区自然资源的管理上面临集体力量的丧失,保护机制不完善,社区能力不足。通过外部的支持,依靠当地资源,促进社区为本的社区发展和自然资源管护行动。
----社区在自然资源管理上不完善
虽然鹅掌楸保护与资源的利用和长远的社区利益结合在一起,但市场规则破坏了这种机制,需要在外部的协助下制定社区管理机制,并在管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自然资源的有效管护必须和社区发展结合在一起
如果要有可持续的自然资源保护机制,社区发展是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当地社区提出了修建沼气池,养猪,药材种植,鹅掌楸栽种等社区发展活动。这些示范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帮助社区建立经济发展的信心,并对可持续的进行自然资源的管理提供帮助。
----科学知识和本地知识的结合
鹅掌楸作为社区重要的自然资源面临较大的威胁(采种),村民在市场环境下对鹅掌楸的利用(主要是采种和管护)需要科学知识,外界的帮助十分重要。
2)项目目标
总目标
促进以社区为本的可持续自然资源管理和社区发展
具体目标
----保护区有一个完善的自治管理小组,能独立地开展社区林业资源和鹅掌楸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当地群众了解一些森林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掌握一些科学和技术知识,尤其是妇女,学习外界社区组织运行的经验;
----利用本地的资源,和自然资源管理结合在一起,通过养殖、种植项目,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并起到示范作用,这些活动,通过社区组织进行组织和管理,促进社区组织的能力建设;
----通过沼气项目,减轻群众的劳动负担,保护森林,并起到示范作用。
3)项目设计
设计的具体内容
时 间
活动
內容
2005年1-2月
成立并完善社区管理小组
社区管理小组共11人主要是针对鹅掌楸进行管护,并在行动项目中起到组织管理作用。由苗岭环境与发展协会和剑河县环保局主持召开村民大会,制定社区管理小组章程、制度、职责等,明确每位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打印成册,散发到村民手中;
2005年1-3月
明确建造沼气池户、养猪户
在公平公开的原则下,挑选20户贫困户做示范
可以减轻家庭的劳动强度,减少对森林利用的强度(烧柴),改善卫生条件,节约燃料用柴。
2005年1—3月
社区组织的能力建设
到台江、榕江、黎平县参观学习饲养方法。如:饲料的生产、加工、饲养以及圈舍的建设等技术。
2005年2--4月
种植20亩鹅掌楸苗木
由新成立的社区组织即社区管理小组共11人,提出方案,村民大会通过确定种植农户(约60户)左右和面积,由管理小组验收并张榜公布。根据村民的不同情况,选择种植地点,整理土地进行播种和苗木移栽等共50亩,50亩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 成活后把相当部份苗木分发给其它农户, 带动其它农户种植。
2005年3--4月
种植中药材10亩
中药材种植10亩
选择种植农户和地点进行种植
当地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剑河县也有种植中药材的经验,可以由乡技术部门和村民协商,选择10户进行中药材的种植。
这项活动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在林区进行可持续生计发展的较好选择,此项活动也可以是社区组织发展的基础。选择当地中药材(勾藤),根据种植条件,由小组确定种植对象,可分散种植,也可集中成片种植。
2005年5—12月
编写和完善各项制度
在项目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加以解决和完善,并编写社区规章制度
2006年1-4月
项目总结
进行项目的总结,监测与评价,交项目总结报告
4)项目运作(包括项目执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资金来源等)
社区伙伴(PCD):负责该项目的监督和评估,负责项目资金的援助。
贵州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心:负责项目的监测与评价,项目财务的管理;主任黄明杰,负责机构间的协调。
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提供如项目设计,参与式方法等技术支持,主任任晓冬,负责技术上的支持。
剑河县环保局:是苗岭环境与发展协会的主要协助方。
苗岭环境与发展协会:负责项目报告和财务报告,报告将在项目结束后1个半月内提供。项目报告将包括:相片报告、详细的过程报告,社区组织成立的报告,PRA的调查和分析报告,鹅掌楸科学研究报告及教育册子,社区管理小组章程等材料。提供社区发展活动(养猪,沼气,鹅掌楸种植和中药材种植)的相片报告、过程报告、参观报告和效益分析报告。刘清是贵州省剑河县环保局副局长,苗岭环境与发展协会会长,是剑河县鹅掌楸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实施与执行的工作。
5)项目结果(包括社会影响,可量化的生态影响,经济指标)
社区经济发展:项目目标着眼于社区可持续生计,通过种植、养殖、沼气池等项目活动的开展,可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社区自然资源管理能力提高:在项目的带动下,社区成立了保护区管护小组。管护小组在社区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能力培训活动,使村民学习了解外界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组织运行的经验。另外,各种项目活动的实施,增强了社区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及其他科学知识的了解。
社会性别意识有所加强: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社区性别意识视角,这对于项目的进一步开展以及社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与政府的联系加强,得到更多关注:老寨村地处偏远,是南哨乡最贫困的村之一,由于项目的开展,乡政府工作人员与剑河县环保局积极配合,并与管护小组及村民一起工作。这对于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及老寨村的减贫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