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户治沙造林

http://www.sina.com.cn 2007/03/06 14:00 

  联户治沙造林

  项目综述:

  1) 项目背景(项目拟解决的问题及问题根源)

  因为本人所生产、生活的地方处在毛乌素沙漠的腹地,被两道大沙紧紧包围,本地又是十年九旱,耕地和草场被荒沙日益侵食,沙化日趋严重,处在一种沙进人退、植被非常恶劣的环境当中,农牧民收入少、生活水平低。本人带领全家奋斗23年,历经千辛万苦,没有花国家一分钱,自己借贷投入30多万元,仅仅治理荒沙37000亩。可是因为治沙,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折腾的家里一贫如洗,债台高筑,欠下高利贷达10万多元,生活难以为继,此事得到新华社记者的关注,亲自来到我家,写成一篇《鄂托克前旗治沙英雄米启旺陷入困境》的内参,引起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关注,并做出重要批示,国家林业总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也做出批示,派人亲自到我家了解情况,随后,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高锡林、市委书记云峰、副市长杨占林、白玉玲也先后到我家现场办公,鼓励我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把治沙造林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坚持下去,并先后授予我"市、区劳动模范",激励起我更大的决心,同时也觉得一家一户治理沙漠力量太单薄。因此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来治理沙漠,便产生联合治沙的念头,在旗、乡党委、政府、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鄂前旗启旺川沙治理协?

  237户农牧民签订了联合治沙68万亩的5年合同,成为鄂尔多斯市联户最多的一个治沙团体。

  2)项目目标

  整个项目分为五年完成,从2004年到2009年,具体目标计划如下:

  2004年-2005年,治理荒沙6万亩,增加畜载量3000头只,农牧民人均收入达4800元;

  2005年-2006年,治理荒沙1.5万亩,增加畜载量750头只,农牧民人均收入达5200元;

  2006年-2007年,治理荒沙1万亩,增加载畜量500头只,农牧民人均收入达6200元;

  2007年-2008年,治理荒沙20万亩,增加载率量10000头只,农牧民人均收入达8200元;

  2008年-2009年,治理荒沙39.5万亩,增加载畜量20000头只,农牧民人均收入达12000元;

  合计:治理荒沙68万亩,增加载畜量3.125万头只。

  3)项目设计

  该协会是由三个苏木乡五个村的237户农牧民自愿结成的行业性、地方性、非营业性社会组织,负责组织指导会员治沙造林,恢复植被,组织技术经验交流,提供各种苗条,提供信息等中介服务。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各自行使章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五年内种植杨树、柠条、沙柳、羊柴等苗条贰亿肆仟万株,治理荒沙面积68万亩。该项目同时在三个苏木乡五个村237户人家中进行。

  4)项目运作(包括项目执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资金来源等)

  整个项目在协会的统一管理下运作,本协会设立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会员大会是本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会员组成。理事会内设信息部、财务部、活动部,监事会内设监审部、会员部。理事会中的活动部主要是组织会员每年的植树造林活动;信息部负责为会员提供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财务部负责本协会的财务收支和管理;监事会中的会员部主要负责会员的管理;监审部负责财务审计、核查。

  该项目是一项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效益永续、造福子孙后代的项目。短期内通过政府资助、社会捐赠,既可启动运作,经过长期滚雪球式的发展,农牧民便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资金,持续发展下去。协会这个机构五年后仍不撤销,其主要任务和目标由治沙造林转变为林产品的出售和加工。通过该项目的推广,带动更多的人们加入到治沙造林当中来,致使当地政府支持承包治理荒沙优惠政策的出台,由个人行为转变为政府和全社会行为。

  5)项目结果(包括社会影响,可量化的生态影响,经济指标)

  通过五年联合治沙,一方面改善生态环境,使荒沙变为草场,草场扩大后,按目前的载畜量核算,可新增牲畜饲养量3.125万头只,使农牧民人均增加收入7200元。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2006年度理事大会特别报道
p
生态保护项目标牌
p
亲如一家人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