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垃圾无害化收集处置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7/03/03 18:31 

    医疗垃圾无害化收集处置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

  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项目拟解决的问题、问题根源)

  目前,我国的医疗垃圾存放、收集、运输、贮存、集中处置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城市的医疗垃圾在露天存入;有城市甚至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填埋,填海填河,严重污染环境、土壤、水资源,还有个别的城市将一次性针管、输液管转运回收加工纯净水桶,直接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医疗垃圾中的各种病菌在相互传播,危害、威胁着人体健康。目前,我国采用的医疗垃圾专用箱,封盖不严密,有毒有害气体外泄、传播、污染。目前,采用的医疗垃圾专用车,在运输垃圾装卸车时,需操作人员进入车内搬运,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目前,部分城市的医疗垃圾在处置前,仍然在露天存放。

  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把医疗垃圾列为47类危险废物的首位。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传播,确保全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医疗垃圾无害化存放、收集、运输、贮存、集中处置,势在必行,亟待解决。

  2)项目目标

  ①尽快在全国卫生行业推广使用己试验成功的“封(液)闭式医疗垃圾箱”。

  ②尽快与合作伙伴研制医疗垃圾无害化贮存、处置设备,争取早日投入运行,解决我国的医疗垃圾,病菌扩散传播,污染环境、危害威胁人体健康的重大难题。

  3)项目设计

  医疗垃圾自手术室、注射治疗室、病房病人所产生至集中收集存放,全过程采用具有知识产权的“封(液)闭式医疗垃圾箱”,期间不与地面和箱外的空气接触。

  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具有知识产权的医疗垃圾专用汽车,将医疗垃圾从集中收集箱内转给专用汽车上料箱,上料箱在动力的作用下自动装车、自动封盖、自动卸入具有知识产权的给料装内,进行封闭式破碎、封闭式给料,进行热解焚烧,烟气处理、净化排空(详见医疗垃圾存放、收集运输流程示意图)。

  该项目一旦实施,将改变我国有史以来,医疗垃圾露天存放、收集、运输、处置技术落后,病菌扩散传播,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落后状况,同时改变我国的医疗垃圾在运输期间,操作人员直接与医疗垃圾接触影响人体健康的落后现状。

  4)项目运作(包括项目执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资金来源等)

  该项目属刘宝敬个人研究发明,项目资金来源于本人和妻子的工资、女儿摆地摊的钱和借款。

  5)项目结果(包括社会影响,可量化的生态影响,经济指标)

  ①实效性:该项目中的“封(液)闭式医疗垃圾箱”己试验成功,并得到有关专家和亚洲开发银行地区与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宾度·罗哈尼的认可。医疗垃圾无害化存放、处置技术己较为成熟,经国内检索查新,属首创。

  ②经济效益。我国有13.08亿人口,656个市(县)、2000多个县,根据国务院2003年6月16日颁布的380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三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应当在1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县级市以上的城市应当在2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的要求。照此计算,全国约需要近3000台(套),每台(套)价值均达300万左右,利税按33%计算,为99万元;利润按8%计算,为24万元。“封(液)式医疗垃圾箱”应用量更大,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③环保效益。该项目将无害化存放、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医疗垃圾,使病菌不外泄、不扩散、不传播、不污染,无后患。

  ④社会效益。该项目实施,解决医疗垃圾传播、污染环境、土壤和水资源的难题、减少环境污染和疾病的发生,同时解决我国的看病难、治病贵,影响社会和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⑤可复制性。该项目属自主知识产权,检索查新属国内首创,可复制性非常好,在任何地区都可以制造使用。

  ⑥可持续性。该项目具有防止病菌传播,保护生态环境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和自我健康保护意识逐步增强,该项目的实施越来越被人们青睐和认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

  该项目中涉及手术室、注射治疗室、病房病人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进入“封(液)闭式医疗垃圾箱”存放,由医疗垃圾专用车运送到处置场,卸入“卫生垃圾焚烧炉给料装置”内进入破碎处理,封闭式进入焚烧炉热解焚烧,烟气经一系列的处理,再经活性碳吸附净化排空,全过程在封闭条件下存放、收集、运输、处置,对环境无污染、无传播、无后患。

  多年来,项目负责人刘宝敬为交通建设、节能技改、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所做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给予充分肯定,2006年4月21日,获“地球奖”(首位),同年10月,10名“地球奖”获得者唯一被选入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4位候选人;2005年10月26日,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2001年4月29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被评为“全国职工自学成才者”、“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十大标兵”、“全国职工自学英才”和“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享受省市政府津贴的拔尖人才。多次受到国家、省、市领导人的接见。本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数千家媒体专题报导,并被誉为“科研痴人”、“环保狂人”、“新时代的铁人”等。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2006年度理事大会特别报道
p
生态保护项目标牌
p
亲如一家人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