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鄱阳湖湖口水域江豚生存状况调查(4)

http://www.sina.com.cn 2007/03/03 17:21 



中外考察队员和渔民及媒体人士合影



长江江豚

  5)项目结果(包括社会影响,可量化的生态影响,经济指标)

  经过15个月的调查,初步弄清了湖口水域江豚的分布、数量规模和活动性。经综合评估,认为该水域江豚目前的状况与其历史状况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数量规模和活动性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该水域及其相邻水域历史上分布有江豚百余头,目前江豚的数量可能只有过去的一半,即50余头,并且栖息地也遭受严重破坏。该水域江豚集群规模急剧减小,目前的集群规模通常是1-5头,而历史上经常可见10头以上的较大群体。湖口水域江豚正常的大规模江-湖间移动已经不存在了,目前只有零星的个体进行江-湖间移动。

  导致这些结果的人类活动包括鄱阳湖内过度的采沙活动、高密度的航行船舶、大型桥梁建设,以及有组织的非法电鱼活动。鄱阳湖内大型采沙船最多时达到200艘,经常滞留在湖内的采沙船大约130艘。这些采沙船功率强大,其中约有60%的采沙船功率在3000千瓦以上,有些采沙船的功率甚至达到了8000千瓦,每条采沙船工作时每小时仅油耗一项支出就达5000-10000元。采沙活动不仅破坏了江豚赖以生存的泥质浅滩等栖息地,还破坏了渔业资源,导致江豚活动空间和食物供应不足。与采沙活动密切相关的是运沙,夏季高水位时,每半分钟就有一艘1000吨以上的大型运沙船通过湖口水域。冬季低水位时,大型运沙船容易被搁浅而不能进入湖内,它们就泊在湖口水域,通过驳沙船从小船上将沙转到大船上再运走。低水位季节,在湖口水域停泊的驳沙船和等待驳沙的大型运沙船通常不下50艘。航行的运沙船不但挤占了江豚的巡游通道和活动水域,其产生的水下噪声也严重干扰了江豚赖以生存的回声定位功能。在湖口水域已经建成了鄱阳湖公路大桥,其两座主桥墩和20余座引桥墩对江豚而言是一道人造水下物理屏障,绝大部分江豚因为对桥墩间狭窄的空间有恐惧感而不敢从桥墩间穿行。桥面的交通噪声通过桥墩传到水中,对江豚而言也是一道人造水下声屏障。在公路桥上游约3公里的水域正在兴建铜九铁路大桥,其对江豚的影响和公路大桥无二。此外,非法的电鱼活动在湖口及其相邻水域也非常猖獗,这些非法者是有组织的,通常由十余条单船组成船队进行操作。电鱼活动不但对渔业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而且也会直接电死江豚。调查中有一位渔民报告说,仅2006年他就亲眼看到至少有10头江豚极有可能是被电鱼活动致死。

  本项目主要由中外研究人员执行,并且是经过长期观察、调查、分析和评估之后完成的,所以其结果能被当地渔政管理人员、水产场渔民、采沙和运沙者、大学生志愿者、国外NGO人士,以及媒体人士认可和接受。参加本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媒体人士,在结束调查后主要以报告会、座谈会、发表文章等形式公布调查结果,以唤起社会公众对湖口水域江豚命运的关注。香港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回香港后在学校举行报告会,并接受媒体采访,详细介绍了本项目的执行过程和所获结果。项目执行人也因为较好地组织实施了本项目,被资助方邀请到香港大学报告了项目的研究进展。2006年长江淡水豚国际考察队亦在本项目考察的基础上,对本项目所关注的水域及生活在该水域的江豚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束后,国内外媒体对鄱阳湖湖口水域及生活在该水域江豚的状况进行了报道。先后对本项目所关注水域及该水域江豚生存状况和人类活动影响评价进行过报道的主要媒体有《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Science》杂志等。由于本项目的影响较大,项目主持人还应邀到北京向国内主要环保媒体介绍了相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本项目除了直接向社会公众和媒体介绍研究结果外,还基于该水域人类活动的现状和江豚的生活习性,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比如,鄱阳湖内的采沙活动要严格控制,并且必须事先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航行船舶的间隔时间至少需要8分钟,航行速度应低于15公里/小时;在桥墩周围应增加吸音和减震材料,避免强烈的水下声反射;在当地应尽快建立综合执法大队,严厉打击无证采沙和运沙,以及电鱼等活动。

  由于该水域有良好的自然山水风景,包括著名的石钟山、鞋山和蛤蟆石等,同时在冬季该水域有大片湿地,鸟类资源丰富,观鸟条件极好,因此,本项目还向当地渔政管理部门和水产场提出了“鄱阳湖观江豚”的计划。该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停止在湖口及其相邻水域进行的渔业活动,积极通过放流等方式补充鱼类资源;严格控制采沙和运沙活动;推广使用小功率载人观光船,有组织地开展“江边看风景,水面观江豚,湿地观飞鸟”活动。本项目提出的江豚保护计划既有利于当地环境和动物保护,亦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该计划一旦得以实施,该水域的环境状况以及江豚的生存状况可能会大大改善,同时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不会因为禁止渔业活动、控制采沙和运沙活动而停滞。

  总之,本项目有效地联合了多方人士,科学评估了湖口水域江豚的生存状况及其直接原因,有效地唤起了社会公众对该水域江豚濒危现状和无节制人类活动的忧虑和关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江豚保护对策和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替代方案。

[上一页] [1] [2] [3] [4]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2006年度理事大会特别报道
p
生态保护项目标牌
p
亲如一家人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