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青藏铁路(长江源区)生态保护 |
http://www.sina.com.cn 2007/03/03 13:01 |
志愿者在沱沱河边拣垃圾
志愿者以这种方式为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保驾护航
志愿者在格尔木车站进行宣传
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项目拟解决的问题、问题根源)
青藏铁路有400公里的路段穿越在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的长江源区域(可可西里部分属于长江北源),那里是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藏羚羊等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每年夏天,栖息在青藏公路南侧的藏羚羊都要越过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前往长江北源的可可西里腹地集中产羔,之后由成年羚羊带领出生的小羊回到栖息地。藏羚羊如何形成这种长途迁徙、集中产羔的特性至今还是一个科学的未解之谜。青藏公路修建之前,藏羚羊在长江源南北的迁徙是自由的,然而,随着青藏公路的建设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藏羚羊原本在长江源区400公里的南北迁徙通道被压缩到100公里(昆仑山口到五道梁之间),而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这一通道更被压缩到10公里。铁路通车后,剩下的藏羚羊迁徙通道将不足200米。目前,青藏铁路所预留的33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只有一处对藏羚羊的迁徙起到作用,致使每年有相当一批藏羚羊在产羔期无法通过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完成自然产羔全过程。
2001年,青藏铁路全线开工,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营地选址、施工方式、野生动物迁徙通道设置成为藏羚羊保护的当务之急。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运营,虽然青藏铁路专列配备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控制了车厢对铁路沿线的环境污染。然而,游客在车厢外的不环保行为却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尤其是每年的7、月、8月份是青藏高原旅游的黄金季节,前往青藏高原的游客数目数量成倍增长。绿色江河力所能及的就是“让更多的游客在进入青藏高原前多接受一些基础的环保知识的教育,减少和尽可能降低减少每个人自身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源区人烟稀少,本地人多为游牧民。过去,当地的藏族游牧民一直是住牛毛帐篷、烧牛粪、吃牛羊肉、穿羊皮袄,在天然的牧场上放牧牛羊,几乎没有垃圾产生,当地政府也没有管理垃圾的相关职能部门。随着青藏旅游经济活动的频繁和铁路的建设,外来消费品大量进入并伴随着产生大量不可降解的垃圾。沿青藏线的每一个集镇,几乎就是一个垃圾场,尤其是塑料垃圾,在风力的作用下,飘向长江源区的各个角落,不仅对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极严重的影响,甚至还可能造成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误食塑料袋等包装物而致死的严重后果。
2)项目目标
项目通过长期的基础调查,完成相应科学调查报告,并形成切实可行建议提交国家环保总局及青藏铁路设计、施工单位,以便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改善青藏铁路沿线藏羚羊的生存环境。
通过对当地人的环保宣传,提高当地人的环保意识,减少当地人造成的垃圾污染;通过科学调查,完成青藏铁路沿线垃圾调查报告和相关整改建议,促进政府建立和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和管理机构;促成当地政府和青藏铁路公司的合作,利用列车多余运力,把青藏铁路沿线居民点的垃圾运往格尔木、拉萨的垃圾处理厂,从而改善青藏铁路沿线较为严重的居民点生活垃圾污染现象,使长江源区铁路沿线的环境有所改观。
通过对进藏游客的环保宣传,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自律行为,减少人为环境污染,降低青藏铁路通车后对长江源区及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项目设计
基础调查: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绿色江河100多名志愿者沿青藏铁路昆仑山口到五道梁之间(约100公里,是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的唯一通道)进行了139次调查,往返行程20000多公里,取得1400组数据,完成《昆仑山口到五道梁之间野生动物调查报告》、《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野生动物调查项目研究报告》;2003年,开展青藏铁路沿线垃圾调查项目,完成《青藏铁路沿线的垃圾情况调查》;2004年,在长江源进行为期180天的田野调查,完成《长江源生态人类学调查》。
相关建议:2002年到2004年期间,针对青藏铁路建设期间的藏羚羊保护工作,绿色江河向国家环保总局和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铁道第一设计院、青藏铁路第12工程局等部门分别提交了《关于青藏铁路施工单位基地选址的建议》、《关于为保证藏羚羊顺利迁徙急需采取措施的建议书》、《关于青藏铁路施工期间藏羚羊产羔季节迁徙保护的建议》、《关于藏羚羊迁徙期间在青藏公路上进行临时性通道试验的报告》4份建议书,全部被采纳。
2004年,完成《唐古拉山乡垃圾综合治理报告》,并向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青海省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了《关于青藏公路、铁路沿线居民点垃圾收运处置的建议》。2004年3月31日收悉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唐古拉山乡垃圾综合治理报告的复函》, 2004年6月9日收悉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对青藏公路铁路沿线居民点垃圾收运处置的建议和唐古拉山乡垃圾综合治理报告的复函》,部分建议内容得到西藏、青海政府的采纳。
相关措施:
2001年,在唐古拉山乡小学建立“长江第一小卫队”,定期清理沱沱河边垃圾以及开展垃圾定点投放宣传活动。2003年开展青藏公路沿线垃圾调查活动,完成调查报告和建议书,并上报西藏自治区政府和青海省政府,政府采纳了开展简易垃圾回收的建议。
2002年,在藏羚羊迁徙季节,青藏铁路建设单位采纳了绿色江河关于每天停工2小时的建议,并与绿色江河志愿者一起清理了藏羚羊迁徙中的障碍,护送部分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建设工地。
2003年,绿色江河志愿者进行了“长江源区生态人类学调查”,其中田野调查历时180天。
2004年,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支持下,绿色江河与可可西里管理局合作在青藏公路上为羚羊设置交通信号灯,当藏羚羊通过公路时,由志愿者按亮红灯,引导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停让,协助2000多只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预留通道和青藏公路。
2006年:绿色江河志愿者在青藏铁路列车上和格尔木火车站、拉萨火车站开展以“乘青藏铁路列车,做绿色环保使者”为主题的环保宣传。在为期30天的宣传活动中,共计向60多列火车的60000名游客进行了环保宣传。
4)项目运作(包括项目执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资金来源等)
项目由绿色江河独立完成。
志愿者招募:通过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及上海、深圳、重庆、武汉、成都、福州等地的报纸刊登招募志愿者的新闻,由于项目地在长江北源的可可西里,长江源、可可西里、藏羚羊、青藏铁路、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第一年就吸引了10000多人申请,给绿色江河提供了庞大的志愿者资源。招募着重挑选热爱环保事业,有相关户外生存知识并拥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开展野生动物调查、垃圾调查、人类学调查项目,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以特别志愿者的身份作为科学顾问,提高调查报告和建议书的技术含量和权威性。最后完成相关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并上交有关政府部门。
项目管理:项目的每个环节都经过周密设计,分解成若干部分和若干阶段,采取志愿者负责制,直接对应绿色江河的项目总负责人和协调人,确保项目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资金筹集:项目所有资金均由绿色江河筹集。该项目的资金主要从三个渠道获取,其中最大份额的资金筹措是来自绿色江河的图书义卖,其次是国外基金会、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小额资助,第三个来源渠道是历年所获奖项的奖金。
5)项目结果(包括社会影响,可量化的生态影响,经济指标)
2002年1月:完成《昆仑山口到五道梁之间野生动物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向青藏铁路设计、建设单位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提交《关于青藏铁路施工单位基地选址的建议》,在青藏铁路环保工作会议上,每个与会者人手一份复印件,并下发到在该路段施工的每一个工程队。
2002年8月:《关于为保证藏羚羊顺利迁徙急需采取措施的建议书》被铁道部12工程局采纳,每天停工2小时,持续10天,为迁徙中的藏羚羊让道。
2003年2月:完成《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野生动物调查项目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约2万字),在此基础上完成《关于青藏铁路施工期间藏羚羊产羔季节迁徙保护的建议》,被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采纳。8月,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召开青藏铁路、青藏公路环保工作汇报会邀请绿色江河会长杨欣参加,共同听取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有关部门的环保工作汇报。
2004年:2月,完成《唐古拉山乡垃圾综合治理报告》垃圾调查报告,在此报告基础上完成《关于青藏公路、铁路沿线居民点垃圾收运处置的建议》,被西藏自治区政府、青海省政府所采纳;在3年调查的基础上完成《关于藏羚羊迁徙期间在青藏公路上进行临时性通道试验的报告
——为藏羚羊通过公路和铁路设立临时性红绿灯》,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交通部、铁道部等部委就该报告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红绿灯计划”得到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肯定,在绿色江河和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的共同努力下,首批2000多只藏羚羊从青藏铁路五北大桥桥洞成功通过。同时,由绿色江河志愿者撰写的“青藏公路沿线白昼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的影响”等相关论文被刊登在“动物学报”等学术刊物上,为科学家研究藏羚羊迁徙规律和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设置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2005年:绿色江河会长杨欣被邀请参加铁道部组织的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阶段性环保评价会议,这是中国NGO组织第一次正式参与中国大型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绿色江河会长杨欣在会上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三联出版社的协助下,完成《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的编辑和出版,就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可可西里的自然风貌以及绿色江河的环保理念和奉献精神进行广泛的传播。
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绿色江河招募40名志愿者,组成惟一一支环保宣传队伍,分别在格尔木车站、拉萨车站、青藏铁路列车上开展“乘青藏铁路列车,做高原绿色使者”环保宣传活动,为进藏旅客提供更多的环保知识,减少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一个月中,共计对6万名进藏游客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环保宣传活动。同时绿色江河培养了40名青藏铁路环保宣传志愿者,使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的理念不断延伸,甚至在10月2日,由广州开往拉萨首发列车的仪式上也有绿色江河志愿者在站台开展环保宣传的身影。
2006:“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颁发给绿色江河会长杨欣,颁奖理由:他为保护长江源和藏羚羊在青藏高原奔走20年,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民间自然保护站;他对青藏铁路环保措施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是民间智慧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典范。为杨欣颁奖的颁奖人是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
2001年到2006年期间,共有近300名绿色江河志愿者参加了该项目的实施,志愿者成为绿色江河的中坚力量,并延伸到中国的10多个城市,长期为绿色江河志愿者服务,成为绿色江河最大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