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亮中金沙江流域文化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行动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3 11:56 |
推荐人信息
0.项目推荐人姓名:
于晓刚(云南大众流域管理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
奚志农(“野性中国”工作室制片人),
熊蕾(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副社长),
梁晓燕( “自然之友”常务理事),
朱健刚(广州中山大学华南民间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李波(云南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会),
薛野(“自然之友”总干事)
汪永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
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
宋庆华(北京社区参与行动主任)
郑易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汪晖(清华大学教授)
张小军(清华大学教授)
潘守永(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陈明洋(《南方周末》副主编),
刘鉴强(《南方周末》记者),
林谷(新华社中国特稿社记者)
史立红(全球环境研究所联络主任)。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 推荐人代表为史立红
推荐人地址:全球环境研究所
推荐人邮政编码:100062
推荐人电子邮件地址:lhshi@geichina.org
请在本栏填写直接申请者及项目信息
申请人信息
1.项目负责人姓名:萧亮中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2.联系人姓名:史立红
联系人地址:北京市崇文区新世界家园2号楼1单元102室
联系人邮政编码:100062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lhshi@geichina.org
申请/推荐项目说明
3.领域(单选):
本土文化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4.申请/推荐主体(单选):
个人
5.项目名称:萧亮中金沙江流域文化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行动
6.项目综述:
金沙江-虎跳峡流域有几十万藏、纳西、傈僳、白、彝、苗、汉族等各族人民世代居住,形成了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独特文化景观。长江第一湾和虎跳峡的雄浑壮观为“三江并流”申请世界遗产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萧亮中作为人类学者长期在当地进行田野调查,用专著与论文彰显该流域独特的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在虎跳峡建坝计划披露以后,萧向社会各界呼吁关注大河流域水坝建设与潜在移民和文化遗产的关系与协调问题。他的呼吁让中国最主要的民间环保组织正式参与虎跳峡建坝的论争,多家民间环保组织联名向媒体和高层呼吁:留住虎跳峡,保护举世无双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他的相关论文被收入联合国水电论坛,也正是由于他的参与策划,来自云南不同流域的原住民代表参加了水库移民与可持续发展的研讨,并首次在联合国水电论坛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社区的能力建设明显加强。萧也多次促成多位记者与学者到流域考察,让中国最主流的媒体多次深入报道流域的多样文化以及关于建坝的论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让曾经生龙活虎的萧亮中走到了生命的极限。2005年1月5日凌晨,萧因积劳成疾而猝死,年仅32岁。萧最终以生命的代价感召更多的行动者参与到保护大河流域文化与自然多样性、保护社区生计的事业中来。
7.项目地点: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金江乡
8.项目开始的时间:
2000年 1月
9.项目完成或预计完成的时间:
2005年1月 突然中断
10.项目目标
一、促成更多系统的关于金沙江-虎跳峡流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
二、促进流域社区参与水电开发的决策过程
三、加强社区能力建设,构建乡村和谐社会。
11.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一、在海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介绍该流域文化的文章若干篇;
二、出版目前国内唯一专题研究该流域文化的人类学专著《车轴——一个遥远村落的新民族志》;
三、多次带领学者或记者到流域考察采访,直接促成《南方周末》、《南风窗》、新华社《瞭望》杂志、《中国青年报》、《东方早报》等媒体就虎跳峡建坝一事进行深度报道。
四、继怒江建坝争论之后,将虎跳峡建坝与保护文化、自然多样性和社区生计的理性论争引入了公众视野,最终促成中国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反对虎跳峡建坝。这份联名信后来向媒体公布以后,多家媒体转载,超过万人签名,使虎跳峡流域水电开发问题成为焦点。
五、多次推荐流域代表参加有关培训活动,并推动代表通过各种途径,如参加联合国水电论坛,传递来自流域社区的声音。当地社区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在水电开发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水电善治探索理性模式。
12.开展项目的动力是什么?
萧亮中自身来自金沙江流域,对乡土社会有天然的感情,保住家园是最朴素和神圣的动力。为了保住家园而抗争――不少人正是由此而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环境公正议题:如公众在政府项目中的参与,社会影响评价,和公民的资源环境权等问题。作为文化人类学者,他对流域长期多民族共存的文化图景进行了理性的研究。源自学者的人文关怀使他毅然行动,竭尽所能让流域的多样文化和社区生计免遭大坝淹没的厄运。
13.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
萧亮中凭借自身对乡土家园的挚爱,和对流域文化多样性雄辩的阐述,成功地开展了社会倡导和社会动员。家乡父老、城市里的专业环保人士、记者和政府官员们以虎跳峡为契机,认真地讨论关于发展与保护的系列问题:开发水电,是否意味着要以牺牲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为代价?在水电开发的决策过程中,与之休戚相关的原住民究竟能否发出声音?中央要求保障的农民“四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水电开发中能否实现?水电开发如何体现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这样的讨论让很多人坐言起行,用行动在这些关乎国家民生的命题面前慎重作答。萧以一介书生,奋然而成一位坚定的行动者,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其人格魅力与精神力量在感召更多的人为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而行动。
14 介绍项目团队
萧亮中在行动中从不孤军奋战,而是团结了相当数量的流域老乡、学者、民间环保人士、记者和部分政府官员,在保护虎跳峡的事业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萧亮中去世后,这些人已自发成立了“亮中之友”,其中一些志愿者正在积极协助流域居民继续建设和谐社区的努力。
15.项目资金来源及额度
基本自费,部分考察路费由邀请方承担。历次考察自费承担部分已超过1万元。
16.请将图片资料编号并作简短说明
17.请依据评审的三个原则,对项目进行详细说明:
① 实效性
萧亮中不尚空谈,重行动。萧负责联络了众多云南省外的专家学者参与“藏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就是在会上受到萧的感染开始关注虎跳峡,并亲历考察。北京环保人士汪永晨、梁晓燕也是在萧的呼吁下正式参与为虎跳峡呼吁的行动。在北京部分环保组织就虎跳峡建坝一事向高层上书的过程中议而不决的时候,萧又急切地提醒大家要断然行动。这份联名信后来向媒体公布以后,多家媒体转载,超过万人签名,虎跳峡顿成焦点。萧自己也多次带领学者或记者到流域考察采访,直接促成《南方周末》、《南风窗》、新华社《瞭望》杂志、《中国青年报》、《东方早报》等媒体就虎跳建坝一事进行深度报道。他自己的相关文章也见于《南方周末》、《博览群书》、《华夏人文地理》、《二十一世纪》等媒体,专题论文收入联合国水电论坛,并有两部关于流域多样文化的专著问世。萧也从未割断与乡土社区的联系,向来重视社区能力建设。他积极推荐了4名江边的老乡参加了“绿色流域”在丽江举办的“水库移民及流域社区可持续发展研讨班”,并参与策划了让云南不同流域的原住民代表参加联合国水电论坛,第一次在国际论坛上传递了来自流域社区的声音。
② 献身与投入
作为人类学者,萧亮中多次在流域做田野调查,为梳理当地文化多样性的现状着力甚多。在环保组织为虎跳峡建坝上书高层的时候,萧亮中主动承担了主要撰稿和统稿的任务,为综合协调各方意见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工作笔记中写道:“但我想不到的是,呼吁书的写作如此的疲累,因为要照顾大多数人的意见,就必须不停地改。这其中备尝艰辛。”除了自己的考察研究,萧也促使了多位学者、记者的实地考察,他也义不容辞地充当向导和联络人。《南方周末》记者刘鉴强说:“我和同事们一个个像接力棒跟着亮中下去,他在金沙江边的家就像我自己的家。”不少记者的报道背后有着萧的心血。他的工作日记里有不少这样的记录:“为××准备大量材料,非常忙。工作到凌晨四点,睡三个多小时又上班;帮××改稿,通宵。” 更为可贵的是,萧亮中对水坝关注的视角已经远远超过了虎跳峡-长江第一湾,扩展到了对怒江、三峡等更多流域的关注,进而对中国西南地区疯狂的“跑马圈水”运动进行反思和奔走,不啻为知识分子的楷模。从关注虎跳峡以来,妻子马茜记忆中的萧就总是这样超负荷运转,他也无力更多兼顾家庭的责任。“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让曾经生龙活虎的萧亮中走到了生命的极限。2005年1月5日凌晨,萧因积劳成疾而猝死,年仅32岁。萧生前经常说——“我们坚持,这是在写历史”,而如今,他用生命实现了在这场水电变革中的历史定格。
③ 可持续性
萧亮中的意外辞世,让更多的生者在痛悼逝者过后,有了新的思考与行动。多家媒体对萧生平的报道让虎跳峡再次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并与几乎同时的“环评风暴”相呼应,成为了一个带着体温的感人个案。继北京各界隆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思会后,500多位来自金沙江-虎跳峡流域的各族群众在萧的老家村委会的主持下举行了同样隆重的纪念活动。许多与萧素不相识的老乡也纷纷赶来,告慰英灵。多位社区代表在发言中称萧为“金沙江之子”,表达了继续萧的事业、保卫家园的决心。萧的父亲萧嘉麟与儿子一道参与到虎跳峡水坝的争论之中,一年来,他每天都在日记本上记录着这场运动,萧嘉麟曾经说过:“虎跳峡水电的争论将会带来中国水电业的一场革命,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而如今,他的儿子为这场变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仍像以前一样在坚持记录,不同的是,以前是为了金沙江-虎跳峡流域,现在又多了一项内容——为了儿子。萧在各地的同道已成立“亮中之友”协会,将主要致力于促使更多的公众关注虎跳峡并见诸行动,开展水电开发理性模式的讨论,帮助社区加强能力建设,依法维权,最终构建乡村和谐社会。目前最近的计划是组织一次关于流域文化与社区建设的研讨会,让社区唱主角,与外来的专家、记者充分交流,以流域社区为基础,推动中国的流域善治。所有的这一切,正如萧所言——“我们坚持,这是在写历史”。
项目申请/推荐人声明:
本人详细、充分了解并完全同意活动的规则,并保证以上所申报的资料完全属实,符合申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