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丽江拉市海综合流域管理项目(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03/14 16:54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拉市海自然湿地



渔业衰退



渔民怀念往昔

  拉市海参与式流域管理项目

  推荐人信息

  项目推荐人姓名: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

  推荐人地址:

  推荐人邮政编码:

  推荐人电话 (包括区号):

  推荐人传真 (包括区号):

  推荐人电子邮件地址:

  推荐人身份证号码:

  申请人信息

  1.项目负责人姓名:于晓刚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绿色流域)

  2.联系人姓名:郭静

  联系人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气象路133号,致尚楼7楼

  联系人邮政编码:650034

  联系人电话 (包括区号): (871) 4182395

  联系人传真 (包括区号): (871) 4182396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yngrace@163.com

  申请/推荐项目说明

  3.领域(单选):

   沙尘暴及荒漠化研究与防治

  √ 自然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 本土文化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 环境教育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4.申请/推荐主体(单选):

   个人

  √ 机构,名称:

  5.项目名称: 云南丽江拉市海综合流域管理项目

  6.项目综述:见附件材料

  7.项目地点:

  云南省 丽江市 玉龙县 拉市乡

  8.项目开始的时间:

  2000年 6 月 日

  项目描述:

  拉市海参与式流域管理项目概述

  引言

  在水资源稀缺的今日,流域管理日趋成为全球关注的议题。当今世界主要追随着两种水资源利用的目的:一种是为了经济或发展;另一种是为了生态和生计。在这两种不同取向的交锋过程中,善治作为一个基础性问题被广泛关注。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其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是全球13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但是中国现有的水资源却缺乏有效的管理。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每年都会遭受严重的洪旱灾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2004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向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将流域综合管理作为今后中国环境保护与发展的重点领域,纳入到国家与地方的‘十一五’计划中,选择一些河流和流域开展流域综合管理的试点,并适时将试点经验向其他河流推广,恰恰响应了“善治”这一国际关注的热点议题。

  在中国的西南高原,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又称绿色流域)在丽江拉市海已开展四年的参与式流域管理项目,正是推动流域善治的一个有益尝试。

  项目背景

  拉市海高原湿地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拉市乡境内,是云南省第一个省级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金沙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市海湿地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养育了众多的动植物,并为当地数以万计的群众提供了生计的保障。拉市海流域总面积257平方公里,有人口18,000多人,包括纳西族和彝族等少数民族。拉市海年均产水量为7789万立方米,是丽江市区重要的水源地,也是60多种越冬水鸟的重要栖息地。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高原湿地之一,拉市海湿地已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初拉市海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自八十年代末,丽江城市化速度加快,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急速增长。为了保证丽江城区的用水,丽江政府自90年代初就开始在拉市海筑坝蓄水,并向古城输水,每年向丽江无偿供水近3000万立方米。拉市海丰富的水资源为丽江每年20多亿元的旅游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丽江古城戴上“世界文化遗产”和“高原水城”的桂冠。

  然而在丽江古城不断走向繁荣的同时,位于丽江上游的拉市海发展却相对滞后。当地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业和渔业。自90年代以来,由于拉市海渔业经济价值日渐提高,为了增加收入,渔民加大了对拉市海渔业资源的捕捞量,超出了拉市海渔业的承载力。加之对渔业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了拉市海渔业资源急剧减损。同时由于渔业资源的减少,越冬水鸟没有足够的食物保障,更多的鸟类转向农田觅食,人鸟争食的矛盾更加突出,社区冲突日愈加剧。拉市海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挑战与项目目标

  2000年,绿色流域开始进入拉市海,与当地政府、社区群众及其他组织一起探讨拉市海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参与式调查评估,当地政府和群众认识到流域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1、资源和流域生态功能遭到破坏;

  2、当地社区居民的生计困难;

  3、流域管理缺乏参与性;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绿色流域与当地政府和群众共同提出将生计保障、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农业开发、小流域治理、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渔业资源管理作为拉市海综合流域管理项目的重点,通过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域管理体制,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在具体的项目执行中,拉市海参与式综合流域管理项目力求达到:

  l通过社区资源管理和扶贫项目,帮助被边缘化的村民获得可持续的生计保障;

  l通过社区参与式流域管理,使当地村民组织的能力得到提升;

  l在流域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参与和协商机制,使政策的决策过程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

  l倡导可持续流域管理,使流域资源的利用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项目内容与成果

  从2000年到2004年,拉市海参与式综合流域管理项目在当地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以社区为本的流域资源管理培训,制定了流域保护规划,成立了流域管理委员会和拉市海湿地渔业协会农民自组织,引进了扶贫和基础教育项目,推广了生态农业,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高社区群众的参与和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为拉市海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拉市海项目通过推广参与式的社区资源管理理念,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用较少的资金实现了流域的综合治理,是参与式社会发展理念在中国流域保护和环境管理领域的有益尝试,被社会各界认为具有较广泛的可借鉴性。该项目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更为重要的是,参与式流域管理的理念已为广大群众和政府官员所理解和接受,并正在其它流域得以推广和应用。在一些重要的国内国际会议上,“拉市海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2003年3月,在日本大坂、京都召开的世界水论坛上,拉市海项目被评为全球150个“最佳水资源保护项目”,是中国入选的两个项目之一。由于拉市海项目的成功实施以及在其他流域管理领域的探讨和研究,绿色流域被《南风窗》评为2004年全国十佳组织。

  拉市海项目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大力支持。在四年多的项目执行过程中,丽江市委市政府、玉龙县委县政府都对项目给予了很大的关注。项目所在的拉市乡乡党委和乡政府以及拉市海高原湿地保护区管理局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人力、物力的支持,并对项目给予了指导。项目区内的六个村委会和村民积极配合并参与到项目的活动当中。当地政府部门、基层组织和广大社区群众对项目的支持是拉市海项目成功的保证。拉市海项目的执行还得到了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云南省思力农药替代技术中心等组织的支持和帮助。谨此,绿色流域对上述机构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美国乐施会为项目提供的经济和技术支持!绿色流域真诚地希望在今后能够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项目历程和成果

  一、项目开展前的拉市海变迁

  水域面积约1,000公顷的高原湖泊型湿地——拉市海,是丽江玉龙县境内最大的淡水生态系统。因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禽鸟类越冬地之一,1998年6月,经批准成立了云南省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也将其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初,拉市海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拉市海流域人口18,034人,3,249户,其中95%是居住在坝区的纳西族,4%是生活在同一流域的山区彝族,1%是其他民族。

  拉市海历来是一个自然湿地,湖水有涨有落。湖水落下去时裸露出千亩良田供人们耕种,有万亩草甸供人们放牧。生活在那里的居民,不仅粮食得以保障,而且很多人家都有向国家交售万斤粮的历史。到了丰水季节,拉市海又为湿地居民提供了丰厚的渔业资源。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古城的水资源出现短缺。为了丽江的发展,丽江政府决定在丽江上游——拉市海筑坝蓄水,以保证古城的景观用水。工程于1994年部分运行,拉市海开始向下游供水。自1999年1月份起,拉市海开始无偿向下游和丽江古城输水2800万立方/年,占整个拉市海产水量的40%,为丽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在丽江古城不断走向繁荣的同时,位于丽江上游的拉市海发展却相对滞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

  水患

  拉市海周边每年都有大量耕地被水淹没,群众蒙受着巨大的损失。妇女在传统上,主要从事耕作,因土地被淹,她们最先受到影响,开始贫困化和边缘化。

  渔业衰退

  由于拉市鱼的市场价格较高,渔民为了捕到更多的鱼,大量使用非法网具,3000多张非法网具已将拉市海围得水泄不通,造成了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

  管理的矛盾

  1998年,拉市海建立了省级湿地保护区管理局,现在,它正努力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为了保护越冬水鸟,保护区管理局颁布冬季封海禁令。而对于渔民来说,冬季也正是拉市海渔业经济价值最高的季节。渔民为了弥补冬季封海受到的经济损失,在春季开海后大量捕鱼,而这一季节正是鱼的产卵期。产卵期的捕捞更加剧了拉市海渔业的衰退。拉市海的渔业产量从以前年产量300吨,渔业年总收入300万元,跌到现在的无鱼可打,导致目前“有钱难买拉市鱼”的状况。渔民纷纷下岗,开始了进城打工的历程。一位老渔民说:“几年以前,我有十四只鸬鹚,在我们的传统中,它们是我们捕鱼的好助手。但现在这些都只是愉快的回忆了。”以前捕鱼的妇女也不得不进城靠出卖廉价的劳动力以维持生活。

  由于对越冬水鸟的保护得力,水鸟的数量大量增加,加之渔业资源的减少,水生食物难以满足水鸟的需求,拉市海周边的庄稼遭受水鸟破坏的情况日渐严重。农民说:“我们保护了水鸟,谁又来弥补我们的损失?”

  由于当地群众未能有效地参与到自然保护区管理决策当中,造成了管理决策与当地群众利益的冲突,同时也对当地的自然资源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破坏。拉市海综合流域管理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流域的善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项目的前期(社区参与式)评估

  在项目的一开始,我们进行了拉市海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和流域保护规划活动(SCP)。这一方面是为了和当地村社资源利用者一起深入调查流域资源状况、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流域管理项目实施提供基线数据。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此活动培训和增强当地群众和基层政府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以当地人为主的可持续的流域保护力量。

  评估活动总结/效果:

  1、极大推动了拉市海当地的社区动员和公众参与。

  2、村民们和当地干部的资源管理能力和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为项目实施打下了群众基础。

  3、动员了当地干部和群众,并增强了当地居民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4、PRA和社区保护规划是由当地村民参与制定并建立在他们的知识系统上,因此项目也获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同和支持,这是项目长期成功的保证。

  三、拉市海流域管理项目的框架和目标

  经过社区参与式评估,充分了解社区需求和具体情况之后,绿色流域意识到:

  l湿地是当地群众的重要生计资源,而只有可持续利用这些资源才是当地群众生计与发展的保证。

  l水与其他生态服务应该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社区应该对本地资源有参与决策的权利,社区与湿地管理部门的合作将会促进更为有效的管理。

  l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由当地群众参与制定并实施,并在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有效的本土知识。

  l应发展当地草根组织,增强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l为实现拉市海流域资源利用和当地社区的协调发展,需要建立由政府、民间组织、当地社区、企业等各方共同协商与合作的伙伴关系。

  基于这个认识,丽江拉市海参与式流域管理项目于2000年正式启动,由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绿色流域)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开展,美国乐施会给予了相应的资助。

  这一项目努力在流域内的政府和当地社区间建立合作和对话的机制,并建立一种长期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参与式资源管理模式。此外,项目也关注流域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下游的发展影响着上游的资源利用和管理,而上游湿地的保护又为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和下游城市的生活提供保障。该项目致力于建立一种由各方参与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机制,以使流域提供更好的生态经济服务,最终实现流域的善治。

  流域管理项目的利益相关方:

  项目目标

  l通过当地政府、社区和民间组织的合作,共同努力实现拉市海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流域善治。

  l通过流域资源管理和扶贫项目,帮助被边缘化的村民和社区(山区彝族社区和湿地周边的纳西族社区)获得生计保障。

  l通过社区参与式流域管理,当地村民组织的能力得到提升,建立社区为本的可持续的资源管理基础。

  l建立有效的参与平台——拉市海流域管理委员会,在流域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参与和协商机制,使决策过程兼顾弱势群体的利益。

  l倡导可持续流域管理,使流域生态环境和当地社区共同实现协调、可持续和更公平的发展。

  l提高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村社级流域资源管理组织的能力。

  l通过妇女参与流域管理,推进社会性别平等。

  四、项目的具体过程和成果

  拉市海流域管理项目四年来工作大事记:

  2000 年6月,拉市海参与式农村评估(P R A)。

  2000年6月,社会性别与流域自然资源管理培训。

  2000年7月,拉市海社区自然保护规划。

  2000年7月,拉市海流域管理委员会成立。

  2000年7月至10月,在拉市乡十六个村实施参与式农村评估。

  2000年11月,组织村民代表和政府官员到东南亚国家参观学习流域管理经验。

  2001年3月,拉市海湿地渔业资源管理规划会议。

  2000年—2004年,山区彝族社区小学助学项目。

  2000年–2004年,在拉市乡吉余村开展湿地可替代能源的软贷款。

  2000年– 2004年,拉市海社区资源保护活动,包括山区和湿地。

  2001年8月,山区彝族小额信贷培训。

  2001年8月 – 至今,山区彝族社区的小额信贷。

  2001年9月,社区流域管理规划会议,组建西湖村流域管理小组,负责西湖村流域治理项目。

  2002年9月,组织村民和当地政府官员代表参加中国社会性别与发展会议。

  2002年6月至10月,组织村民编写拉市海生态变迁史,倡导流域善治。

  2002年11月,拉市海生态变迁史小组针对亚洲开发银行的参与式扶贫进行倡导。

  2003年12月,农村参与式发展的倡导培训。

  2002年–2004年,在西湖小流域管理小组的带动下,开展西湖村混农林、水土流失治理活动和河道治理。

  2004年3月,成立拉市乡湿地渔业协会。

  2002 – 2003年,彝族社区的筑路项目,资助彝族山区修路12公里。

  2001-2004年,在当地社区推广有机农业,伙伴机构来项目点进行农业考察和有机农业培训。

  2004年,在彝族社区开办妇女夜校,进行扫盲教育和相关的卫生、医疗教育。

  2004年,绿色流域在拉市海建立办公室,并开展拉市海流域保护倡导活动,提升村民对拉市海流域的保护意识。

  重点项目介绍

  流域管理委员会

  为了建立一个由多元利益相关群体参与流域管理和对话的平台,在绿色流域的协助下,成立了由县乡两级政府相关部门、六个村委会的村民代表、民间团体和民办企业共同参与的流域管理委员会。

  流域管理委员会下设流域管理办公室,负责执行流域管理委员会所提出来的计划和项目,定期举行会议、研讨会和培训班,提供不同利益群体的沟通渠道,构建政府和村民在流域管理议题上的信息共享、协商和参与决策的平台。

  在流域管理委员会提供的这个平台下,利益各方针对如何保护渔业资源、冬季封海计划等各方面议题上,都进行过对话和协商,促进决策的透明化,保护了社区群众的利益,同时提升社区群众参与流域管理和决策的意识、能力和积极性。

  流域管理委员会始终强调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并且强调在项目决策规划过程的前期,保证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切实参与,保证给边缘和弱势群体同等的参与机会,使拉市海流域管理项目能够通过推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来促进流域的善治

  渔业协会

  为了恢复拉市海的渔业资源,实现拉市海流域的可持续管理,从2001年起,我们便与渔民开始筹备成立渔业协会, 2003年6月,经过多次协商,玉龙县政府、拉市乡政府批准成立拉市海渔业协会。2003年10月开始在县民政局申请注册。

  2004年3月15日,由渔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拉市海湿地渔业协会正式注册。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从事渔业资源管理的社区群众组织,渔业协会得到国家和云南省渔业管理部门的关注。协会目前有9个理事,由参与渔业生产的四个行政村的村民代表组成,代表将近500个渔民对拉市海的渔业生产和渔业资源进行管理。

  渔业协会的活动主要是代表广大渔民的利益,为广大渔民服务,增强社区群众与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协商能力,并通过可持续的湿地资源管理,来扭转湿地生态系统的恶化趋势,恢复拉市海的渔业资源。

  渔业协会注册后,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邀请云南省农业厅渔业专家、丽江水利局官员、玉龙县水务局官员对拉市海渔业协会的发展及渔业管理给予指导和培训。

  2.制定并完善渔业协会的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

  3.开展拉市海渔业资源社区调查。

  4.制作拉市海湿地保护宣传材料。

  5.协助WWF在拉市海举行“湿地使者”活动。

  6.协助政府对船只进行登记造册和管理。

  7.与政府和社区进行合作,推动取缔非法网具。

  作为渔民的自组织,渔业协会的成立及其活动,实现了当地社区对渔业资源的自主管理,标志着社区资源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渔业协会作为渔民利益的代表,在维护渔民权益和保护湿地贫困社区生计安全方面正在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深入社区的倡导活动,渔业协会在推动拉市海流域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公平的渔业资源分享,以及湿地生态系统和越冬水鸟保护方面取得较明显的成效。

  西湖小流域治理项目

  西湖村是拉市海周边的一个自然村,具备一个次级流域的地形地貌和资源。拉市海综合流域管理项目选择西湖村作为试点,开展综合流域治理项目,成立了西湖流域管理小组。自2001年成立以来,西湖流域管理小组带领村民实施了混农林、河道治理、植树造林等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2001——2004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从项目的筹备、实施、监测到最后的管理,都是由西湖村流域管理小组带领完成。

  西湖小流域管理项目的具体活动包括:

  1.2001年在西湖小流域进行了村社级流域管理规划,并成立了流域管理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

  2.2002年实施坡地混农林种植,将水土保持与农业的经济收入结合起来,共推广种植了120亩混农林。到2004年,混农林的平均收入已达到3000元/亩。

  3.2004年1月,绿色流域与云南思力农药替代技术中心(PEAC)、玉龙县农业局合作,在西湖村开展参与式有机农业培训,并以西湖为试点,进行有机农业推广。

  4.2004年,绿色流域与绿色和平、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等机构合作,于5月底在西湖村启动为期1年的田间可持续农业培训。

  5.2004年2月—4月,西湖流域管理小组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完成了治理河道、修路、加固拦沙坝、治理山体滑坡等项目,在水土流失的山坡上与河道两旁种植了2000多棵树苗,成活率在90%以上。流域小组还制定了相应措施保证成果的延续性。

  6.2004年,西湖流域管理小组在治理河道,解决灌溉和排水问题的基础上,带领村民种植山药,当年西湖村山药一项收入达到了3000-7000元/亩。

  7.2004年,从西湖村抽选10名村民代表进行小流域参观,学习其它小流域治理的经验。

  西湖小流域项目推动社区将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西湖小流域管理小组通过以上活动,自身能力得到了增强,项目的可持续性得到了保障。西湖小流域项目现已成为拉市乡小流域治理推广示范基地,当地政府准备向其它小流域推广西湖小流域治理的模式。

  山区彝族村社社区发展项目

  彝族是拉市海流域的弱势群体,在拉市海流域管理和决策过程中一直处在边缘位置。然而由于彝族村社位于拉市海上游水源保护区,彝族社区的参与对拉市海流域管理至关重要。在项目开始时彝族社区尚未解决温饱,因此将扶贫、社区发展与流域保护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拉市海综合流域管理项目中彝族社区项目的关键。具体项目包括:

  小额信贷

  为了改善山区彝族的生活条件,并提高彝族妇女的地位,绿色流域向美国乐施会争取了13.6万元作为社区发展基金,由乡妇联来执行,在彝族社区开展妇女小额信贷项目。小额信贷的实施使彝族妇女不仅学会如何计划、使用信贷资金,还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记帐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妇女在使用小额信贷资金的过程中,她们的能力得到增强。彝族妇女们利用小额信贷引进优良品种发展种养殖业,一些彝族妇女开始经营小卖部,改变了彝族山区没有小卖部的历史。通过项目,彝族社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修路项目

  2002年至2003年,项目筹资5万元,帮助彝族山区修路共12公里。彝族村社投工投劳。修筑了从坝区纳西族村社通往山区五个彝族村社的乡村公路。结束了山区彝族人背马驮的历史。加强彝族村社与坝区纳西族村社的沟通。在支持东村修路的同时,绿色流域与村民协商共同制定保护山林的规定,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2004年,东村的山路由于泥石流部分路段遭到毁坏,严重影响了村民的交通,村民愿意义务出工,但缺乏原料费,绿色流域又支持2000元用于彝族山路的修护。

  上南尧彝族妇女能力建设项目

  山区彝族妇女大多不会说汉语,不会用汉语写自己的名字,这大大阻碍了她们与外界的交流,也妨碍了她们参与到社区发展当中。在社区调查之后,项目首先以东村为试点,开办妇女夜校,教授一些生活用语和与社区相关的生态知识。妇女夜校于2004年4月开办,由当地人教授,今后项目还将根据参与式农村评估的调查资料,编写以当地为题材的课本,提高他们对自己生存环境和生计资源的认识。这将对彝族的男女平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山区彝族的“希望工程”项目

  天然林禁伐政策实施后,山区彝族的经济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彝族儿童入学困难。我们向希望工程争取了3.2万元的助学资金,资助最贫困的80个小学生,保证他们完成小学学业。这是绿色流域在拉市海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扶贫工作。

  社区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活动

  2000年,山区彝族每个村社都进行了参与式社区资源保护规划,在规划中每个村社都提出保护对象和保护重点,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得到很大提高。通过这一规划,从2000年到2004年,每个村社都在资源保护中做出了一定贡献,例如黑熊的保护、栎树林的保护、薪柴资源保护规划等等。这些活动对拉市海上游的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活动在解决彝族村社生计和发展问题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村民的能力,为彝族社区参与到拉市海流域的管理和决策过程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彝族社区发展项目的开展,也促进了政府对流域上游山区弱势群体的扶持有了更多的倾斜政策,陆续引进了许多扶贫和发展项目,如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太阳能发电照明项目、天然林保护项目、旧房改造项目等。

  倡导项目

  为了传播流域善治的理念,提升当地政府和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并发动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积极参与到流域保护和管理决策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如下倡导活动:

  拉市海流域生态变迁史项目

  为了向政府提供流域管理的知识和决策依据,向当地社区收集和传播传统的流域管理知识和经验,绿色流域组织村民编写了拉市海生态变迁史,为拉市海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建议。

  在生态史活动中,各村写作者与本村村民密切合作收集生态变迁(包括文化变迁)的史实。写作完成后,10篇精粹的故事在丽江日报上刊载。图文并茂的拉市海生态史对当地政府和社会人士产生了较大触动,当地县乡政府干部惊喜地看到群众的分析和宣传能力,并表示以后的发展项目要借鉴拉市海生态史的经验和教训。另外,农民通过编写自己的历史,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倡导生态保护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社区环保意识提升项目

  保护拉市海流域需要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以及外界对拉市海流域的关注与支持。为此,绿色流域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与打渔村小学合作开展了“我与拉市海——环保作文与绘画比赛”,有60多位小朋友参加了比赛。

  2.在绿色流域拉市海办公室开设环保课堂,利用晚上的时间为村民放映一些环保宣传片,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

  3.绿色流域在拉市海设立环保教育基地,自设立以来,接待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保护国际、加拿大国际发展署、云南PRA网、绿色和平、绿根力量、思力等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访问,并成为大学环保社团的实习基地。2004暑期,兰州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学院等环保志愿者在拉市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

  通过以上倡导活动,流域管理理念在民间得到传播,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流域管理实施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弱势群体的声音在决策过程中得到重视,他们的权益得到保护。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2006年度理事大会特别报道
p
生态保护项目标牌
p
亲如一家人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