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每期通讯


协会动态
新闻通稿
每期《通讯》
第10期
第9期
第8期
第7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协会组织专家对阿拉善地区进行综合考察

http://www.sina.com.cn 2005/01/14 12:52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协会组织专家对阿拉善地区进行综合考察 此次考察的目的在于明确协会的战略定位

  2004年10月10日至10月21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曹锦清,世界银行GEF(全球环境基金)中国保护区项目资讯专家于长青,阿盟林研所、内蒙古草原生态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达林太,内蒙古社科院学者乌云巴图四位学者组成的协会专家考察团,在协会副秘书长郝冰的组织下,对阿拉善生态环境的治理状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考察结束后,四位专家向协会呈报了考察评估报告和对协会未来发展战略的建议。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社会学家曹锦清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评估意见:

  一、“沙漠治理”或防治沙尘暴,是一个极其含糊不清的概念。

  “治理沙漠”如果仅指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破坏”,使该地区的人口、畜牧与水草资源相匹配,那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飞播种草,从而使沙漠“绿化”,那只是一种天真的幻觉。

  二、对“围封转移”政策的谨慎态度

  把内蒙草场的退化、沙化的主要责任归于内蒙牧民的“过牧”行为,这是蒙古族学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他们认为是多年以来,农耕汉民(主要是甘肃民勤县的汉民)不断向阿拉善这一生态脆弱地区的迁移及对绿洲的垦殖与放牧是导致阿拉善以至内蒙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过度放牧对草场退化负有一定责任,但“围封退牧”对草场的恢复只有暂时的作用(退牧一、二年后,从视觉上说植被覆盖度增加了),但从长期看,会破坏千万年来已形成的草牧生态平衡,致使老鼠大量繁殖。因此,应“适度放牧”。

  三、“围封转移”与“集居农业”,是否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值得怀疑。

  我们走访了若干“围封转移”出来且定居到政府出资新建的“小康村”的农牧民。他们的普遍反应是:收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政府出资建造,并无偿提供的30平米住房与50平米畜棚不足安顿全家。他们说:“要是不考虑小孩读书,医疗方面的便利,打死他们也不愿搬迁出来。”这样从“过牧”又转向“过农”,大规模推行抽水灌溉农业,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完全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更为严重的西北生态危机。

  对未来协会的发展战略,曹锦清教授的建议是:

  一、协会不能以政府授意的各类“项目”为中心,不管这些项目是协助“围封转移”还是“植草种树”或“生物开发”。比如协会的温棚项目的困境。

  二、虽然协会是以治理沙漠、以防止沙尘暴为初衷,但人类迄今为止仍然无法控制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的状况。协会可以从“阿拉善”和“治理沙漠”的局限中超脱出来。

  三、协会近期战略目标应从直接影响该地区生态变化的人为因素“过牧”与“过农”出发,将“过农”、“过牧”的人口通过人力资源培训方式彻底的转移出来。把协会创办成一所“生态学院”。只要将培训与就业密切结合起来,就会对阿拉善农牧民子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世界银行GEF(全球环境基金)中国保护区项目考察资讯专家于长青对阿拉善生态环境的评估意见:

  一、“围封转移”后牧民的长期生计和发展怎么办?转移围封的草场将来怎么办?用铁网围封弊大于利,应停止。

  二、圈养不适应当地山羊的生活习性,而且会使鼠害抬头。

  三、最先退牧外迁的贺兰山牧民普遍认为“生活不如从前好”。

  四、飞播与围封是片面的“拔苗助长”式的生态工程。其实保护生态并不仅是植树造林。

  五、居延海调水有形象工程及政治工程之嫌。不能把生态恢复肢解成水利工程。

  六、澳大利亚政府此前推动的700万澳元的重要合作项目并未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对协会未来的发展战略其建议是:

  一、客观讲,阿拉善生态协会目前的“expertise(项目行为)”强在“enterprise(企业家)”弱在“ecology(生态)”。只有加强“ecology”的能力建设和体系建设,才能做到名符其实。

  二、协会在原则上既要保持独立性和中立性,又要与当地政府社区等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充分规划调研,明确目标和项目框架,确定协会将要开展项目的优先领域、优先地区。

  四、通过这次考察,应明确协会不是来“治沙”,也无力“治沙”。协会的目标是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社科院的蒙族专家乌云巴图对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评估意见:

  一、认为沙尘暴与移民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因此为了减少沙尘暴而采取移民政策,是逻辑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因为沙漠是无人区,研究证明在自然状态下起不了浮尘。只有超载放牧而荒漠化的原草场才有可能起浮尘,因此,只要不超载,合理放牧就能够防止草原成为沙尘暴源地的可能性。 而开垦农地由于冬春季节裸露于大风之下,几乎长达半年的时间将成为浮尘源地,而其不合理开垦后的撂荒地又是最大的浮尘源地!那么阿拉善人为什么不在合理经营牧区方面下功夫,而一定要强制牧民向农区移民——扩大农区面积呢?也就是说防止沙尘暴的生态移民反而增加了发生沙尘暴的概率。

  二、促进牧区现代化或牧民现代化的误区。考察中,阿盟被采访到的几乎所有牧民都不赞成移民,同时已经成为移民的牧民收入全部都在下降!试想一下,越来越穷的一个人能够越来越“现代化”吗?所以,必须清醒地看到牧区的采矿业和农业化都不是可持续的发展。

  对协会未来的发展战略其建议为:

  一、从政策层面来讲,协会不应参与阿盟的生态移民工程。

  二、绿洲农业项目不适宜协会,如不得已做这些项目则只能做一些协助工作,因为人口控制、水资源分配、土地使用、市场风险等并非一个协会能够控制了的事。

  三、飞播不适合成为协会的首选项目,但有可能取得社会效益。

  四、内蒙高原的气候与植被形成了“牧民、牲畜、草场”三位一体的特殊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这个系统很好地保护了中国北方干旱草原的生态!协会的项目实施应致力于恢复阿拉善地区的这一原生态系统。就此来说,协会的行动如取得成功,将成为内蒙古33个牧业旗的典范,意义深远。

  五、研发“市场、基地、协会”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

  我们知道,没有群众参与、没有市场利益的生态保护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没有生命力。所以,建设一个基地,搭建一个平台,树立一个品牌,使数量畜牧向品牌畜牧业过渡,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并以此来最终达到保护阿拉善生态的目的。

  阿盟林研所,内蒙古草原生态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的蒙族学者达林太对阿拉善生态环境的评估意见:

  一、从学术的角度治沙,需要至少十年的数据,有很大难度。

  二、草群结构恶化,畜群结构变差,畜群数量的季节变化序列与草群产量的季节变化序列不相一致,特别是牲畜的牧养量大大超过牧草资源的可承载量。“围封转移”弊大于利,应采用科学轮牧、控制载畜量等解决草场退化问题。

  三、应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畜牧业是现代化畜牧业的高级阶段,它包括植被生态系统、动物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畜牧业发展从追求牧畜存栏头数、发展速度、产值等单纯经济增长模式向追求资源、生态、经济的均衡发展为综合指标的生态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是一场真正的绿色革命。

  对协会未来发展战略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协会项目要看是否是生态需要,是否是当地百姓需要,是否是政府需要。

  二、阿拉善羊肉文化。戈壁羊是几乎濒临灭绝的品种,值得大力繁殖。自然畜牧业入世后更具有竞争力。

  对于这次考察,协会秘书长杨平、协会副秘书长郝冰认为,初步达到了对阿拉善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对协会战略制定具有启发性,协会将认真借鉴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研的前提下,明确战略方向,确定战略实施步骤,使协会在阿拉善的生态项目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搜索
SEE推荐
p
胡德平看村规民约
p
杨平发表讲话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