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友中国保护地的有效性公众评估(组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4 13:04 |
北京语言大学巡展:十字廊前人头攒动看展览
南京巡展开幕式现场
森林卫士-南京森林公安野保协会参加刘书润讲座
申请人信息
1.项目负责人姓名:沈孝辉、张继莲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自然之友)
2.联系人姓名:张继莲
联系人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骑河楼北巷10号共和商务楼315室
联系人邮政编码:100006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jilian@fon.org.cn
申请/推荐项目说明
3.领域(单选):
沙尘暴及荒漠化研究与防治
√ 自然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本土文化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 环境教育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4.申请/推荐主体(单选):
个人
√ 机构,名称: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自然之友)
5.项目名称: 中国保护地的有效性公众评估
6.项目综述:
社会经济运行中,由于无序旅游开发、矿产开发、水电开发使我国保护面临严重的威胁,“自然之友”作为环保NGO,对环境保护肩负使命和责任。
此项目主要是研究性项目。“自然之友”希望通过与有关学者进行合作,包括图片展、邀请保护地的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来京交流等多种形式工,希望搭建一个可供社会各界交流的平台,将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案例,整合后向社会公众进行环境教育。并促进北京学者与地方学者相结合,充分发挥北京学者的广阔视角、前沿理念和信息的优势,又发挥了地方学者深入实际、熟悉情况的优势,两者优势互补。
7.项目地点:
北京市
项目开始的时间:
2004 年 3 月 16 日
8.项目完成或预计完成的时间:
作为“自然之友”的长期项目
9.项目目标:
公众参与是此次活动的主旨,生态保护和建设必须有公众的参与:
促进公众对自已所处“保护地“现状的知情。
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提高公众对“保护地”的保护意识。
通过观众填写调查表,对表中的选择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将成为推动保护地公众评估和公众参与的第一步。
10.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截止2005年3月份,保护地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此期间,保护地项目主要工作如下:
从2004年3月份起,成立了保护地项目组,由环保专家、记者、志愿者组成,经过研究和讨论,确定了十七个保护地的考察范围,并由专家、学者、志愿者组成七个小组,分赴这些保护地进行调研、拍摄、考察。分以下五个部分为主要内容的题为“最后的净土——我们眼中的保护地”图片展览:
第一部分:“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水电开发对西南保护地的影响
第二部分:世界屋脊的美与痛 ――矿产开发对羌塘自然保护地的摧残
第三部分:迷茫在青山绿水间 ――旅游开发对保护地造成的创伤
第四部分:孤独的方舟不再孤独 ――几种成功的保护地模式
第五部分:让希望鼓满风帆――公众参与推动我国环保运动
展览期间并进行了多次有关中国保护地现状及所面临问题的讲座与座谈。为促使公众对保护地破坏程度有更深刻的了解,并能参与到保护中来。问卷调查是重要形式之一,调查结果显示:
1.观众认同“亲历自然”的旅游方式,即尽量减小对各类交通工具的依赖,重视旅游的整个过程;
2.“亲历自然”和“舒适快捷”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旅游理念,前者是高层次的旅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被绝大数观众所接受和推崇;后者是快餐旅游的核心理念,体现了脱离自然、注重享乐只有极少数观众赞同。
参观人数达1.7万人左右,观众的的留言:“看了这些图片,发现中国有如此多自然美丽的地方,当然我自己也有亲身体会,从我到过的地方,并没觉得这些美丽的地方面临如此大的威胁。今天终于明白我愿为保护环境,让这些美丽景色不至从地球上消失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保护我们最后的净土――让全社会行动起来,让年轻人行动起来。”、“好的环境之于人类,正如空气之于每一个人,拥有时,不觉得,一旦失去,便危及生命!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可以救治一定范围内的人,但健康必须靠每一个人的努力才能得到,环境也一样,只有每个人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让环境更加美好,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南医大―― 许会弟
“企盼着有一天,我们拥有蓝天和白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自然中享受着人生的乐趣,我知道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 感动之外,我们只有继续努力地做好工作。
项目运行期间各类媒体报道300多次。
2004年11月26日,开始在北京的十所大学进行了巡展。
2005年3月10日,开始在南京十所大学进行巡展,5月初巡展结束。
探索与企业、政府的合作:
2004年12月16日与南京银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在南京的的巡展,尤其是在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遭受严重破坏今天,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当地情况我们做了相应的宣传,加深了公众对保护保护地重要性的认识。
2005年2月28日,再次在南京环境科技馆举行巡展,南京市环保局组织环保系统各部门工作人员、社区公民、党校、各中小学等参观展览,反响强烈。
2005年3月10日起,在南京十个高校内进行图片展的巡展。
11.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
1、北京学者与地方学者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北京学者的广阔视角、前沿理念和信息的优势,又发挥了地方学者深入实际、熟悉情况的优势,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此次图片展是研究机构、NGO组织、企业、媒体等有实质性合作的有价值的尝试,由此摸索出了新的运作模式,也促使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关注。
3、志愿者参与了其中较为重要的工作以及大部分辅助工作,会影响更多的志愿者投身社会公益工作,也为公益项目的长远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志愿组织及服务的经验。
12.介绍项目团队:
项目主持人:沈孝辉:“自然之友”常务理事、环保作家。
张继莲:“自然之友”常务理事、办公室主任
项目顾问组
谢凝高、梁从诫、郑易生、张重忱、张立、吕植、韩念勇、汪松
志愿者
苏雨桐、解卫华、徐惠娟、唐小青、、陈钇文等近百名志愿者
13.项目资金来源及额度(人民币)
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CEPF)160,530.00保护中国项目68,850.00
台达基金会4,500.00(支持北京高校巡展)
南京银城房地产公司100,000.00(承办04.12南京展览的费用)
14.请将图片资料编号并作简短说明
展板图样,精彩图片,记录照片
15.请依据评审的三个原则,对项目进行详细说明:
① 实效性
本次展览选取了19个保护地的案例,虽然是个案,但是通过这次活动,引起了公众和政府对我国保护地整体的关注,提升了公众对保护地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的理念,教育和警醒了公众,并将影响公众参与保护地的建设。
② 献身与投入
“志愿者”参与其中较为重要的工作部分,展览中的讲解和高校及南京巡展中的组织管理工作,有了这些“志愿者们”的参与,工作才做得如此出色,留言或许能代表他们的奉献精神,“希望看过这次展览的人中能够涌现出几个志愿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奉献一生,奔走呼号的环保英雄 ” 南京河海大学――刘仕立
“做志愿者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不仅传授了别人知识,也教育了自己,我被这些图片深深震憾了”南京的王倩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若我们大家联起手来呢?” 森林公安野保协会―― 杜晓宁“向“自然之友”的志愿者表示衷心的敬意,让中国的每一位公民行动起来,为保护最
的净土做出努力!”
“它们触目惊心吗?它们遥远吗?谁能将这痛心的病变除去,谁能将这原来的美景重绘人间。失去它后才想再拥有?留着悔忆给人类,留着心痛给自己。悲啊!我要参与宣传!”
“在我去过许多旅游景点之后,我深深的感到一点就是“去了有名的景区唯一的感觉就是失望”。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不能为未来生活的人们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我虽然不知道我们组织的性质,但我看完展览之后,我有一种感动,有一种冲动,如果能为环境贡献一份力量的话,我选择自愿,但我只想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希望有机会说一下社团的宗旨。”
之所以摘选这些留言放到报告中来,是想说明环境保护,需要每个有责任心的人的参与和行动,更需要投入!
③ 可持续性
此项目是研究机构、NGO组织、企业、媒体等有实质性合作的有价值的尝试,由此摸索出了新的运作模式,也促使社会各界对生态环保问题充分关注。与相关学者进行合作,并邀请保护地的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来京交流等多种形式工,希望搭建一个可供社会各交流的平台,将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向公众进行宣传教育。
本项工作作为“自然之友”今后一项长期项目,旨在建立独立评估体系,并推动公众参与、监督、影响保护地与决策,最终推动《保护地法》的建立。
“自然之友”保护地项目
2005年3月16日
项目申请/推荐人声明:
本人详细、充分了解并完全同意活动的规则,并保证以上所申报的资料完全属实,符合申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