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洞沟史前人类遗迹的保护及保护性开发(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4 10:02 



遗址发掘现场



明长城



遗址发掘面

  一、申请人信息

  1.项目负责人:叶海锦

  工作单位:灵武市水洞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2.联系人:叶海锦

  电子邮件:DALONG114@163.com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临河乡水洞沟遗址保护区

  二、申请项目说明

  3.领域:本土文化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4.申请主体:机构

  名称:灵武市水洞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5.项目名称:史前人类遗迹、历史文物的保护及保护性开发

  6.项目综述:

  (1)文物简介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东南27公里的灵武市临河镇境内。为距今3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的古人类遗址,总面积7.8平方公里。水洞沟遗址自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首次发掘至2004年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文物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及动物化石。保护区内除史前人类遗址外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横山堡(明代)等历史遗迹。

  (2)文物现状

  遗址 水洞沟遗址自发现至今以有80多年的历史,由于发掘面常年裸露,加之风雨侵蚀已经严重风化。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文物部门虽然采取了一些保护的措施,但因资金严重短缺,人员配备不足,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做机制。致使保护区内的管理混乱,人为破坏十分严重。

  明长城 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保护区内的明长城长约5公里。部分地段由于长城南面的边沟溪水的常年侵蚀已坍塌或面临坍塌的危险。个别法律意识淡薄的人在长城周边取土等现象时有发生。人为的破坏仍是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横山堡 古代长城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城墙的保存较为完整,城门的青砖已部分脱落或即将脱落。整个古城无人管理,人为破坏较为严重。

  (3)项目综述

  历史遗迹做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轨迹的遗存,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历史文化遗迹的研究与保护是我们所应尽的历史义务。水洞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本着保护文物、造福后世的历史责任感,投入开发原生态旅游。通过有续的开发,科学的管理,形成集文物保护、文物研究、恢复植被、原生态旅游为主题的文物管理与旅游经营实体。以文物带动旅游,以旅游收入保护文物,探索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新模式。

  文物的保护

  确立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划定遗址区域与长城区域共101.82公顷为重点保护区,长城外延30米及红山堡周边区域共215.26公顷为一般保护区,并制订了相关的保护措施。

  道路改线 将途经保护区的道路改道他行

  建立隔离网 建立总长近20公里的隔离网,防止车辆、牲畜进入保护区

  建立防护栏 重点文物区域建立防护栏,禁止游人靠近攀爬

  整修加固 加固由于流水冲蚀而濒临坍塌的遗址及长城底部;修缮横山堡城门;建筑防洪坝防止洪水突发冲毁遗址

  专项管理 公司组建文物管理部会同文物部门加强文物的日常管理,避免人为的破坏

  文物的研究

  建立水洞沟古人类研究所 计划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宁夏文物局”、“宁夏考古所”等科研部门共同建立。致力于水洞沟遗址的保护、发掘、研究及学术交流,并从旅游收入中划拨专项资金支持研究所的日常运做。

  建立水洞沟遗址博物馆 收集、管理、展示水洞沟的考古成果

  生态植被的保护与恢复

  制订了《生态环境绿化及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和《水洞沟区域水利水保综合治理可行性报告》。根据上述报告结合水洞沟自然环境特点,确定了以天然植被的恢复、防止水土流失为主,同时加强对现有绿化植物的管护的生态植被保护措施。

  7.项目地点: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临河镇

  8.项目开始时间:2002年3月

  9.项目完成或预计完成的时间:2010年

  10.项目目标

  使保护区内的文物得到全面的、可持续性的保护

  建立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古人类研究与交流基地

  使保护区内的植被得以恢复和保护

  创建AAAA级旅游景点,可持续获得资金以加强文物的保护。

  11.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垒筑防护堤坝,防止溪水对遗址下方的侵蚀

  建筑防洪大坝,预防洪水的袭击

  将原银川至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从遗址前通过的公路改道从遗址保护区外通过

  恢复原生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

  有效的制止了乱采乱挖的不法行为

  12.开展项目的动力是什么

  文物遗迹做为不可再生的资源,它标示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对它的保护是每一个现代人应尽的历史责任。为了不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遗憾;为了使这一具有极高考古价值的古人类遗迹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得以完整的保存;为了给中国的古人类考古界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与研究的条件;为了为目前仍处在风雨飘摇任凭恶劣的环境和无知的人群肆虐的遗址、遗迹开创一种新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模式。水洞沟旅游开发公司依然担负起了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重任,并激发出了无穷的动力。

  13.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

  本项目成功之处在于它解读了保护与保护性开发;政府部门管理与公司化管理;旅游经济收入与文物保护的投入;现实利益与可持续性发展;文物保护及经营管理模式确立与有效的推广等类似水洞沟遗址的其他遗迹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14.介绍项目团队

  水洞沟旅游项目的实施,从确定立项起始终以公司化管理模式运做。其组织构架也充分的体现了公司保护文物与原生态旅游的经营方针。

  项目负责人:叶海锦(水洞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专家组成员:权东计(西北大学教授、文物规划专家)

  王兴中(西北大学教授、旅游规划专家)

  许成(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文物专家)

  卫忠(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文物专家)

  贺吉德(生态规划专家)

  文物管理部 公司最早成立的部门,其职能:协助政府文物管理部门管理文物,制止破坏文物的行为;勘察文物的现状,确定文物保护等级;组织邀请文物、生态专家制定保护计划,提交计划预算;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向周边村民及旅游者发放文物保护宣传资料。通过有效的工作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建立了“水洞沟文物管理所”,使文物的管理制度化、法制化。

  项目部 会同“西北大学城市建设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经多次考察与论证,以保护文物与原生态旅游为宗旨,编纂了《水洞沟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水洞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现《水洞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由政府主管部门及专家组认证通过,《水洞沟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局即将通过。

  以文物保护为核心,确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前期规划以遗址保护、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张三小店(1923年德日进首次发掘时居住过的小客栈)的恢复等体现古人类文化特征的设施建设为主导方向。

  确立长远目标,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市场部 了解旅游市场动态,确定目标客户,制定营销计划,实施广告战略,树立品牌形象。从而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完成以文物发展旅游,以旅游收入保护文物的经营目标

  15.项目资金的来源及额度

  自筹资金:公司前期出资1500万元,主要用于文物与旅游规划、保护区内原住居民的搬迁与安置、重点保护区域的抢救性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民间资金:本着保护文物共同发展的大局,广纳民间资金预计50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

  银行贷款:预计贷款500万元,主要用于市场营销、广告推广等。

  17.项目说明

  (1)实效性 水洞沟遗址由于在石器制作的特征上与欧洲的莫斯特文化极其相似,在遥远的三万年前这种文化是如何流动的,在考古界始终是一个谜。因此,自首次发掘至今80多年来对它的发掘和研究从未间断过。水洞沟遗址由此成为中国研究旧石器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遗址。

  反观对如此重要的历史遗迹是如何保护的。多年来,水洞沟遗址一直归属于灵武市(县级市)旅游局管理,管理人员严重不足,资金短缺至使整个保护区始终处于极其混乱的状态。考古发掘面随意攀爬;长城城墙下取土;羊群在保护区内肆意啃食着本已十分脆弱的植被;银川至鄂托克前旗的公路从遗址前不足50米的地段一走就是几十年;不足一公里的上风源处一座砖厂常年冒着黑烟。环境的日趋恶化使本身地处半干旱荒漠地带的水洞沟遗址更是重负难当。

  灵武市水洞沟旅游开发公司以保护性开发做为公司的既定发展规划,在接管旅游区后制订了保护文物、改善环境、发展原生态旅游的经营宗旨。 公司邀请有关专家对水洞沟的文物、环保、地质、水文、植被、气候、旅游、政策法规等进行综合考察,掌握保护区内的第一手资料,建立档案数据库。根据调查分别制订了“文物、环保的现状及未来的保护措施”、“地质、水文、气候特征及利弊分析”、“生态植被的保护与再生”、“原生态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及运做方式”等专题报告。部分项目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

  与自治区文物局联合建立“水洞沟文物管理所”,公司组建文物管理部,派驻多名管理人员配合文物部门工作。协查破坏文物的行为;宣传法律、法规;制订保护区内的文物管理条例等。本项目在公司旅游业务尚未开展时已经启动,于2004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

  协调宁、蒙两地政府及公路部门重新勘测银川至鄂托克前旗的道路走向,并于2004年10月开通新的路线。

  勘察保护区内的文物受自然、人为的影响程度,依据受损程度确定重点保护、一般保护、有待保护项目,有步骤的实施保护计划。重点保护计划目前已启动,部分已实施。

  恢复原生态植被,使由于人为破坏的地表植被得以再生。

  解决好旅游与文物、环境保护是项目的首要问题,公司先后多次召集文物、旅游、环保等部门进行认证,提出多套实施方案。经反复酝酿最终确定了“保护文物、恢复植被、发展原生态旅游”的总方针。以文物推动旅游,以旅游收入保护文物。在保护区内保持生态原貌,以原有的生态地貌开展特色旅游。

  (2)献身与投入

  2001年年末,现水洞沟旅游公司负责人叶海锦踏上了这片土地,被这片苍茫博大的土地所吸引,同时也为无人问津、惨遭破坏的文物所震惊。一个月后,一个以文物、环保、旅游为主体的专家小组成立。经对保护区7.8平方公里内的各个区域进行了十几次的现场勘察出具了初步规划。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接管了水洞沟遗址保护区。随后,即刻引入公司管理机制,以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之中。项目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几年如一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勘察、规划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在勘察、规划、文物的保护与宣传、保护区内的日常管理等项目中已投入近500万元。

  (3)可持续性

  文物与旅游的关系

  旅游的开发与旅游资源的保护始终是旅游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协调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决定着旅游业的走向和可持续性。文物旅游做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历史、考古的价值和不可再生的特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协调尤其重要。维持原貌、保护性开发的原生态旅游是文物旅游的最佳选择。只有建立在完好保护文物的基础上的旅游才是最具旅游魅力的和可持续的。

  经济利益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公司运做即是市场运做,市场运做即要产生经济效益。效益与公益、文物与旅游相互依存,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文物的保护与环境的治理,虽可取得暂时的效益却难以持久,更无从谈到可持续性发展。文物是水,旅游是鱼。无水则无鱼,有水无鱼则无生机。以文物带动旅游,以旅游收入保护文物。在创造效益的基础之上,加强对文物的管理和保护。从而解决目前国家对文物保护的投入有限,而文物的保护又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项目实施的广泛性

  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做为中原王朝的防御边陲和西北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家园,曾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与融合,留下了重多的历史遗迹。事过境迁,这些散落在荒漠戈壁之中的残垣断壁已失去了它的原有功能。但依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由于文物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人员配置有限,对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十分薄弱。自然的侵蚀、人为的破坏、无序的旅游,使这些本已沧桑的文物遗迹逐渐风化消失。

  水洞沟旅游项目的启动,标示着以社会资金参与文物遗迹保护所建立起的新的运做模式。它通过公司的市场化运做,规范旅游行为,带动旅游经济。以旅游收入加强文物遗迹的保护与修复,最终形成保护---旅游---再保护的良性循环。由此,即发展了地方旅游业及周边民众因旅游所带来的收入,又弥补了由于国家投入不足致使文物荒废的不良后果。

  水洞沟遗址所体现的问题在西北地区具有及强的代表性,目前,尚有很多的文物遗迹处在无人管理的状态。水洞沟旅游的模式或许能够为具有类似资源的地区和致力于以保护文物为己任而开发原生态旅游的企业提供一些启迪。

  水洞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2005.3.16.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阿拉善宣言
入会邀请函
会员入会资格说明
执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协会会员名录
SEE守望家园行动:SEE生态奖
·土地荒漠化迫在眉睫
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详细内容
·志愿者李彬:召素套勒盖对我说
蒙古人千百年流传下来游牧文化实际上就是对这片草地最好的保护,他们会不断寻找新的草场而让旧的草场休养…… 详细内容
入会申请 协会章程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