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部生态环境与大学生自我环境教育(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3 11:56 



2003年第一次全营大会



营员们在著名的“泾渭分明”处休整交流



专家向营员介绍植物知识

  申请人信息

  1.项目负责人姓名:赵志彬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西安大学生绿色营

  2.联系人姓名:魏晓云

  联系人地址:西安市金花南路19号西安工程科技学院245号

  联系人邮政编码:710048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weixiaoyun_1@sohu.com,zhibin2000@126.com

  申请/推荐项目说明

  3.领域(单选):环境教育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4.申请/推荐主体(单选):

   机构,名称:西安大学生绿色营

  5.项目名称: 西部生态环境与大学生自我环境教育

  6.项目综述:

  项目通过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环境社会实践活动,在四年时间里,实际见证和记录了中国西部的生态环境变化,然后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摄影展、报告会、电视、电台、报告)向青少年和公众真实反映。同时对参与项目的青年是一个教育和协助成长的过程。

  7.项目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

  8.项目开始的时间:

  2001 年 4 月 8 日

  9.项目完成或预计完成的时间:

  2005 年 12 月 31日

  10.项目目标

  •见证、记录西部生态环境变化

  •推动大学生及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培养“绿色人才”

  11.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截至2004年12月31日,项目已完成众多子项目:

  A、西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a、通过大型环境调查活动13次,直接参与143人,间接参与900多人;

  b、完成城市垃圾调查38次,直接参与298人次;

  B、推动大学生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c、公众宣传87次,直接参与500余人,间接影响35000余人;

  d、媒体宣传72次(含电视、报纸、广播,因涉及媒体收视率等故未计算影响人数);

  e、完成野外贴近自然教育18次,直接参与342人;

  f、完成小学生参与式环境教育39次,直接参与小学生1370人;

  g、完成环境考察报告会26场,直接参与人4950人;

  h、完成“绿色英语角”活动11次,直接参与107人;

  C、为环保事业培养人才

  i、能力建设培训23次,直接参与806人;

  j、培训社团11次,直接参与220余人;

  k、环保大讲堂31次,直接参与7349人;

  l、全国性大学生环境论坛1次;

  m、成立面向西北地区环保社团提供小额资助的“三秦绿色基金”。

  12.开展项目的动力是什么?

  a、在国家推行工业化的几十年间,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对此知之甚少;

  b、环境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高校、社会、政府不能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环境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条件;

  c、大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环境知识、参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但合在一起就增加了改变未来环境的可能性。

  13.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

  a、所有项目都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在项目实施的四年时间里,项目重点对西部四省(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的13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和记录,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有助于国家和NGO组织在这些地区开展项目;

  b、所有项目皆是学生自发开展的。项目依靠学生的热情和责任感,以NGO的形式为开展活动积极筹措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造一个空间进行环境实践,有效弥补了大学环境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因此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政策的缺漏及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14.介绍项目团队

  西安大学生绿色营是一个由西安各高校大学生自发组成的环保志愿者行动网络。在陕西得到了各级政府官员、专家学者、NGO组织、媒体、普通百姓以及众多学生的积极支持。

  西安大学生绿色营的使命是:推动大学生及社会公众参与到改善周边自然环境的行列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一批“绿色人才”,为参与探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分享我们自己的成果。

  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是:

  •针对大学生开展贴近自然教育(野外生存训练、暑期野外科学考察、个人、组织能力建设)

  •针对公众进行有效的宣传及环境教育(环保大讲堂、环保沙龙、纪实生态摄 影展、报告会、绿色英语角)

  •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环境教育(自然教学法)

  15.项目资金来源及额度

  截至2004年12月31日,项目在四年时间内共花费77000元,其中:

  a、大学生自付:41100元,占总资金的53.38%。分别为:

  2001年,11200元;2002年,13600元;2003年,11500元;2004年,4800元;

  b、政府、学校资助:15000元,占总资金的19.48%。分别为:

  2001年7月,陕西省环保局5000元;西北工业大学3000元;西安工程科技学院1500元;

  2002年7月,西安理工大学1000元;长安大学500元;

  2002年8月,陕西省榆林市环保局5000元;

  c、NGO资助:10000元,占总资金的12.98%。分别为:

  2003年3月,GreenSos 小额基金4000元;

  2004年3月,GreenSos 小额基金1000元;

  2004年6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湿地使者行动5000元;

  d、企业赞助:9600元,占总资金的12.47%。分别为:

  2001年7月,陕西《三秦都市报》5000元;

  2001年9月,伊莎贝儿摄影机构500元;

  2002年9月,联想西安分公司2600元;

  2003年1月,西安非凡空间广告有限公司500元;

  2003年9月,新东方西安分校1000元;

  e、公众捐助:300元,占总资金的0.39%。分别为:

  2001年8月,甘肃省武威市外来打工青年100元;

  2002年5月,西安市退休工人100元;

  2002年7月,延安市民100元;

  16.请依据评审的三个原则,对项目进行详细说明:

  ① 实效性

  A、项目开展的形式简单,均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发策划,用大学生喜爱的方式,如:野外活动、户外宣传、游戏宣教、团队培训、社会调查和媒体合作等就可实施;

  B、项目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技能,适合大学各个专业的学生自己操作;

  C、项目使得部分营员调整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毕业后进入可持续发展领域工作:

  a、营员李弘进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任项目官员;

  b、营员李黎进入“保护国际”任项目助理;

  c、营员黄志友进入“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任项目助理;

  d、营员李世涛、郑建和陈诚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志愿者的方式在西部服务两年;

  e、众多营员大量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国际、国内各类NGO的项目和活动;

  f、另外,还有营员已经或计划毕业后选择环境相关专业继续学习,部分营员已经或计划进入环境保护相关部门、机构工作。

  ② 献身与投入

  a、项目负责人从2000年9月进入大学就加入学校的环保社团,本科4年期间大量参与了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于2001年参与发起成立“西安大学生绿色营”,同年开始参与“西部生态环境与大学生自我环境教育”的实施,并于2003年3月成为项目负责人;直至2004年7月本科毕业保送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时,仍为西安大学生绿色营理事;

  b、项目负责人4年来除基本学习时间以外,把其余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西部生态环境与大学生自我环境教育项目及组织建设;

  c、项目负责人在校期间学费来源为国家助学贷款。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校内、外勤工俭学挣得生活费,将其中一部分生活费用到组织和项目的工作中;

  d、项目进行过程中,因西安大学生绿色营成员分散在各校,且无办公场所,有一段时期因投入时间及精力过多,严重影响了本科学习进程,但后来通过在的项目中提高工作效率,挤出很多时间努力学习,最终获得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资格;

  ③ 可持续性

  a、学生环境实践的有效探索。目前中国大多数高校的环境常识学习为传统的说教式,不能吸引和有效调动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项目通过让大学生自发策划并组织实施环境实践项目,提高了大学生的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和实际操作项目的能力,对其它地区的高校和大学生开展环境实践是一个有效的探索;

  b、重在主动参与。目前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而通过自发策划、实施自我环境实践项目的一系列活动所取得的成效,让大学生自己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在于每个公民的参与。

  c、项目负责人已经和本地其它环保NGO建立了沟通和组织发展规划,希望在未来三年硕士研究生期间,和每届绿色营执行委员会继续推广、复制此项目至西安和陕西的更多高校。将环境实践重要性的理念向更多公众推广。

  项目申请/推荐人声明:

  本人详细、充分了解并完全同意活动的规则,并保证以上所申报的资料完全属实,符合申报要求。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阿拉善宣言
入会邀请函
会员入会资格说明
执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协会会员名录
SEE守望家园行动:SEE生态奖
·土地荒漠化迫在眉睫
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详细内容
·志愿者李彬:召素套勒盖对我说
蒙古人千百年流传下来游牧文化实际上就是对这片草地最好的保护,他们会不断寻找新的草场而让旧的草场休养…… 详细内容
入会申请 协会章程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