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邱华盛中日合作沙漠化防治项目(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3 11:48 



“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含有科技含量的治沙技术活篱笆(沙柳格障)



2001年正在绿化的榔头沟



2003年绿树成荫的榔头沟

  0.项目推荐人姓名:刘孟雨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推荐人地址:石家庄市槐中路286号

  推荐人邮政编码:050021

  推荐人电子邮件地址:mengyuliu@ms.sjziam.ac.cn

  推荐人身份证号码:

  请在本栏填写直接申请者及项目信息

  申请人信息

  1.项目负责人姓名:邱华盛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

  2.联系人姓名: 邱华盛

  联系人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联系人邮政编码:100864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hs-qiu@cashq.ac.cn

  申请/推荐项目说明

  3.领域(单选):

  √环境教育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4.申请/推荐主体(单选):

  √ 个人

  5. 项目名称:(1)中日合作沙漠化防治《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项目

  (2)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

  (3)中日合作《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6.项目综述:

  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秘书长、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处长邱华盛先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致力于推动荒漠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绿化事业。曾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从政府的角度联络、协调中日两国20多个国家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专家学者就“沙漠化的机制”和“ 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学术 ”进行了长达10年的荒漠化治理合作研究 。这两次合作都被列为中日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项目;从民间渠道引进日本鸟取大学名誉教授远山正瑛先生,组织日本学者和志愿人员与中国当地政府和群众在宁夏、内蒙等地进行了10多年的沙漠绿化活动;引进日本地球绿化中心和丰田汽车公司的资金,在河北省丰宁县沙化地区建立“中日21世纪首都圈环保基地建设项目”,组织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为技术依托,以当地政府为实施主体.计划长达10年的生态绿化和科学研究;引进日本民间资金,在重庆市江津市长江畔建立“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示范基地”。由于邱华盛先生在环保绿化方面的杰出贡献得到中日两国各界人事的好评并获得多项奖励。

  具体项目介绍如下:

  (1)中日合作《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项目于2000年8月23日在北京召开中日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联席会议.中科院和日本科学技术厅提交的这一合作项目的申请顺利通过评审,列入了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中。该项目是近年来中日两国间在地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为期五年,中方由中科院牵头、大气物理研究所、西安地球环境所、遥感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为具体实施单位。日方由科学技术厅牵头,农林水产省、通商产业省、气象厅及邮政省所属的国立研究所以及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新日本气象海洋株式会社等民间企业具体实施。

  (2)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共进行10年,分为三阶段。第一、三阶段为期各为三年,第二阶段为期四年。项目的一期工程在邱华盛先生的艰苦努力大下,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为项目无偿投资1.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000万元)。项目一期已于2003年顺利完成并通过了专家验收。通过项目一期的实施,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建设,增强了北京水源地的保护意识,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地方的基本建设,加快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外部资金和项目的引进。

  项目二期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根据二期项目的规定,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继续无偿投资1.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项目分四年完成,以提高生态工程的科技含量及增加农民经济效益为主,提高农民自主参与防沙治沙活动的积极性。

  (3)中日合作《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为期十年的中日合作造林项目,按照协议规定,从1999年起,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指导下,三方首先在江津市德感镇长江西岸共同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并进行“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建设,以后还将在巫山、奉节等地区进行飞播造林。同时协议还规定,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将推荐中科院专家对绿化地区的水土保持、区域整治规划的制定、优良品种的引进、土壤改良,以及合理施肥等给予指导。绿化中心每年派日本志愿人员到重庆地区协助植树造林,目前为第一期项目提供3000万日元的资金。

  7.项目地点:

  河北 省 承德 市 丰宁 县 小坝子 乡

  重庆 市 江津 市 德感镇

  8.项目开始的时间:

  项目一:2000 年 8 月 23 日

  项目二:2000 年 4 月 29 日

  项目三:1999 年 11 月 8 日

  9.项目完成或预计完成的时间:

  项目一:2005 年 8 月 23 日

  项目二:2010 年 4 月 1 日

  项目三:2019 年 11 月 8 日

  10.项目目标

  推动沙漠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生态环境治理事业,促进两国在环境保护和沙漠化防治方面的合作。

  开展《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项目国际合作,不仅提高了在风送沙尘对环境影响研究国际前沿领域的科学竞争力,而且为国家的生态环境整治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旨在改善北京周边环境,保护首都水源地。该项目顺利实施以来,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将为北京首都首次举办奥运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旨在通过治江绿化,保护生态保护水源,为我国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做出贡献。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项目:通过中日科学家紧密开展的大量的观测、研究工作,获得了系统的亚洲沙尘观测第一手资料,在亚洲沙尘理化特性、数值模拟、辐射效应以及亚洲沙尘过去演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研究进展,形成了有一定国际影响的研究团队,同时培养了一批有较强研究能力的青年科学家。围绕区域性尺度和全球尺度的沙尘输送模式”以及“沙尘的气候效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一期项目从2000年4月签约以来,三年共完成造林、封山育林150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132.5公顷,封山育林358.5公顷,共栽植杨树、沙棘、山杏等树种247万株,人工种草12公顷,重度沙化区插机械沙障43.5万延长米,固定大小沙丘二十三个,工程区围栏5.68万米。日本志愿者先后有200多人次到项目区义务植树,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初步得到了改善。当地农民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人均收入年增350元。一期项目顺利通过了中日双方专家的验收。二期项目预期绿化荒山、荒坡1000公顷,人工草地200公顷,果药间作14公顷。建立奶牛示范户,利用项目区人工牧草资源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奶牛产业,防止脆弱的生态环境再度破坏。

  中日合作江津造林项目3年累计完成植苗140万株,完成公路建设12公里,人行路建设2公里,建设蓄水池28口(其中大蓄水池3口),完成苗圃地基础设施中的道路、水系建设,完成土石方量:土方25.5万立方米,石方2.1万立方米,投工27万个工日,完成总投资400万元。这些工程的建设,改善了林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变了农民的环保绿化意识,为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11.开展项目的动力是什么?

  近十几年来,除黄河断流、长江泛滥以外,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危害也越来越重,2000年春天,华北地区遭受了12次沙尘暴的侵袭。进入21世纪,已经发生了10余次强沙尘天气,殃及日本和韩国,其造成的危害引起了中日科技界的高度重视。2000年5月12日,朱镕基总理亲自来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小坝子乡(距北京中心约180公里)视察,对沙漠化加剧给首都带来的影响表示强烈关注,并亲切的与农民共商防沙治沙的对策,决定了退耕还林(草)的大计,提出了防沙止漠保护水源,植树造林,建立“绿色水源” 的目标。

  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内学术界、产业界联合成立的民间组织,是致力于推动中日两国在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以及促进中日两国人民间友好的民间团体,是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的民间渠道,是两国人民友好与合作交流的桥梁。1998年,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时,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与日本有关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在环境、信息通讯、农业等领域开展合作。中日两国政府十分重视双方的交流事业,江泽民主席和小渊惠三首相出席了签字仪式。自此,协会以“中中外”的形式与日本学术界、产业界和民间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同时也非常关注在环境绿化保护方面的合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秘书长邱华盛先生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促成一系列的项目。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农村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对增进日中两国人民的信赖和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

  12.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

  该项目的成功之处在于邱华盛先生利用中日民间组织这个桥梁,引进日本民间资金,依托中科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以项目实施地的政府部门为实施的主体,项目设计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与项目区农民效益相结合。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外部资金和项目的引进。是一件利在人民、功在千秋、响誉海内外的一项防灾减灾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推进中日两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民间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13.介绍项目团队

  项目一:中方由我院牵头、大气物理研究所、西安地球环境所、遥感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兰州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为具体实施单位。日方由科学技术厅牵头,农林水产省、通商产业省、气象厅及邮政省所属的国立研究所以及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新日本气象海洋株式会社等民间企业具体实施。

  项目二:由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日本绿化中心和为桥梁,中科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丰田汽车公司资助,河北省林业局负责执行的中日合作共建项目。

  项目三:中科院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日本地球绿化中心和重庆市政府救灾办公室三方签订 “中日共同开展长江上游植树造林活动”的项目。并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作专家指导。

  14.项目资金来源及额度

  总计4亿日元(折合3300万人民币),目前到位2亿日元(折合1500万人民币)

  15.请依据评审的三个原则,对项目进行详细说明:

  ① 实效性

  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带动了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参加工程施工,直接从工程的实施中收益。2003年和2004年共营建各种工程林7881.9亩, 造林人工费用为828.9万元。工程林管理的人工费用为18万元。(2)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为农民带来的收入。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二期项目中增加了奶牛的养殖示范及推广内容,2004年项目建立奶牛养殖示范户一户,扶持养殖户3户,共增加奶牛20头,使农民收入增加约40万元。(3)为了促进奶牛的养殖,在项目区内自然条件较好处,进行了牧草的高效种植,2003年和2004年牧草收入达到10万元。合计以上三项,项目的实施在2003年至2004年共计使农民收入增加896.91万元,人均年收入增加919.34元。

  由于项目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基本条件改善。2002年前,项目区所在的乡镇仅有一部电话,这在河北省是仅有的。为了配合项目,在邱华盛处长和其它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到电信等部门的支持,投资140万元,于2003年初开通了全乡的程控电话;并在2004年6月建立移动电话发射塔一座;项目的基础条件筹资600万元建设柏油公路22公里;为了在生态建设过程中保障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受到影响, 邱华盛处长组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协助丰宁县申请到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已投资到位150万元。因此由该项目的实施共带动其它投资到位950万元。

  ② 献身与投入

  由于邱华盛先生在环境保护和沙漠化防治等工作所作的贡献。受到两国各界人事的好评。

  为表彰长期促进中日两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外国人士,日本地球绿化中心协会理事会讨论,

  决定将该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贡献奖授予中国科学院的邱华盛先生。

  10年来,在中科院国际合作局邱华盛先生的精心策划和具体组织下,日本地球绿化中心先后组织了1500人次志愿人员到中国,共计投入约5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经费,在中国实施了多项环保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在中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日本地球绿化中心在内蒙古和北京延庆长城沿线实施了沙漠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10年间共造林1682公顷;(2)1998年中国长江上游洪水泛滥造成的灾害引起日本各界的广泛关注,地球绿化中心与重庆人民政府、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在江津选定了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示范基地,并与当地政府和民众植树造林633公顷;(3)2001年地球绿化中心与中科院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丰田汽车公司、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项目为期10年,前三年中日双方投入1300多万人民币。2004年签署二期合作协议,日方计划投资1500万人民币,继续进行为期4年的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目前,双方已经植树造林500公顷,封山围栏800公顷。

  邱华盛先生为组织和推动中日两国产业界、科技界以及民间团体参与这些合作和项目的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中日两国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民间团体人士的积极评价。并获得多项奖励。

  2002年 获得日本最大绿色环保组织“国际贡献奖 ”

  2004年 获得河北省人民政府国际环保贡献奖

  2004年 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绿色奖章

  ③ 可持续性

  在邱华盛先生的努力下,中日双方达成共识: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治理与农民的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与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物,树木,植物等,在项目结束后归中方所有。由该项目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用于本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一来可以使项目源源不断的延续下去。而且在二期项目实施中他又积极争取日方投资500万元,要把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办成沙漠化防治国际研究交流中心,使之成为各国研究人员及义务志愿者的交流基地,为世界各地提供沙漠绿化技术,促进21世纪的世界沙漠治理及旱地绿化事业的发展;二期工程的主题确定为“环境保护示范基地与农民自觉参与”,除巩固和扩大一期工程成果外,重点在绿化模式、可持续利用的植被恢复技术、防沙治沙与农民增收等方面开展工作,其中,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是二期工程的重中之重。同时培训当地干部、群众,使他们自觉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的活动中。通过二期工程实施,为中国首都圈防沙治沙工程提供规模样板,为世界沙漠化防治做出实质性贡献。

  附具体事件资料

  邱华盛同志绿化事业先进事迹介绍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处长邱华盛先生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祖国绿化事业。他与国际友人积极合作,艰苦奋斗,植树造林。二十年后的今天,在他的努力下,许许多多北疆荒漠已变成郁郁葱葱的绿洲。

  邱华盛同志的主要事迹:

  (1)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从政府的角度联络、协调中日两国20多个国家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学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合作。他所推动开展的研究项目“沙漠化的机制”和“ 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学术”都被列为中日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项目。

  (2)介绍日本鸟取大学名誉教授远山正瑛先生来华开展绿化事业,组织日本学者和志愿人员与中国当地政府和群众在宁夏、内蒙等地进行了10多年的沙漠绿化活动。

  (3)进入引进日本地球绿化协会和丰田汽车公司的资金,在河北省丰宁县沙化地区建立“中日21世纪首都圈环保基地建设项目”,组织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对当地的植树造林工作进行指导,中日两国的友好团体的百姓共同进行植树造林,计划长达10年。

  (4)引进日本民间资金,在重庆市江 长江畔建立“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示范基地”。

  (5)以绿化活动推动了中日民间的友好活动。

  20余年坚持不懈,邱华盛先生的杰出贡献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曾被授予多项奖励,诸如:

  1)2002年 日本最大绿色环保组织“国际贡献奖 ”

  2)2004年 重庆市人民政府绿色奖章

  3)2004年 河北省人民政府国际环保贡献奖

  邱华盛先生的事迹引起国内媒体广泛关注,文后所附材料是有关的部分新闻报道、部分省市部委领导关于其事迹的讲话,以及有关政府机构关于邱华盛先生推动的部分项目的总结报告。

  附件1

  邱华盛荣获日本团体贡献奖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近日收到日本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地球绿化中心理事长铃木藤太的来函,通知中科院国际合作邱华盛同志荣获该组织“国际贡献奖”。

  今年是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又逢日本地球绿化中心成立10周年。为表彰长期促进中日两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外国人士,最近该协会理事会讨论,决定将该协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贡献奖授于中国科学院的邱华盛同志。

  10年来,在中科院国际合作局邱华盛同志的精心策划和具体组织下,日本地球绿化中心先后组织了1500人次志愿人员到中国,共计投入约5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经费,在中国实施了多项环保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在中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日本地球绿化中心在内蒙古和北京延庆长城沿线实施了沙漠飞播造林和人工造林,10年间共造林1682公顷;(2)1998年中国长江上游洪水泛滥造成的灾害引起日本各界的广泛关注,地球绿化中心与重庆人民政府、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在江津选定了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示范基地,并与当地政府和民众植树造林633公顷;(3)2001年地球绿化中心与中科院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丰田汽车公司、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项目为期10年,前三年中日双方投入1300多万人民币。自去年以来,双方已经植树造林500公顷。

  铃木藤太理事长在信中高度评价了中科院邱华盛为组织中日两国产业界、科技界以及民间团体参与这些合作,为具体推动这些项目的实施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他长期以来,为推动中日两国环保与科技交流的合作事业所作出的努力得到了日本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民间团体人士的积极评价。日本地球绿化中心因此决定将第一个国际贡献奖颁给邱华盛同志,并热诚邀请邱华盛同志赴日本领奖。(科学新闻2002年8月)

  附件2

  河北省人民政府《林业国际合作贡献奖》颁奖仪式

  [本报讯]2004年11月2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在省会石家庄举行颁奖仪式,授予在实施《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处长、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秘书长邱华盛先生、日本地球绿化中心事务局长新田均先生《河北省林业国际合作贡献奖》。省政府副秘书长曹振国代表宋恩华副省长向邱华盛先生和新田均先生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杯。这是河北省政府首次颁发的生态环境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大奖。

  颁奖仪式由河北省林业局副局长葛会波主持。曹振国副秘书长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刘孟雨副所长在致辞中盛赞两位获奖者的积极贡献。邱华盛先生以新田钧先生在答谢致辞中则表示,积极努力,继续推进两国生态环境科技合作事业的发展。

  《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是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河北省林业局、日本地球绿化中心和日本丰田汽车株式会社四方共建的生态环境科技项目,也是中国科学院以国际合作推动与河北省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与丰田汽车公司生物绿化事业部的科技人员联手担当技术指导和关键技术攻关,丰宁满族自治县林业局具体实施项目计划。该项目协议于2001年4月在北京正式签署,为期十年。项目一期工程已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在河北六大风口之一的丰宁县小坝子植树造林1500公顷,防沙固沙,为改善京津地区气候环境做出重要贡献,同时赢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目前,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评估。中日双方对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还为该项目题写了“中日友谊林”纪念碑文。项目二期工程合作协议于今年四月正式签署,预计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开展经济生态型防护林的营造与管理、高效防护型牧草的种植、资源生物开发与多样性保护、固沙措施机理、生态环境和经济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环境整治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实现生态与经济双效协同发展,促进农民自觉参与防沙治沙的生态环境建设,为我国沙漠化重点防治区域的农民致富探索新的途径。

  《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是国际合作治理生态环境的典范,在“构筑京津绿色屏障,改善首都生态环境,维护京津生态安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了“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提供了绿化造林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同时,该项目的实施还极大地推进了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两国人民携手合作,改善地球生态环境,共建人类家园。(科学时报2004年11月24日)

  附件3

  河北省人民政府曹振国副秘书长

  在河北省政府授予邱华盛和新田均国际

  合作贡献奖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2004年11月20日

  尊敬的各位日本朋友,中国科学院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省政府在这里隆重举行授予日本国地球绿化中心事务局长新田均先生、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处长邱华盛先生国际合作贡献奖的颁奖仪式,我代表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宋恩华副省长对新田均先生和邱华盛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对我省林业生态建设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日本地球绿化中心、丰田汽车公司,向长期支持河北省经济建设,并为该项目作了大量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及石家庄农业科技研究中心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河北省地处京津周围,肩负着构筑京津绿色屏障,改善首都生态环境,维护京津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林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54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48%,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加快河北林业建设步伐,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描绘了“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河北秀美山川”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面临的生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目前,全省还有近6.3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2.72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亟待治理,其中北京北部和西北部的承德、张家口两市分布着两大沙区、六大风口、五大沙滩和九条风沙通道,沙化面积约1.83万平方公里,对京津生态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为了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治沙经验,在日本国地球绿化中心事务局长新田均先生、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邱华盛先生等朋友的帮助下,河北省林业局于2001年4月与日本地球绿化中心、日本丰田汽车株式会社和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四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协议,在六大风口之一的丰宁县小坝子这个天然隘口拉开了中日合作共建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的序幕。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评估,二期工程协议也于今年四月正式签署,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省造林绿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模式和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已经成为国际合作治理生态环境的典范。中日双方对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还为该项目题写了“纪念碑文”。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凝聚了包括新田均先生、邱华盛先生在内的各位中外朋友的心血,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再次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

  附件4

  “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料

  张侃局长在中日植树活动仪式上的讲话(要点)

  今天,重庆市人民政府、日本地球绿化中心、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在这里和江津的人民群众一起开始进行第一次植树活动,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表示衷心的祝贺。

  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是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民间组织,致力于促进中日民间的科技和经济交流。协会的会长由我院路甬祥院长担任。去年路甬祥院长随江泽民主席和访问日本之际,日本朝野各界、包括地球绿化中心对我长江发生的洪灾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并表示愿为中国的绿化和生态保护事业提供协助。

  日本地球绿化中心与我院的合作已有长达七年的合作。七年来,日方派了大批志愿人员在内蒙古沙漠地区和延庆县长城沿线,在我院专家的指导下,植树造林、飞播种草,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这次,经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的推荐,日本地球绿化中心的朋友们今年与我院专家来渝四次考察,最终确定首先在长江江津段沿岸开展绿化活动。我对日本地球绿化中心的朋友们为促进中日友好、协助长江上游的环境保护的可贵精神,表示衷心的敬意。

  这次与我们一同前来重庆的还有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该所历史悠久、有雄厚的研究力量,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壤研究所目前在长江设立了四个农业和生态保护实验站,从事长江流域的环境监测、新型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水土保持和环境整治、土壤改良、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这次中日三方通过合作,将在江津建立“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基地的建成,将会为重庆和西南地区的农业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国科学院正在开展知识创新工程,同时,为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全国20个省市签定了全面合作协议。我院通过派遣专家、技术转让、共建研究机构、兴办合资企业、培养科技人才,为地方科技和经济的振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附件5

  “中日共同开展长江上游植树造林活动” 项目

  举行签字仪式

  6月29日,中科院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日本地球绿化中心和重庆市政府救灾办公室三方在重庆人民宾馆举行“中日共同开展长江上游植树造林活动”的项目签字仪式。

  去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引起日本各界广泛关注。在去年 1 1月江泽民总书记访日期间,日本地球绿化中心等民间团体纷纷表示愿组织志愿者到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帮助义务植树造林的愿望。此后在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的联系下,最终落实该合作项目在重庆地区实施。

  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是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民间组织,致力于促进中日民间的科技和经济交流。协会的会长由我院路甬祥院长担任。去年路甬祥院长随江泽民主席和访问日本之际,日本朝野各界、包括地球绿化中心对我长江发生的洪灾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并表示愿为中国的绿化和生态保护事业提供协助。

  日本地球绿化中心与我院的合作已有长达七年的合作。七年来,日方派了大批志愿人员在内蒙古沙漠地区和延庆县长城沿线,在我院专家的指导下,植树造林、飞播种草,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这次,经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的推荐,日本地球绿化中心的朋友们,仅在今年上半年中,与我院专家来渝三次考察,最终确定首先在长江江津段沿岸开展造林活动。

  中科院国际合作局葛明义副局长在签字仪式上致辞说:目前,中国科学院正在开展知识创新工程,同时,为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全国20个省市签定了全面合作协议。我院通过派遣专家、技术转让、共建研究机构、兴办合资企业、培养科技人才,为地方科技和经济的振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次前来重庆的还有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该所历史悠久、有雄厚的研究力量,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壤研究所目前在长江设立了四个农业和生态保护实验站,从事长江流域的环境监测、新型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水土保持和环境整治、土壤改良、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这次中日三方通过合作,将在江津建立“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基地的建成,将会为重庆和西南地区的农业的发展和生态保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重庆市人民政府傅钟鼎副秘书长对中科院和日本朋友对重庆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提供的大力协助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说:重庆是中国新成立的直辖市,是中国的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商品物资集散地。由于重庆特殊的自然条件,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长江三峡库区山高坡陡,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差。去年长江上游地区遭受特大暴雨洪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防治水患作为我国防治水旱灾害,造福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以实施,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也将此项决策作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狠抓落实,高度重视我市的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次中日合作在中国重庆实施长江上游绿化造林,是一件利在人民、功在千秋、响誉海内外的一项防灾减灾生物工程,将推进中日两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民间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按照协议规定,从1999年起,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指导下,三方首先在在江津市德感镇长江畔共同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并进行“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建设,以后还将在巫山、奉节等地区的荒山进行飞播造林。

  同时协议还规定,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将推荐中科院专家对绿化地区的水土保持、区域整治规划的制定、优良品种的引进、土壤改良,以及合理施肥等给予指导。绿化中心每年派日本志愿人员到重庆地区协助植树造林,为该项目第一期提供3000万日元的资金。

  附件6

  重庆市人民政府傅钟鼎副秘书长在

  中日合作植树造林项目签字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日本驻中国大使馆重庆办公室所长喜田修先生、日本地球绿化中心理事长铃木藤太先生,各位日本朋友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们:

  你们好!

  今天,你们千里迢迢,为中日合作在重庆地区共同开展造林绿化项目,再次来到中国重庆,我们感到非常高兴。首先,让我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向远道而来出席今天签字仪式的日本朋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亲切的问候!对你们为在重庆地区共同开展造林绿化项目的先期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转达重庆市人民政府和重庆各族人民对自愿到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帮助义务植树造林的日本人民表示诚挚的谢意!

  重庆是中国新成立的直辖市,是中国的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商品物资集散地,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突出,全市辖40个区县(自治县、市),总人口306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幅员面积8.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75.8%,丘陵占18.2%,境内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位居全国大城市之首。由于我市特殊的自然条件,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长江三峡库区山高坡陡,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条件差。去年长江上游地区遭受特大暴雨洪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防治水患作为我国防治水旱灾害,造福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以实施,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也将此项决策作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狠抓落实,高度重视我市的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这次日中合作在中国重庆实施长江上游绿化造林,是一件利在人民、功在千秋、响誉海内外的一项防灾减灾生物工程,将推进中日两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民间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我们衷心地希望中日两国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推动中日21世纪的科技、经济、文化交流,为促进中日两国的友谊和经济繁荣与发展而共同努力,让我们的21世纪少一些灾难,多一些幸福。

  最后,祝中日三方在重庆开展人工植树造林合作项目的合作取得圆满成功。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项目申请/推荐人声明:

  本人详细、充分了解并完全同意活动的规则,并保证以上所申报的资料完全属实,符合申报要求。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阿拉善宣言
入会邀请函
会员入会资格说明
执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协会会员名录
SEE守望家园行动:SEE生态奖
·土地荒漠化迫在眉睫
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详细内容
·志愿者李彬:召素套勒盖对我说
蒙古人千百年流传下来游牧文化实际上就是对这片草地最好的保护,他们会不断寻找新的草场而让旧的草场休养…… 详细内容
入会申请 协会章程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