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巴丹吉林》(组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2 19:45 |
工作照
四世同堂
天问
申请人信息
1.项目负责人姓名:王宪平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独立制片人
2.联系人姓名:王宪平
联系人地址:北京市回龙观镇龙跃苑一区30号楼1单元301
联系人邮政编码:102208
联系人传真 (包括区号):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keeveen@sina.com
申请/推荐项目说明
3.领域(单选):
本土文化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4.申请/推荐主体(单选):
个人
5.项目名称:纪录片《巴丹吉林》
6.项目综述:出于对阿拉善生态与文化的关注,本人于2004年3月深入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拍摄纪录片《巴丹吉林》。本片主要记录了巴丹吉林嘎查的牧民在沙漠深处的原始游牧生活:季节性游牧、祭祀敖包、蒙古族剪发仪式、日常的放牧生活,及他们对沙漠的爱与恨的情感纠葛。巴丹吉林保留的原始游牧生活方式,堪称额鲁特蒙古族原始游牧生活的活化石。本片旨在通过展示巴丹吉林牧民在沙漠中的生活,引起人们的反思:怎样保护民族文化?怎样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
7.项目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 阿拉善右旗 巴丹吉林嘎查
8. 项目开始的时间:
2004 年3 月
9.项目完成或预计完成的时间:
2005 年6 月
10.项目目标
记录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游牧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巴丹吉林,了解额鲁特蒙古族游牧文明,关注阿拉善的生态与文化。
11.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在巴丹吉林拍摄一年,66盘磁带的素材,成片正在剪辑中。拍摄期间,引起当地牧民、政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人接受了阿拉善电视台、阿拉善日报、阿右旗电视台的采访。在北京,也引起《法制晚报》、绿野户外网站等媒体的关注。
12.开展项目的动力是什么?
理想!保护民族文化,关爱人与自然
13.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
克服一切困难,长期深入沙漠实地,坚持不懈,真实记录了当地游牧生活。引起了人们对巴丹吉林沙漠的关注、对阿拉善生态与文化的思考。
14.介绍项目团队
个人独立完成
15.项目资金来源及额度
全部自费, 2.7万元
16.请依据评审的三个原则,对项目进行详细说明:
① 实效性
影片将展现额鲁特蒙古族的游牧生活、人与沙漠的协调关系。吸引观众关心民族文化,关爱人与自然。一些媒体表示对本片很感兴趣,将来会对公众产生更大影响。
② 献身与投入
全片选题策划、前期准备、实地考察、拍摄及后期剪辑等全部个人独立完成。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在巴丹吉林沙漠生活一年,拍摄阶段基本完成。目前刚回北京,正在抓紧剪辑。经费全部是个人积蓄和朋友资助。
③ 可持续性
《巴丹吉林》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生活在继续,故事就在继续。我会一如既往,继续关注巴丹吉林,关注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生活。
项目申请/推荐人声明:
本人详细、充分了解并完全同意活动的规则,并保证以上所申报的资料完全属实,符合申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