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塔河胡杨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1 14:11 



采访两位维族居民



沙漠卫士胡杨



在台特玛湖附近观察植被和土样

  申请人信息

  1.项目负责人姓名:张雅宁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联系人姓名:张雅宁

  联系人地址:上海市松花江路2500弄6期31号楼209室

  联系人邮政编码:200437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0345033z@sina.com

  申请/推荐项目说明

  3.领域(单选):

   本土文化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4.申请/推荐主体(单选):

   个人

  5.项目名称:

  “塔河胡杨行”——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环境思想与行为考察

  6.项目综述:

  “塔河胡杨行”是由来自复旦大学、河海大学等学校的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一次暑期实践活动。项目在复旦大学和河海大学的暑期实践中均得到立项备案。

  “塔河胡杨行”的主要工作是在塔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在轮台、尉犁、若羌境内,了解塔河沿岸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考察沿岸地区人民生活生产状况和文化习俗,在此基础之上探究生态环境与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项目访问了多个部门,了解当地政府的生态和文化保护政策,及其对塔河流域环境、塔河民族的传统文化所起到的作用。

  项目完成后,成果报告册上交复旦大学团委和河海大学团委。在校内通过各种途径作了一定范围的交流和宣传。

  7.项目地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若羌县、轮台县、尉犁县)

  8.项目开始的时间:

  2004年7月12日 复旦大学立项

  2004年7月19日 实地考察开始

  9.项目完成或预计完成的时间:

  2004年7月28日 实地考察结束

  2004年9月26日 复旦大学递交成果报告书,项目终结。

  10.项目目标

  了解塔河沿岸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历史演变,考察沿岸地区人民生活生产状况和文化习俗,在此基础之上探究生态环境与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了解当地政府的生态和文化保护政策,及其对塔河流域环境、塔河民族的传统文化所起到的作用。

  向在校大学生介绍塔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生活生产现状,介绍民族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

  11.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项目顺利完成。巴州及下属县市多个部门了解了项目内容与项目意义,并作过充分交流。《新疆都市报》予以专题报道。

  在复旦大学、河海大学校内进行了包括成果申报、展板展示、小型报告会、报告册公开下载、BBS公告等多种方式的宣传途径,使部分同学了解了项目内容与目的,对塔河流域生态环境和生活生产状况有了一定了解,接受民族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行为相互作用的观点。

  12.开展项目的动力是什么?

  项目的两位发起人一位来自新疆乌鲁木齐,一位是来自新疆喀什的维族学生,对家乡、对民族的了解和关注,促成了项目的萌芽。

  在准备过程中,来自复旦大学环境科学、河海大学经济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的不同院校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在共同的理想的感召下汇聚到一起,赴新疆实地展开考察活动。

  关注塔河,关注家园,是项目成员共同的目标

  13.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

  将环境保护行为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人为本地考察塔河流域民族内在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动力。在观察生态环境状况的同时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既考虑生态环境内人的生活生产发展需求,又考虑人的环境意识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有益影响。

  多院校合作,成员尝试从各自专业背景多角度地考察项目对象。

  宣传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学习应用于现实社会问题。

  14.介绍项目团队

  张雅宁,组长,复旦大学环境科学03级。

  詹歆晔,生态学考察负责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02级。

  张叶涵,社会调查负责人,河海大学经济学02级。

  夏木西卡买尔,复旦大学环境科学03级,维族。

  于淼,复旦大学环境科学03级。

  钟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03级。

  马开珉,河海大学经济学02级。

  另,杨涛,若羌县林业局,指导老师。

  15.项目资金来源及额度

  复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资金,1200元。

  其余全部自筹。

  16.请依据评审的三个原则,对项目进行详细说明:

  ① 实效性

  首先,作为一项学生暑期实践活动,项目对于所有组员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在异乡,在西部,一群原本并不熟悉的年轻人在短短的十多天迅速成为一个团结有效排除困难的团队,如愿完成了自己的实践项目。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感受社会的真实情况,是所有项目成员最大的收获。

  其次,项目将生态环境与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把自然与人共同考虑,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思考途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员得到了大量实地一手数据资料,对于今后开展后续项目,熟悉相关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通过和政府部门的交流,和校园同学的宣传,项目的理念在众多人的心中留下了印象,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西部的自然环境,关注西部少数民族的特有文化。

  ② 献身与投入

  项目的开展过程中,面临了很大的困难。专业知识、对项目开展地的了解、资金、时间、指导条件等多个方面,项目组面对这些困难,靠着内部的团结,靠着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一一化解。

  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在各自的任务出色完成的同时,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项目得到的资助很少,基本依靠成员自费完成。

  ③ 可持续性

  项目考察了很多方面的因素,从很多角度都进行了一定深度的观察,因此,项目可以提炼观点继续深入之处有很多。在得到人力、资金、指导保障后,项目完全可以选择其中一点作更为科学和严密的考察。项目本身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项目在复旦大学、河海大学均得到立项,可以作为两所学校的长期暑期实践项目展开。

  项目申请/推荐人声明:

  本人详细、充分了解并完全同意活动的规则,并保证以上所申报的资料完全属实,符合申报要求。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阿拉善宣言
入会邀请函
会员入会资格说明
执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协会会员名录
SEE守望家园行动:SEE生态奖
·土地荒漠化迫在眉睫
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详细内容
·志愿者李彬:召素套勒盖对我说
蒙古人千百年流传下来游牧文化实际上就是对这片草地最好的保护,他们会不断寻找新的草场而让旧的草场休养…… 详细内容
入会申请 协会章程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