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寸草同心项目(组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21 13:56 |
在贫困山村开展环保宣传
参加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与培训
举办环保讲座
1.项目负责人姓名:刘锋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寸草同心
2.联系人姓名:刘锋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CCTX8@YAHOO.COM.CN
3.领域(单选):
环境教育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4.申请/推荐主体(单选):
机构名称:寸草同心
5.项目名称: 寸草同心
6.项目综述:
2001.8—2003.8 寸草心:环保知识送下乡(影响山村学校)
2003.8—2005.5 寸草童心:推动“参与式教学”、改善教育环境(影响村民)
2005.5—2007.5 寸草同心:倡导适合当地的绿色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影响政府)
寸草同心对改变环境的理解是:通过环境教育发现生活中的不合理行为,从而开始绿色生活。依靠政府主导,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寸草同心以“寸草心环保知识送下乡”这个项目为契机,走入绿色之旅。在“寸草心”项目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能力和地方特点,搭建了“寸草童心”这样一个城乡互动的平台。寸草同心希望,我们最终能成为探索一条适合本地的解决贫困差距加大;贫困地区如何摆脱破坏环境才能发展的恶性循环;如何培养儿童生态价值观念以及如何引导循环经济等诸多世界性难题的力量之一。
我们是一支活跃在山西的以大学生为主的环保志愿团队。四年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在农村推动环保理念,及身体力行地搭建“城乡互动”的平台。
山西吕梁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同时近十几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生态系统脆弱,使之成为严重缺水的重灾区,多重恶性循环重压在当地住民及生存环境之上,使之成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身为生长及就读在山西这片具有灿烂历史文化的学子,我们曾尝试过许多改变身边环境的方法,但都因自身能力有限而以失败告终。而环境教育是我们一直坚持深入开展并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活动。自2001年至今,我们由到贫困干旱地区考察后,开始在当地小学推广参与式教学方法,解放孩子的心智,营造一个积极活泼的学习环境,改变老师“不打就教不会孩子们”的认识。以此来倡导环境教育的目的。同时我们倡导平等,用孩子们的热忱,促使老师接受参与式教学方法,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自然教育打好基础。以下将我们的做法供评议:
第一阶段:以考察的形式进入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村庄,并对各级政府部门走访。
2001年8月山西省吕梁地区临县了解当地情况,临县是山西省人口最多的县,国家级贫困县,素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必大涝”之称。外出打工是该县农户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湍水头镇是县委推荐的“吃水最困难的乡镇”2001年全镇1.2万人,正经历着连续第六年的严重干旱。镇政府的收入完全依赖于当地的小煤窑和水泥厂;霍家焉村、苏龙局村、车到坂村、班家湾村、上下霍家岭村是同一道山梁上首尾相接的自然村,村委能力脆弱,竟没有一个专职的村干部,生活状况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人口多的村庄因生活资料短缺而引发的矛盾更加突出,封建迷信盛行,各种恶习熏染着未成年的儿童,进入城市的青壮劳力难以溶入都市文化,给城市治安带来很多隐患。形成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
第二步,寻找问题根源,尝试解决。
2001年我们利用节假日不断的下乡,希望可以解决问题,下乡人数不断增加。
我们很快意识到,当地的农村问题是多种恶性循环交织缠绕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很复杂!并且很难有所改变。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人口的膨胀和消费意识的扭曲,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衍生出了我们现在所发现的问题。但矛盾与机遇并存,国家现在大力推广的“退耕还林”政策和“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给当地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开始我们希望政府直接出面来解决问题,但是和政府官员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所反映的问题是多年来各相关主管单位努力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之后我们呼吁各种慈善环保性质的民间组织出面来解决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民间组织自身的生存能力有限。我们希望做有轰动效应的大事和见效快的好事,但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这方面的努力也是失败的。之后我们又与新闻媒体取得联系,希望通过媒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广泛的奉献爱心的热浪。因为我们的真诚,媒体给娱乐我们很大的支持,但令媒体振奋的参与人数和我们所期望的相差甚多!慢慢地我们认识到不是社会对公益事业的关注不够,更重要的是一些捐助活动虎头蛇尾,极大的浪费并打击了公众的热情。我们也曾配合媒体作连续的活动报道,希望能留住支持我们为山里娃献爱心的各界人士的热情,但盲目地为了保持公众对我们的关注,使得无法静下心来反省,很快为下一个活动该做什么而发愁。就这样迷失了自我,不知自己该做什么,在做什么……
到2002年,我们基本上把能想象得出的可依托的机构、组织全部尝试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的愿望其实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很多人正从自己不同的角度为实现这个愿望工作着,要想实现我们自身的愿望,就要从自己开始,身先力行,能做一点总好过不做!
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各大学环保组织的支持,因此,我们下乡的次数多了,在关注并参与我们活动的大学生当中涌现出一个个非常真诚的志愿者,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下乡之后的挫折也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开始我们希望能说服村民,尤其是村干部尽快扎扎实实做好“退耕还林”,但村民对此事的观望令我们十分失望,当时非常难以理解村民对“退耕还林”这么好的政策还要等要看!耽误了一年又一年,“这些人简直无可救药!”因此借鉴城市开展环保活动时的经验,:通过对孩子们的教育来影响一个家庭的环保行为.于是我们把每次下乡的主要精力放在与当地村小学的孩子们沟通上。孩子们对我们这些说着电视里才能听到的普通话的外来人感到很新奇,并且还讲一些从未听说过的环境知识,并一起玩环保游戏,很自然的建立了亲切感。每次我们的到来都会使全校沸腾!这使得我们非常振奋,逐渐的,老师们也开始从内心欢迎我们的到来。从中我们感受到,到农村去给孩子们上课,讲环保知识,是最适合当代大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方式!
这一阶段我们通过游戏,讲故事,与山里孩子们通信捐赠文化用品等形式,与当地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友谊。用时,在各大学中吸引更多富有爱心的同学参与其中,还尝试跨出校园走向社会,在2002年12月24日夜,(平安夜)在教堂门口,我们展开了一次“爱心筷兜大义卖“的活动。计划用所得为农村孩子来城市感受现代科技的活动,但没想到冰天雪地中,我们没有一分收获……
所有这些努力,目的就是要建立本地化的城乡沟通与互动。因为我们认为,这样有助于探索解决城乡差距加大,外来人口对城市治安的压力、教育水平整体提高,等诸多国家在改革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产生的问题。
第三步依靠人格的力量,深化项目内容,营造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
2003年经过半年时间的准备,我们开始尝试在农村更深入地开展环境教育,使孩子们能重新认识身边的大自然从而加强对家乡的责任感,今后成为改变大山面貌的主力军。
虽然我们以往下乡对当地的情况有一些了解,但仅限于理论。由于对农村生活的困难准备不足,开始,计划进行得很不顺利,主要问题是我们以往下乡忽视了家长的心理,由于村民的素质普遍偏低,家长们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打骂式教育法,他们无法接受老师像个孩子,整天跟孩子们在一起玩。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计划而改为在学校推广参与式教学法,引导老师们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老师们从我们平日里的工作交往和面对与村民的摩擦中,看到了“寸草心“散发的精神魅力,十分积极的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可以遇到十分敬业的山村老师们,凭着对孩子们的责任感,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来改善教学。
我们设计的参与式教学紧紧围绕教材,目的是要把老师和学生从以往的打骂教育方法中解脱出来,营造一个师生互相尊重,融洽的交流相处的环境,我们有了良好的开始。在课堂上,老师以启发引导同学回答问题、组织好同学们参与讲课为主要目的,课后的主要精力也不再是批改作业,而改为精心设计下堂课的教案;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不必特别在乎课堂纪律,但却要认真完成每天由老师监考的小测验,因为他们的成绩会关系到他们小组的排名,他个人的排名,放学后虽然没有作业了,但是却要从不良游戏中抢时间预习好明天的课程,因为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明天的当堂小测。同时只有每天的复习做得好,才能在测验中拿高分,给小组争光。这样,老师和学生都成为“减负“的对象,但却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原因还有:充分利用班委来分担老师的压力,促进团结的奖罚制度等,具体内容可参考孙艳红老师所写的材料。
现在我们已经游戏的制定者变为旁观者,利用我们自办的《绿色精灵》杂志,"绿色书架"这些相互配合的“寸草童心”的活动,通过定期的下乡和邮寄资料,来紧密配合山区实验班的教学工作,以老师坚持进行参与式教学为主,我们积极主动帮助老师收集优秀讲义,参考资料,协助老师解决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努力,逐步使老师理解参与式教学,但随着我们的退出和骨干教师的流动,学校的教学又逐步回到初始状态。这也使得我们更加了解了我们自身的能力,同时对于后续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
2004年在我们得到小额资助之后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场所—“寸草同心工作坊“。利用非常有限的资源搭建一个开放的、平等的志愿者交流的平台。
围绕城乡互动和环境教育,开展了更多适合于当代青年人贴近自然、走入环保的活动。同时我们协助爱心人士为贫困山村小学更新课桌、椅,加强了我们对村民的影响力。“不要让孩子对动物的认识从0开始”这次活动将山里的孩子接来城市游动物园、科技馆等活动深受村民的欢迎,对我们志愿者今后的工作给予极大的理解和支持。
7.项目地点:山西省吕梁地区临县霍家堰村小学和太原的各个大学
8. 项目开始的时间: 2001年8月
9. 项目完成或预计完成的时间: 2007年8月
10. 项目目标
探索适合于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之一
11. 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当地的儿童开始对大自然越来越感兴趣,
更多的村民开始意识到环境破坏的恶果自己无法逃脱。
倡导促进山西省大学生绿色联盟(简称:晋大绿联),使大学生有了自己交流环保的平台
通过去贫困山村和在太原中小学的环教宣传,不仅普及了环保知识,而且逐渐成为城乡儿童相互联系的桥梁,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12. 开展项目的动力是什么?
看到贫困山村为生存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
在城市为享受而无视后果与代价的浪费的恶性循环,从中感悟当今中国。
13. 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
充分体现了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极大的降低了项目开支。
以开放积极的形式,合理有效地利用了智力资源,维持了参与者的热情与关注。
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在矛盾中逐渐体会到过程之美
通过城市和乡村的活动客观上加强了城乡联系
倡导晋大绿联成立,把高校各类社团召集到一起,扩大了寸草同心活动的影响,推进了环保理念的传播
14. 介绍项目团队:
独立的非赢利,非政府的民间草根组织
充满朝气的进步青年的集合
15. 项目资金来源及额度
寸草心环保知识送下乡活动:香港地球之友及钟楚红女士资助人民币3000元,港币3000元
寸草童心:吴方笑薇老师资助1,000元人民币
爱心人士胡永诚先生资助办公费及活动合计2,2000元
16. 请依据评审的三个原则,对项目进行详细说明:
① 实效性:1城乡互动:将信息及城市废旧资源弥补农村;将农村需求反馈城市,警醒市民同时获得支持。2多向教育: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城乡对话,使对话的双方各有收获。对于我们这些组织活动的参与者也有着更积极的思想进步和意识提高。3形式灵活:围绕主题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把握志愿精神,很小的花费即可吸引公众及行政支持。
② 献身与投入:四年来,我们开展的所有活动都凝结着众多志愿者们的智慧和汗水。我们做了我们能做的和该做的。
③ 可持续性:1、以大学生为基础,他们自身素质高,有热情,活动能力强,所以有生命力。
2、项目崇高的目标和活泼开放的形式吸引着志愿者不断加入
3、城乡互动,对大学生和贫困山村的孩子实现了双向教育
4、我们的活动切合社会需要,得到广大媒体的广泛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