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溪--湿地保护区环境教育乡土教材开发项目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18 11:46 |
草海冬令营合影
扎龙夏令营—湿地考察
鄱阳湖冬令营—认识湿地
申请人信息
1.项目负责人姓名:韩静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北京天下溪教育研究所
2.联系人姓名:刘欣琰
联系人地址:海淀区成府路35号北陆药业大厦117室
联系人邮政编码:100083
联系人电话 (包括区号): 010-62631162
联系人传真 (包括区号):010-62631162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 liuxinyan@brooks.ngo.cn
申请/推荐项目说明
3.领域(单选):
环境教育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4.申请/推荐主体(单选):
机构,名称:北京天下溪教育研究所
5.项目名称: 湿地保护区环境教育乡土教材开发项目
6.项目综述:
本项目从2003年9月起陆续在草海、鄱阳湖、扎龙、挠力河、向海这五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编写一套湿地环境教育的乡土教材,以冬、夏令营为主要形式开展青少年湿地环境教育活动,培训当地中小学教师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
在项目实施中,为了使这套乡土教材能够充满地道的乡土气息,让当地的孩子们在家乡熟悉的环境中体验和学习有关湿地的知识,感悟环境变化对自家生活的影响,我们在每一个项目点都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的民俗和人们的想法;与当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教师座谈,了解他们和孩子们的需求;与保护区合作,共同组织冬夏令营并请当地的教师参与整个活动;教材编写中征求保护区和当地教师的意见并进行教师培训,与当地教委和学校领导商讨如何使用教材,有效地发挥当地学校和保护区的力量,使乡土教材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当地的学校和保护区建立和发展长期进行环境教育的能力;让孩子热爱家乡独特的环境和文化,成为保护自然的重要力量;帮助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在中国这几个重要的鹤类保护区之间以及周边国家的湿地保护区之间建立交流的桥梁和分享保护经验的平台,帮助他们持续地开展湿地环境教育和保护活动。
7.项目地点:
贵州省草海自然保护区、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扎龙保护区和挠力河保护区
8.项目开始的时间: 2003年 9 月
9.项目完成或预计完成的时间: 2006年 2月
10.项目目标
1)针对五个湿地鹤类保护区(草海、鄱阳湖、扎龙、挠力河、向海)的环境和文化特征,各编写一本乡土环境教育教材。另外编写一本通用的湿地冬、夏令营活动教师用书和一本湿地环境教育工作者手册。
2)五个保护区分别进行教材使用培训,并各举办一次冬令营或夏令营,通过活动示范和观摩的形式培训当地及其他保护区的教师和工作人员。
3)探索一种由当地保护区、学校、教师、学生、社区居民与NGO共同参与、充分互动的乡土环境教育模式,期望能在更广泛的地区进行类似的尝试和推广。
11.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本项目从2003年9月初正式开始,至今已完成了鄱阳湖冬令营、扎龙夏令营、草海冬令营及2本乡土教材的编印工作,其中《草海的故事》已于2004年10月开始在草海小学投入使用,《白鹤小云》已于2005年2月底开始在鄱阳湖大汊湖保护站周边的3所学校投入使用。第3本通用教材《自然的孩子》也已编写完毕,将于05年4月初完成印制。
12.开展项目的动力是什么?
开展此项目的动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土环境教育教材开发的关注。目前,环境教育教材的版本很多,很多省市与大学、出版社等合作组织人员编写地方教材,但是真正能够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活状况,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并不多见。而且当地教师参与程度较低,大多是被动地接受,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由于脱离现实,这样的教材使用起来效果不好。怎样编写出当地师生喜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土教材,一直是我们希望探索的领域。
2)对以参与式的方式持续开展环境教育的关注。通常情况下,教材编写出来后就交由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安排使用。使用得好与坏,效果如何,这些都与编写者没有太大的关系,也与当地的居民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环境教育不同,我们希望教材能够真正影响孩子们的心灵和行为,并通过他们影响他们的长辈,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环境,这样的教材才是有意义的。因此,我们非常关注教材编写和使用的过程中,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学校的教师能否充分参与其中,怎样使他们有能力保障教材持续使用,并产生良好的效果。我们希望尝试参与式的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同时也检验参与式的方式能否实现这样的目标,它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
3)对湿地和鹤类的喜爱。湿地一直都是我们喜爱的自然环境,它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色独特,特别是这五个湿地是我国重要的鹤类保护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丽的鹤群,迷人的湿地,让我们心动。我们不能看到这些湿地遭受破坏而无动于衷。湿地和鹤类的保护靠我们这些外来的人是不行的,只有生活在湿地边的人们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湿地边孩子们的未来,也就是这些美丽湿地的未来,因此我们特别关注湿地乡土环境教育问题,希望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3.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
1)教材极具乡土特色:作者在编写之前就多次深入当地进行采访和资料收集,使教材吸收了大量地方文化(民间故事、民俗谚语等)和环境特征(地理、气候、生态等),这样能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老师教起来生动活泼。通过学习这套教材,孩子们可以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感受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自然地产生热爱家乡、珍惜环境的感情,成为环保和健康发展的生力军。
2)教材加入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教材中编入了大量观察、探索、游戏、制作等内容,配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取材简便又充满乐趣。让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中学到知识,感性地理解环境问题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保护区和学校的充分参与:教材从编写之初就与保护区和学校建立了密切联系,通过采访、调研、座谈等方式了解当地的需要,听取意见。并且在成稿后送交保护区和学校收集意见和反馈,再行定稿印制。在投入使用后,还将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4)通过教师培训使教材充分发挥所长:由于教材中编入了大量观察、探索、游戏、制作等环节,对于当地教师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为此项目组在每个保护区都将进行教师培训,并通过冬、夏令营的方式由经验丰富的环教老师教授示范棵,培训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14.介绍项目团队
项目组成员:韩静、胡雅滨、郝冰、刘欣琰
专家顾问团:钱法文(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研究员)、郑新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付必谦(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高武(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
15.项目资金来源及额度
国际鹤类基金会/美国路思基金会,约2—3万美元/年。
16.请将图片资料编号并作简短说明
1、草海冬令营合影(图中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制的纸鹤木偶。05年2月12日—16日,草海冬令营在草海自然保护区举行。胡雅滨负责教学方案设计,胡雅滨、韩静担任主要授课老师。来自7所学校的20学生和来自草海小学以及大马城、银龙、东山、旭光、保家、白马等其他6所小学和威宁民族师范学校的10多位当地老师,以及云南师大、云南大山包和扎龙保护区的6位工作人员和老师参加了活动。)
2、草海冬令营,做游戏——盲人方块(团队合作)
3、草海冬令营湿地考察——观察黑颈鹤
4、鄱阳湖教师培训——与部分教师合影(05年1月29日,胡雅滨、韩静在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处进行了当地教师的教材使用培训)
5、扎龙夏令营示范课——师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04年7月27日—7月29日,扎龙夏令营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举行,课程由胡雅滨策划并主讲。20名学生、10多位老师以及来自向海、草海和鄱阳湖保护区的5位工作人员参加了活动。)
6、扎龙夏令营——湿地考察
7、扎龙考察——在老乡家收集资料
8、鄱阳湖冬令营——认识湿地(04年2月8日—10日,项目的第一个冬令营在鄱阳湖保护区的大汊湖站举行。有20名学生、8名当地的教师和2名保护区的人员参加。冬令营的课程由胡雅滨策划,胡雅滨、郝冰、Sara Moore主讲。)
9、鄱阳湖冬令营游戏——毛虫串行(彼此信赖,用触觉感知自然)
17.请依据评审的三个原则,对项目进行详细说明:
① 实效性
目前已完成了3个冬、夏令营,有60多名学生参加了冬、夏令营活动,五个项目点,还有云南大山包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当地教师有4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在扎龙、鄱阳湖、草海各确定了一所试点学校。
我们已完成2本乡土教材的编印,并投入使用。
《草海的故事》主要在草海小学3—6年级使用,隔周上一次,学生很喜欢这本教材。他们采用上课时把教材发给学生,上完课就把教材收回来再用于下一次课的循环使用方式,其他6所村小学各得到50本教材,但是只发给少数参加草海小学组织的环保知识竞赛的学生阅读,参加完竞赛后又收回了。通过2005年2月在草海冬令营座谈会上的沟通,这6所学校的老师准备在本学期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尝试使用这本教材,比如学校的广播来播讲教材内容等。威宁县教育局对草海小学主课的学生平均分数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的主课平均分必须高于其他村小5分,每低1分就罚款50元,在这样的压力下,学校还能坚持上环保课,确实难能可贵。同时也说明本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的学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草海保护区管理处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帮助天下溪开展调研,与学校建立联系,为学校的教学和草海冬令营提供教学资料,场所,望远镜等设备,组织当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参加冬令营活动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天下溪和保护区、当地学校之间的配合比较好,达到了保护区、当地学校教师共同参与项目实施的目标。特别是在冬令营中,草海小学的4位老师分别承担了1个活动的教学。她们是曾经接受过教师培训或参加过夏令营的老师。从他们授课的情况看,教师培训和观摩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授课过程基本正常。虽然实践的经验还有待积累,但是让我们看到了持续开展活动的希望。
《白鹤小云》经过征求鄱阳湖保护区及当地教师的意见,征求专家顾问的意见,进行修改后于2005年1月底印制完成,已寄送鄱阳湖保护区管理处,由他们分发给当地的学校。项目组在2005年1月底对当地教师进行了教材的培训,同时了解了当地学校和老师对使用这本教材的想法。2005年2月本学期开学起,已开始在昌邑中心小学,曹会小学,昌北小学3所学校试用,学生们很喜欢这本教材,教学情况比较好。之后将逐步在8所学校使用。
对于鄱阳湖教师培训,我们采用了特殊的方法。在此次培训之前,项目组将《白鹤小云》的初稿寄送给鄱阳湖保护区和当地的教师,一是请他们提意见,二是请老师们根据教材撰写一堂课的教案,具体的课题可以从教材中自选。教案写好后寄给我们,这样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培训。培训取得如下成果:
此次培训更像一次集体备课,老师们写的教案基本上包括了《白鹤小云》的所有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当地老师的教案为基础,讲解每一课的重点、难点,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了解了当地老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使用这本教材还有哪些需求,比如他们急需挂图等教具。
讨论了在学校中推广使本教材的方式方法。比如可以每周安排1课时,放在课表中,也可以放在科学活动课里,现在搞素质教育,所以鄱阳湖周边小学的统考基本取消了,只是考察。可以在3年级以上开课。在4年级的科学文化活动课的单周上这个课,双周上血防课。
另外,我们从讨论中了解到,现在昌邑中心小学已将此教材的使用作为课改重点活动上报市教育局,得到教育局的肯定和重视,有利于教材在昌邑学校中的使用。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保护区共同开展征文比赛,知识竞赛。
总之,本项目与当地保护区、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达到了共同参与项目实施的目标。编写的乡土教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生动的课文与观察、制作等活动结合,既有丰富的湿地、鹤类、当地民俗文化等知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图文并茂,受到学生喜爱。接受过培训的教师正在使用教材上课,情况良好。本项目的实施正在影响着当地的孩子、教师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
② 献身与投入
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大多在环境教育领域有着多年的丰富经验,虽然有其他本职工作,但是她们将大量精力及休息时间,包括寒暑假(韩静及胡雅滨为在职教师),都用在了项目的执行工作上。她们工作时的全身心投入、认真敬业,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良好效果。
③ 可持续性
本项目注重与当地保护区和学校的配合以及能力建设,教材的编写也注重其乡土特色。其可持续性表现在:
1)教材内容因其地方特色和对人、地关系的关注,学生感到亲切,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教材的形式上生动活泼,插图精美有趣,学生很喜欢;教学的方式上,课文与活动结合,所用教具简单,适合当地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课时量少,易于安排。从目前的试用情况看,我们有理由认为本系列教材可以在当地持续的使用。
2)每个项目点我们都要进行教师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帮助教师分析教材。在每个项目点举办的冬、夏令营中,我们都会安排当地的教师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参加,观摩教学,体验活动的过程,召开座谈会进行讨论。另外我们还将设计制作教具和湿地环境教育工作者手册,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草海冬令营中已尝试安排当地教师参加实际的教学工作,从他们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当地教师的授课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也保证了教材的持续使用。
3)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全程参与以及接受培训,使得他们对本项目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很好的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沟通,同时为学校开展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也保障了项目的持续性,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参与本项目的全过程,提高了自身的项目设计、管理和实施能力,从而具备了一定的发展项目的能力。
4)项目组人员的严谨求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关爱孩子,关注湿地和鹤类保护的热忱,保证了天下溪教育研究所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持续关注,能够保持与当地的交流和联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项目本身就在5个项目点进行,以基本相同的模式开展工作。草海和鄱阳湖的实施过程已经说明,本项目可以在其他地区推广和发展。
项目申请/推荐人声明:
本人详细、充分了解并完全同意活动的规则,并保证以上所申报的资料完全属实,符合申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