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治沙与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组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15 09:33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
图一 项目实施前的情景
图二人工对环境进行治理
图三是项目实施后的生态环境
推荐人信息
项目推荐人姓名: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
推荐人地址:
推荐人邮政编码:
推荐人电话 (包括区号):
推荐人传真 (包括区号):
推荐人电子邮件地址:
推荐人身份证号码:
申请人信息
1.项目负责人姓名:龙治普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
2.联系人姓名:李风阳
联系人地址:宁夏盐池县陵园街236号
联系人邮政编码:751500
联系人电话 (包括区号):0953---6013205
联系人传真 (包括区号):0953---6010830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lfy_fengyang@sohu.com
申请/推荐项目说明
3.领域(单选):
£沙尘暴及荒漠化研究与防治
£自然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本土文化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环境教育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4.申请/推荐主体(单选):
£个人
£机构,名称: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NGO)
5.项目名称:宁夏治沙与社区综合发展项目
6.项目综述:
宁夏盐池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的交界处,处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和毛乌素沙漠南缘。二十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的人口和牲畜地增加和膨胀,对宁夏草场造成了严重破坏。干旱、地域特征和人为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该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消除贫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这样的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同时脱贫和改善环境又是全社会的一项职责,但地方人民是主体,是决定因素。在外部行政、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下,通过地方农民的有效动员,促使地方人民组织起来,参与到地方发展的行动中,才是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关键。宁夏治沙与社区综合发展项目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目的通过天然自然资源地保护和人工改造,达到生态环境和人类和谐发展。
7.项目地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 省吴忠市盐池县花马池镇、青山乡和冯记沟乡
8.项目开始的时间:
2000 年 1 月 1 日
9.项目完成或预计完成的时间:
2007 年 12 月 31 日
说明:宁夏治沙与社区综合发展项目一期项目执行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二期项目执行时间为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
10.项目目标
长远目标: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近期目标:①荒漠化得到治理,植被盖度由16%提高到31%。
②消除贫困,人均收入由829元提高到1000元,农户恩格尔系数由0.545降至0.50以下。
③地方扶贫能力加强。
④建立一个参与式项目示范区。
11.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
下表是中心于2004年11月项目年度监测评估报告中有关环境保护与治理监测评估结果。
12.开展项目的动力是什么?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境和生计,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13.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
(一)参与式方法贯穿项目全过程
①应用了参与式工作方法:项目工作者将参与式工作方法应用于项目全过程。项目采取的是一种完全从农民的角度出发的“自下而上”的实施模式,“参与”既是重要的基本手段,又是项目活动的最终目的。
②实现了多方参与:在环境保护和治理各项活动中行政官员、专家/技术人员和农民实现了共同参与。
③农民参与了环境保护和治理各项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村民有效动员参与到发展项目的全部循环过程中去,如项目确立、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与实施以及后续管理、项目监测评估等,把对项目的知情权、发言权、分析权、决策权和实施权以及管理权归还农村社区和村民,使他们的需求得到充分的考虑和满足。
(二)将生态保护、治理与农民生计有机结合:寻找替代技术,如修建“三位一体”、提高舍饲数量、加大人工种草面积等,解决由于减少草场载牧量而造成农户收入的下降。
(三)社区共管方式促进农民自主管理意识:由社区农户自我制定草场利用和管护制度,进行自我管理,减轻政府投入,提高管理效率。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提高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透明度,达到公开、公平和公正。
14.介绍项目团队
①基本情况
中心成立于1998年4月,“中心”现有正式员工8人,共同参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②机构业务范围
以扶贫为中心的社区综合发展;农户和社区的发展能力建设;环境和资源改善的技术开发;以小额信贷为主的妇女发展;农民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儿童、老人在发展中的福利改善;促进民间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争取和实施国内外援助机构的发展和研究项目。
③工作业绩及成果
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并实施了一些援助项目,包括由德国基督教发展服务社资助、南京爱德基金会管理的社区综合发展项目2个,德国米索尔(Misereor)资助,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中心/发展学院管理的研究项目和社区发展项目2个,香港基督教发展促进会资助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项目和危校重建项目、澳大利亚使馆资助的社区综合发展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的研究项目、加拿大国际发展中心资助的参与式网络研究项目等等,通过这些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项目,使项目区在环境改善与建设、区域发展、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妇女发展、能力提高(包括机构和社区农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参与式农村工作方法和小额信贷项目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15.项目资金来源及额度
二期项目共计预算资金1800万元人民币,由爱德基金会资助9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550万元,农户自筹350万元。其中环境治理与保护共计预算资金450万元(280万元来源于资助,120万元来源于地方政府,50万元来源于农户自筹)。
16.请依据评审的三个原则,对项目进行详细说明:
① 实效性
项目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主要依据是:1.项目设计和实施中引入了参与式工作方法,参与式工作方法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有效补充,解决了许多政府项目中的不足。2.“以人为本”引导农民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通过持续农民能力建设,提高了他们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社区自然资源共同管理,大大地提高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治理效率,减轻政府物力和人力的投入。
② 献身与投入
申请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主要负责:项目路线的设计、实施和监测评估工作;社区村民环境治理与保护培训和动员工作;协调地方政府的资金配套。
③ 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共同行动。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是区域草地资源和林业资源以社区为单元村民进行共同的自我管理,通过地方政府、技术部门、农户共同进行研究,侧重从农民的意愿出发,探讨不同自然资源状况下可持续的草场管理和生态治理机制,对拥有不同草地资源和林地资源的社区通过农户自我讨论制定形成划区轮牧制度、围封禁牧制度、季节休牧制度、限牧(以草定畜)制度、联户管护等利用制度与治理制度相结合,形成草地资源和林地资源技术利用的不同方案,为政府对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政府制定政策,进行大面积推广,实现区域环境保护与治理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项目申请/推荐人声明:
本人详细、充分了解并完全同意活动的规则,并保证以上所申报的资料完全属实,符合申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