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资源综合开发与持续利用技术研究(组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14 16:41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
万亩杉木基地
百里板栗长廊
郭家河花生基地
推荐人信息
项目推荐人姓名: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
推荐人地址:
推荐人邮政编码:
推荐人电话 (包括区号):
推荐人传真 (包括区号):
推荐人电子邮件地址:推荐人身份证号码:
申请人信息
1.项目负责人姓名:卞有生
工作单位(或学校、社团)名称: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联系人姓名:刘桂中
联系人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北营房中街59号
联系人邮政编码:100037
联系人电话 (包括区号):010-88384257 010-81250797
联系人传真 (包括区号):010-68308001
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zhongguiliu@sina.com
申请/推荐项目说明
3. 领域(单选):
£沙尘暴及荒漠化研究与防治
£√自然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本土文化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环境教育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4. 申请/推荐主体(单选):£个人
£√机构,名称: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5.项目名称:贫困山区资源综合开发与持续利用技术研究-以河南新县为案例
6.项目综述: 该项研究以河南新县为示范基地,对山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资源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建设研究,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编制了建设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及20个部门子规划,涉及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各个部门,明确了新县综合开发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建设工程,同时应用生态区划原理将新县划分为6个生态经济功能区;(2)按照规划开展了具体的工程建设,这是本项研究的主体,4年共完成各类工程建设86项,具体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农业建设、绿色及有机食品生产、生态林业建设、清洁生产及生态型工业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等)、资源保护与开发(水土保持、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污染治理、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城镇综合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保持和现代生态文化建设);(3)结合实际工程建设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如通过典型试点人工辅助能产投比详细的计算与分析,对建设成效进行了研究,不仅使成效评估定量化,同时大大丰富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理论内涵;(4)研究中还对新县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筛选和总结出13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生态模式:生态林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工业模式等。这些模式可以为全国县级行政区域、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经验。 本研究建立了新县资源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26项指标对新县的建设成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全面超过了指标要求,研究还对新县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预评估。 新县综合开发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除在河南30余县推广应用外,在北京、浙江等省市也已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效益。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16个省市前去新县考察、取经,得到普遍的好评。
7.项目地点: 河 南 省 信 阳 市 新 县
8. 项目开始的时间: 2000年1月1日
9. 项目完成或预计完成的时间: 2003年12月31日
10. 项目目标 编制的总体规划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达到国内同类规划领先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取得显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全面达到或超过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4项基本标准和26项指标。相关理论研究填补国内生态示范区研究空白,建立科学、适用、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
11. 目前已经取得的项目效果:(1)编制了建设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及20个部门子规划,涉及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的各个部门,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障;(2)通过实实在在的工程建设,全县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极大的促进了新县基础设施建设;全民的科技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得到提高;同时为我国区域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3)结合实际工程建设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如通过典型试点人工辅助能产投比详细的计算与分析,对建设成效进行了研究,大大丰富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理论内涵;(4)对新县的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筛选和总结出13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生态模式。(5)建立了新县资源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26项指标对新县的建设成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全面超过了指标要求。
12. 开展项目的动力是什么? 自1992年世界环境发展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有关的研究。1993年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唯一的战略选择,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但可持续发展之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模式,国内外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河南省新县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留下了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为革命献出了吴焕先、高敬亭等5万名优秀儿女,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等93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建国后,新县人民怀着满腔热情,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但是由于受传统发展观点的影响,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大办钢铁”毁树炼钢;“以粮为纲”上山开荒,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天灾不断、人民衣食不保。到1983年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不足1亿元,县财政收入不足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成为国家重点的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新县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开始探索新的发展、前进道路,并逐步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又是关键,是当务之急。但对于一个山区县、国家级贫困县可持续发展道路怎样走,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建设,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立项并开展建设研究的。 如何在新县开发建设特别是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帮助其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同时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全县98%以上为山区,如何在不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更具有相当难度。山区如何开发建设始终是我们国家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国内外尚无系统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新县这样的山区贫困县如何进行开发建设,通过研究建立贫困山区的资源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技术及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指导全国山区脱贫致富,走健康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3. 简要描述项目的成功之处?本项研究以新县为试点对贫困山区县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通过规划—建设—研究分析—综合评估,开展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工程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提高了新县可持续发展能力。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主持的专家会议鉴定认为:该项研究内容丰富全面,既有详细的规划,又有具体工程建设及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的特点是:理论系统、实践重点突出、基础扎实、可操作性强。不仅对我国贫困山区具有示范作用,而且对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如此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理论和实际结合之紧密,国内外是没有的。研究中将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相关理论应用于山区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中,这在国内外也未见报导。研究取得了成效,各项指标已全面超过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指标。特别是在能量的利用上,如人工辅助能产投比达到2.686,是美国的19.6倍、英国的11.5倍、日本的7.8倍,北京留民营村的1.7倍,从新县的经验在河南、北京、浙江等省市的推广应用情况看,是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14. 介绍项目团队本项目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和河南新县环境保护技术推广中心共同完成。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自1981年以来即开始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的研究,特别是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研究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壹等奖、贰等奖及多项省市级奖,为北京市及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是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从选题、立项、研究方案的制定、技术路线的确立,直至调查研究、分析综合、提出对策、报告撰写等均由本单位主持和新县环境保护技术推广中心共同完成。新县环境保护技术推广中心长期从事农村和城镇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在山区的开发建设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新县环境保护技术推广中心是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除参与了选题、立项、研究方案的制定、技术路线的确立、课题建设规划的编制和技术总结报告的编写外,本单位主要负责基本情况调查、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负责实际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卞有生为北京市环科院研究员,是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环境生态工程专家、我国生态农业和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先后主持完成研究课题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部级以上奖18次(均为第一获奖人)。卞有生研究员曾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发明创新科技之星”。
15. 项目资金来源及额度本项目实际建设投资为422473万元,全部由河南新县通过国家政策投资、地方财政拨款、国外投资、单位自筹等形式筹集。本项目研究经费为18万元,全部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自筹。
16. 请依据评审的三个原则,对项目进行详细说明:① 实效性经济效益本项目开展4年来,通过实施一批主要领域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使全县的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增强了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五年间上升了34个位次,居全省第77位。经过4年的努力,总产值在逐年递增。新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良好的态势,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6.72亿元,较建设前的1999年增长了34.8%,全县人均GDP产值由1999年的3752元上升至2002年的4974元。经过4年的建设,新县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4年来林业的投入产出比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4年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4.66、4.17、5.00和4.08,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新县林业取得的成绩是与新县4年来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科技兴林、兴建林果业基地和发展龙头企业分不开的。2002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142.09万亩,灌木林达20.58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170.7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70.6%。建立了速产丰产优质商品基地,提供商品木材及林副产品,特别是形成了“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林业产业化模式,提高了林业深层次增值增效。在林业产业化模式的指导下,形成了以新林茶叶公司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企业;以安太公司为龙头的山野菜加工企业;以羚锐保健品公司为龙头的银杏加工企业,并创立了“新林玉露”“安太山野菜”“羚锐银杏保健茶”等一批在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拉长了林业产业链条,提高了林产品深层次增值增效,形成了规模效益。林业的发展,改善了山区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了经济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新县4年来农业的投入产出比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4年来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2.02、2.01、2.27和2.27。这主要是由于4年来新县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效。新县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和压缩小麦种植面积的同时扩大油菜、花生等油料种植面积,依靠科技兴农;大力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布局,使畜牧业生产向专业化、基地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建立了生态养殖基地和养殖小区;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和绿色无公害农业,建立了一批特色种植和绿色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从而促进了农业的稳步发展。新县4年来逐步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工业总投入从1999年的67622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108009万元,增加幅度为59.7%,工业总产出也相应的从1999年的97075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152653万元,增加幅度为57.3%。4年工业的投入产出比一直维持在1.40以上,分别为1.45、1.45、1.58和1.41。这是由于4年来新县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工业,利用新县丰富的茶叶、银杏、板栗、油菜、野生猕猴桃等进行加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并引进先进工艺和设备,提高了产品档次,建立了一批有机食品工业基地,形成了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从而使新县的工业建设走上了健康、稳步的发展道路。新县4年来对旅游业的投入在逐步加大,总投入从1999年的680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2000万元,增加幅度为194.1%,总产出也相应地从1999年的450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1800万元,增加幅度为300%。4年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比一直维持在0.60以上,分别为0.66、0.82、0.83和0.90,呈逐渐上升趋势。应当指出的是,随着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业投入产出比有望会进一步增加。新县生态旅游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主要是由于新县利用自身独特的“红”、“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了对旅游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开辟了多条旅游线路,完善了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从而促进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生态效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了符合新县自然生态条件的、以生态林业及其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大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了新县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达到了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实施的系列生态林业建设项目,涵养了水源,防止了水土流失,净化了空气,为提供经济资源和生物基因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成效十分显著。 “四位一体”沼气建设模式是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中的核心部分,起着连接养殖与种植、生产与生活用能的纽带作用。通过综合利用,清除污染,处理粪便,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能源、生态等综合效益为目的,从而达到了能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卫生健康水平的作用。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农业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循环得到进一步改善,畜禽粪便处理率达到87.31%,较1999年增长了12.5%;化肥使用强度由1999年的19.42公斤/亩,降为2002年的17.98公斤/亩,降幅达7.4%,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35.3%,比1999年增长了66.5%。农用薄膜回收率达82.08%,较1999年的67.03%增长了22.5%。城镇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质量均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达到了功能区标准要求,小潢河出境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7平方米,较1999年增长了39.8%,有效改善了城乡环境,增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后续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总体评价来看,新县通过4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优良的水平。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区域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取得的成果必将是我国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入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更有力地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全国山区的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也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极大的促进了新县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态经济体系。4年来,新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开通了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等现代通信手段。兴建了一批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自来水普及率显著提高。境内交通、通讯、电力、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使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新型的生态生产和消费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绿色消费观念明显增强,涌现了一大批绿色企业、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生态环境为生态旅游业提供了支持,吸引了大批县外观光旅游,不但降低了城市人口负荷,还可陶冶情操,促进热爱自然,奋发向上,友好相处等生态文明的进程。使全民的科技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得到提高,促进了全县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先后50余人参与建设规划的编制,更多的同志参与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际建设和相关的课题研究,一大批技术骨干在实践中成长起来。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并向小康迈进。一方面,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了人们的购买力,另一方面,林果业的发展,给广大人民提供了种类较多的新鲜水果;粮食产量的稳定使广大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畜牧业的发展给广大人民提供了新鲜的、营养丰富的肉产品和蛋产品,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档次。② 献身与投入 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林业方面重点实施了以林为主的“两线”生态示范带建设;退耕还林整地2.9万亩;夏季林业生产和林地清理;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引进新品种,兴建林果业基地,累计开发经济林12.3万亩。完成“四万一百”生态经济林工程项目、(即万亩银杏基地、万亩茶叶基地、万亩杉木基地、万亩油茶基地和百里板栗长廊)3万亩银杏基地项目、刘长寨杉木林基地项目、“两线”绿化带建设、京九绿色长廊绿化项目及银杏油茶产业化项目。新县4年来林业的投入与产出情况见图1。生态农业建设方面,重点是调整农业结构,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山区的山场、草场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畜牧业。畜牧业生产向专业化、基地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改造低产茶园,建立了5000亩立体生态茶园。同时,在茶园间作板栗、银杏、花生、豆类、饲草。另外,在新建的板栗、银杏园发展茶叶生产。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和绿色无公害农业,围绕着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了山野菜、中药材、食用菌、田间作物百合、杭白菊、金针菜等6大类50多个项目的特色种植产业,全县特色种植年收入达1.74亿元,出现了一大批特色种植和绿化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355项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中国信阳地区大别山四个贫困县低产田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商品粮基地、温饱工程、粮食自给工程等建设项目。采取各种综合配套改造措施,使地力和农田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力度和中、低产田改造,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万亩。针对新县农业低产的不同原因,采取以工程措施为主,配合农耕技术措施、林草措施,对低产田进行了改造,同时加强农业污染综合利用与防治。新县4年来农业的投入与产出情况见图2。生态工业建设方面,加大工业污染的综合防治,调整产品结构。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使“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污染重且治理无希望的企业,坚决关停;对污染轻、效益好的企业大力扶持。近几年来先后关停了1家化肥厂、3家造纸厂,取缔了26家“十五”小土企业,否决了10多个污染严重和选址布局不当的项目。还先后相继完成了新林茶业公司环保净化工程、新集砖瓦厂粉尘治理工程,新县宾馆锅炉废气治理工程。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从单链式产业向生态产业的转化,实现了清洁生产。与此同时利用新县丰富的茶叶、银杏、板栗、油茶、野生弥猴桃等加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并引进先进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建立了一批有机食品工业基地,形成了以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批制药企业。新县4年来工业的投入与产出情况见图3。生态旅游方面,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开发了金兰山森林公园、江淮岭生态园旅游区、花果山植物园旅游区、香山湖风景区、许世友故居游览区和新县红色旅游基地六大风景区,申报设立国家级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12处,县级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单位67处,旅游区环境达标率达到93%。完成了连康山、金兰山、天台山、香山湖等旅游基础设施,开辟了7条旅游线路,形成了风景区与生态区的合理布局,发展了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等绿色观光旅游区。新县4年来旅游业的投入与产出情况见图4。 图1 新县4年来林业的逐年投入与产出情况 图2 新县4年来农业逐年投入与产出情况 图3 新县4年来工业逐年投入与产出情况 图4 新县4年来旅游业建设的投入与产出情况农村能源建设方面,在全县逐步推广使用沼气和液化气,用气总人口和气化率逐年上升,2002年气化率达到95%。通过在农村推广沼气技术,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2002年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87.31%。以农村沼气为纽带,搞好农村能源的开发工作,初步形成了多能源互补的立体型、综合性供能、用能和开发体系,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到2002年12月底,累计治理面积891.2km2,矿山土地复垦1260亩,使退化土地治理率达63%,形成了山、水、林、田、路等综合配套,使地力和农田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强化水政管理,加强执法力度。加强有关耕地保护的教育和宣传,确保基本农田和种植业用地,因地制宜发展林牧渔业,除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用地外,不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逐步实现林果上山、鱼塘下滩,使现有27万亩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完成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2个,依法关停“十五小土”企业26家,对新县老城区机关单位进行三格式化粪池改造,全县12家工业企业提前实现达标排放。此外还相继完成了羚锐股份有限公司污水治理工程、新林茶业公司环保净化工程、新集砖瓦厂粉尘治理工程,新县宾馆锅炉废气治理工程。自然生态保护方面,2002年新县受保护地区面积86.11万亩,受保护率达35.6%。近几年,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农业生态保护区和推广高效、低毒、复合、无害化的施肥指导技术等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品牌创造了条件。生态城镇综合建设方面,实施的主要市政建设工程有:以街道、园林、公园为绿化重点的绿化美化工程、畅通工程、潢河综合治理项目,使潢河水成为集水上娱乐,两岸观光及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带状开放式游览区、县城日供水4万吨扩建工程、垃圾处理场项目、垃圾中转站项目及广场建设项目。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对连康山自然保护区和四角尖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保护与管理,提高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认真贯彻落实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依法保护、管理、建设自然保护区。坚决制止在保护区内偷猎、盗伐、乱采等违法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方面,对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湖、池塘、坡地、沟渠、沼泽地、自然湿地、茶园、果园等生态和景观的敏感区域,各级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了保护利用规划,划定了绿线,进行严格保护;积极进行优良园林绿化材料的遗传驯化,建设了金兰山森林公园、江淮岭生态园、花果山植物园、香山湖风景区,充分发挥公园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生态文化建设在传统文化保持方面,作为老革命根据地,新县充分挖掘其独特的“红色资源”文化,建设了许世友故里游览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基地,使人民在领略大自然秀丽风光的同时,又能缅怀革命先烈,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弘扬了优秀的革命文化传统。2004年新县和井冈山、延安、西北坡等一起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在新型生态文化建设方面,新县大力推进体制文化建设、认知文化建设、物态文化建设和心态文化建设。四年来,新县共完成86项工程建设,同时根据各个产业的特点以及各地的不同资源类型和生产条件,设立了刘长寨速生用材林示范基地;千斤乡银杏产业化基地;八里畈乡茶叶产业化基地;西山区百里板栗长廓示范区;东山区有机油茶基地;金兰山森林公园等19个生态示范基地。根据各乡镇不同的自然资源、生态现状和发展需要,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按照“一乡一品,一乡一景”的发展思路,建成了水榜村、刘泗冲村、郭家河村等18个独具特色的生态示范村,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建设、发展。③ 可持续性技术政策在农业上大力鼓励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开发技术、微生物技术、有机肥生产应用技术,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施肥和化肥削减使用技术、庭院经济技术以及良种良法新技术等;在林业上抓好“四万一百”造林工程技术、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技术。生态型工业将得到鼓励与发展,清洁生产在饮料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矿产工业等行业中将得到进一步推广;节水、节电、无污染的环保型项目将得到大力提倡;农副产品深加工及资源再利用项目将得到大力发展;污染工业的技术改造将得到鼓励与加强;用兼并或资产重组的手段改造已关停的污染企业为清洁型企业将得到鼓励。生态旅游业资源的开发深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增大,以政策引导集体、个人发展旅游业,加快景点建设,逐步形成具有新县特色的旅游群体,以山、峰、泉、洞等自然景观和红色资源为主线,以生态为重点,以森林公园、民俗风情、度假休闲、观光农业为导向,将新县建成人们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将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人口素质 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下,人口总数控制在34.76万人以下,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6%。各类技术人员占人口总数4.1%,即达到410人/万人。在中小学全面普及人与自然的生态环境教育,开办生态农业技术培训班,使每个自然村有1位农业技术员,在城区和集镇开展文明卫生教育,为创建文明卫生城镇打好基础。使人们在建设中学会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自觉保护自然和自己的生存环境。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任务是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兴农富民。第二产业是要发挥工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带动作用,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第三产业是要确立大旅游、大市场、大贸易、大服务观念,推进大流通格局形成,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成为新县奔向现代化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大产业。根据一、二、三产业的目标任务,产业结构将更趋合理,经济投入产出比达到1:1.3,达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工业布局 随着新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进行,工业布局的原有面貌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工业将向集团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名牌产品将占主导地位,围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发展饮料、食品、医药、机械、建材、矿山等产业。重点形成以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高科技绿色医药集团,使新县的医药工业登上一个新台阶。另外,以加工利用茶叶、银杏、板栗为主的食品工业,以开发花岗石、石英石为主的建材工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生产矿泉水、茶饮料为主的饮料工业也将形成强大的规模优势,占领国内国际市场。城乡建设城乡建设将按照初步建成现代化新新县的总体目标,围绕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科学规划,注重功能培育,形成市区、重点城镇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合理布局、功能配套、设施优良、管理有序的城镇体系。将县城建成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强化其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其发展新县经济的龙头作用。努力将其建成为基础完善、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的区域中心城市。慎重开发香山湖,着力加快金兰山森林公园的景点、游乐设施、服务设施和道路的建设,加强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发挥中心城镇、卫星城镇和三个次中心城镇的龙头作用,着力抓好以中心城镇为重点的建制镇建设,提高水平,增强功能,注重配套,加强交通、电力、邮电通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贸市场、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城镇人居住房面积将增大,煤气入户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使新县逐步形成以中心城镇为龙头、红色资源为中心的开放型的城乡建设体系。资源利用资源利用更加合理,严格禁止资源的非法开采和生产浪费,坚决贯彻清洁生产。对不可再生的资源利用降到最低限度,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要保持在其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将纳入法制轨道。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将得到加强,限量控制耕地消耗,杜绝乱占滥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保护也将加强,封山育林,以煤气、电气、太阳能等能源代替煤,使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水资源管理将会加强,发展节水型产业,减少资源浪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将达到90~100%,建立起资源节省型的社会技术经济体系。污染控制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香山水库饮用水源、潢河水系、白露河水系的水体质量将得到重点保护,地表水水质保持在I-III级;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控制在2000年的80%;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一级标准。工业污染将得到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治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处置率达到98%,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100%。农业污染将有效降低。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深度开发将有效地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年递减率达到15%,有机肥的大量使用将使土壤有机质得到提高。农膜回收率、生物防治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染将随着市政建设体系的完善而得到全面整治,农村生活污染源将随着生态农业、生态庭院经济的推行而将完全得到治理,一个清洁卫生的城乡新面貌将会呈现在新县人民面前。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会得到进一步落实,争取将连康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四角尖自然保护区从县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省级保护区。实现植被的正向演替,自然资源属地管理工作得以加强,建立一批群众性保护组织,加大教育与宣传,使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植物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项目申请/推荐人声明:本人详细、充分了解并完全同意活动的规则,并保证以上所申报的资料完全属实,符合申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