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褐马鸡在管涔山区分布现状调查与趋势分析初探

http://www.sina.com.cn 2005/03/09 17:07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注:1北京东灵山区2河北小五台山区3山西五台山区4山西管涔山区5山西庞泉沟山区6山西五鹿山区7陕西黄龙山区



管涔山区褐马鸡活动所涉及主要林场(自然保护区)概况



注:1.表中的已有林面积是指生长乔木、灌木等林木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道、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林、护岸林,同时也不包括未成林造林地。2.表中的暂难利用地主要指裸地、裸岩、苔原等。

  项目实施时间:2003.12-2004.10

  项目实施群体:中国大学生保褐马鸡、护汾河源自费行动褐马鸡保护组

  项目报告起草人: 王海军

  项目报告起草结束日期:2004.10.10

  摘要: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IN),又叫角鸡、耳鸡、褐鸡、黑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鸟类。在历史上,褐马鸡曾经广泛的分布于中国东部和中北地区,由于长期以来人类生产生活生产的干扰,过度的森林砍伐以至于褐马鸡的生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致使褐马鸡的分布区域极度压缩,不仅在整体上形成斑块壮孤岛型分布,而且在地区分布上也呈现了孤岛型,这对于一个野生物种的生存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更有效的保护褐马鸡这一濒危物种,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入户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找等一系列方法,对褐马鸡在管涔山地区分布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几进行了分析 对管涔山区褐马鸡分布趋势分析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村庄建设、煤矿等污染性企业的开发、旅游业的开发、道路交通建设、过度放牧牛羊上山等很多问题困扰着褐马鸡分布趋势的扩张。

  关键词:褐马鸡 管涔山区 环境保护 趋势分析

  正文: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N)又叫角鸡、耳鸡、褐鸡、黑雉,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马鸡属(CROSSPTILON)是我国特有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其列为严禁贸易的物种名录<附录Ⅰ>中,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联盟,世界雉类协会等组织也将褐马鸡确定为濒危物种,同时其肖像还成为世界雉类协会会徽的主体图案。1989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褐马鸡邮票,而且由于它大部分产于山西,被山西省政府定为“省鸟”。许多动物学工作者纷纷建议应该把褐马鸡定为我国的“国鸟”。

  自古以来,褐马鸡都由于一种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而受到世人们的倍加喜欢和赞扬。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褐鸡性爱齐觅,有被侵者,直往奋斗,虽死犹不置”。早在汉代,褐马鸡的尾羽就被装饰在武将的帽盔上,称为“褐冠”,以显示其英武之姿。当然还有更多的讲究。 在古代,象征着地位、荣耀的褐马鸡曾经广泛的分布在中国东部和中北部和西北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尤其是清朝末年以后,人类对褐马鸡的原始栖息地进行了大量开发性的生产,例如森林的过度砍伐等,再加上环境自身的演变,以至于褐马鸡的生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致使褐马鸡的分布区域极度压缩,不仅在整体上斑块状孤岛型分布,而且在地区分布上也呈现了孤岛型,这对于一个野生物种的物种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如今野生褐马鸡的分布主要在陕西黄龙山区、山西庞泉沟地区、山西管涔山区、河北小五台山区、北京东灵山区,在山西五鹿山也有少量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再加上人为干扰强烈和物种对生境的选择条件比较苛刻,以致于褐马鸡保护和研究工作迫在眉睫,同时任重而道远。 目前,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褐马鸡的研究论文50篇左右,出版专著3部,同时针对褐马鸡的研究涉及分类、分布与数量、生态生物学、人工养殖与疾病防治、栖息类型、人工散放等多个方面,为褐马鸡的有效保护提供了难得的科学依据。但到现在为止,关于褐马鸡还有太多的谜供我们慢慢探索破解。例如,有那些因素影响着褐马鸡的当今分布状况?在时间上褐马鸡的分布是如何演变的?空间上褐马鸡的分布趋势将是如何发展的?我们应该怎样协调人类的发展和褐马鸡的保护? 在2003.12--2004.10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学生保褐马鸡、护汾河源自费行动”褐马鸡保护组的十余名同学,在管涔山区对褐马鸡的栖息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全面系统的综合了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就此堪出了褐马鸡保护的建议。

  1. 管涔山区的自然条件

  管涔山区位于吕梁山脉北端,平均海拔1800——2000米,其腹地在山西省宁武县,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向四面展布,纵横千万余平方公里,伸展于忻州市所属的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静乐,原平,忻府等县市区和朔州市所属的平鲁、左云、右玉等县(区)。管涔山系分为管涔山脉和芦芽山脉两大山脉,其中管涔山脉主峰卧羊场海拔2606米,芦芽山脉最高峰为荷叶坪,海拔278米,芦芽山(太子殿山峰)海拔2736米,境内地形复杂,垂直高差1300米之多。整个管涔山区地形中部高、东部低,有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河川等类型地貌。

  管涔山区境内有30多条较大山谷,基本上沟沟有水流。境内年平均降水量470-770毫米,是汾河和恢河的发源地,同时共有泉水1500余处,是河水的直接补给源,管涔山区有以天池为主的高山湖泊群,平均水深1-10米不等,颇为壮观.。

  管涔山区光能资源比较充足,历年平均光照近3000小时,该山区温差较大,西北部由于高山阻隔,气候寒冷.东南部较为温和,年平均气温4-6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7.2摄氏度.最热月为7月,平均20.1摄氏度,最冷月为1月,平均-9.9摄氏度,年度温差为30.0摄氏度.初霜冻一般在9月中下旬,终霜冻在5月中旬,全年无霜期一般为90-130天,境内大多较多,历年平均大风日数为34天.沙尘暴年均14.5次,最多为39次,多发于春季和初夏。

  管涔山区土壤类型主要有高山草甸土、淋溶褐土、黄绵土、红黄绵土、下湿沼泽地等五种。植被带有高中山地草甸带,高中山地针叶林带,低中山地疏林灌丛带,低山灌丛,农作区及水域带,其中管涔山林区森林总面积为168万亩(截止2000年),森林覆盖率74.8%森林总蓄积量为7,695,403立方米.。

  管涔山区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野生动物有300余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黑鹳、金雕、胡兀鹫、大狂、金钱豹等6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天鹅、石貂等36种,有中日共同保护候鸟102种,中澳共同保护候鸟24种,省级保护动物20余种,主要有煤铁、锰、铝、黄铜、硫磺等多种矿产资源.。

  管涔山区大致包括11个镇和35个乡,人口达30万以。.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的管涔山区,并没有使良好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当然,这也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管涔山区境内的5县,均属贫困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在20世纪末期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正从稳定脱贫走上建设小康之路,同时管涔山区的煤炭工业、旅游业、畜牧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 近几十年来,管涔山区人类的活动影响加剧、森林过度砍伐、使原始森林基本不复存在,可喜的是天然次生林映现片片生机。1980年12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80)297号文批准建立省级芦芽山自然保护区,1997年经国务院国函(97)109号文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该区是保护以世界珍禽褐马鸡为主的野生动物和以云杉、华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为主的植物群落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该区的建立使褐马鸡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村庄建设、旅游业的非正常开发、煤矿炼焦厂等污染性工矿企业的大量涌现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影响管涔山区生态的改善,同时会反作用的制约当地居民经济发展,并对褐马鸡的保护工作造成巨大的威胁。

  2. 褐马鸡的分布状况

  褐马鸡没有华贵的外表,但也不俗气。全身披着闪光的褐色羽衣,嘴和脸颊粉红色,腿和脚趾同样红色,耳后有一屡雪白的耳羽,超过头顶高高耸起.尾羽共有22枚,成对排列,中间的两对特别长,它向上翅起后披散垂下,状如马尾。

  如此美丽而神奇的鸟,全世界只分布在中国。如今野生褐马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陕西黄龙山区、山西庞泉沟地区、山西管涔山区、河北小五台山区、北京东灵山区,在山西的五鹿山也有少量分布。在《褐马鸡历史与现状分布图》(图1)中可以清晰看到,这是一条带状或片状分布的断裂、破碎。陕西的黄龙山区和山西的庞泉沟地区隔着黄河,只这一现象足可说明很多问题,但这里将不做探讨。

  在数量上,管涔山区的褐马鸡分布比较大,由1980年普查的1000多只,发展到了现在的近3000只,同时分布区域比较广泛,褐马鸡保护涉及到的问题也比较多.

  张正旺教授等人对褐马鸡栖息地类型的影响因子中的自然因子作了相当科学、详尽的论述,但就社会因子,以社会因子与自然因子的结合点来说还是不尽完美。褐马鸡的濒危完全是人类过度破坏而导致的,所以关于人的因素,在保护褐马鸡的问题上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结果,在以下几个主导方面展开了褐马鸡在管涔山区分布现状的探索.

  2.1 褐马鸡在管涔山区的分布现状

  褐马鸡在管涔山区中主要分布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西部、高桥洼林场的西部、马家庄林场的南部、羊圈沟林场的东南部、水门林场的东面、阎家村林场的东北部和接官亭林场的北部,从而形成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中心的放射状分布。在 {图}中可以看到,褐马鸡的分布在整体上是片状的,但是由于植被覆盖等众多原因而呈现非连续状分布,以至褐马鸡的分布也呈现了斑状孤岛分布。

  2.2 褐马鸡栖息地选择与植被类型的分布

  根据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作的《褐马鸡栖息类型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褐马鸡主要栖息于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油林——栎类林和辽东栎林,在野外观察时发现,在秋冬季节,褐马鸡有时还到林缘灌丛地带,农田地活动和觅食。但是在管涔山区还有云杉林、云杉——落叶松林、叶松——桦树林、云杉——落叶松——山杨——桦树林、辽东栎——山杨林、白桦——红桦林、白桦——山杨林、鬼见愁——高山绣线菌灌林、沙刺——虎榛子——黄刺玫瑰丛、莜麦地等植被类,共14种植被类型,其中云杉落叶松——山杨——桦树林混交林,辽东栎——山杨林混交林,白桦——红桦林混交林和白桦——山杨林混交林等四种林地中很难见到有褐马鸡的活动.同时褐马鸡在栖息地选择上还与食物、气温、海拔、人为干扰等多方面的因素有着复杂的关系,完全可以说褐马鸡的栖息地的选择是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植被类型方面,由于管涔山区适于褐马鸡的栖息,植被是成片分布的,同时还存在大量的暂难用地夹杂在适于褐马鸡栖息植被中间,致使褐马鸡的栖息地成了斑状孤岛型分布.当然值得肯定的是,自从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管涔山区所有林场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伐木,同时开始了育林。育林的树种主要有华北落叶松和油松,并且新育的树木长势良好大多数处于幼林阶段成熟林几乎没有,相当有利于未来褐马鸡保护的工作开展。

  2.3 人类活动与褐马鸡的分布现状

  几乎与大熊猫、丹顶鹤、金丝猴等旗舰物种齐名的褐马鸡,没有悦耳的鸣叫,没有雍华的外表,没有对人类的生活有太多的袭击与干扰,但是奋勇不屈的它们也难逃人类的魔掌,当然有许多都是非故意的间接成分。然而生境本来就憔悴的褐马鸡哪里抵得住人类的贪婪.?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欲望的增强,开始了不计手段的破坏自然.例如为了村庄建设开始无限制的扩大居民活动范围,开荒种地。为了赚钱而无节制的开发煤矿、石灰矿、铁矿,当然有许多是没有政府批文的,同时还存在山西省环保局三令五申强调禁止私开的小炼焦厂。为了谋求地方经济的发展,无保护性的开发旅游业等等现象都是对褐马鸡生境的强大破坏源,下面将分别的进行讨论。

  2.3.1村庄建设与褐马鸡分布现状

  在管涔山区有相当多的村庄分布于其中,即使在深山地带,褐马鸡栖息地的核心地带,同样有自然村的分布。当然这些村庄都有比较久远的历史,但是当地的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在种植业方面以耐寒作物为主,例如莜麦、胡麻、土豆、黑豆、豌豆、玉米,但是在正常年,莜麦的产量大约在每亩200-400斤左右,胡麻每亩60斤,玉米300-400斤/年,可以说,这里的产量是相当低的。正因为自然条件的恶劣,市场蔬菜和市场粮食售价较贵。年收入平均每人不足500,或只有400元的农村,如果说种地解决了温饱,可是怎么样才能求得发展呢?

  在管涔山区农业科技人员极度缺乏,科学技术的推广根本不可能实现,在农业生产中,没有专业科技人员,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很低。

  正由于居民生活水平低,文化素质落后等诸多因素,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发展缓慢,教育条件及差,教师待遇低,师资力量薄弱,很难保证教育质量,大多数贫困边远山区(褐马鸡的主要分布地区)普遍存在适龄儿童因无力支付学费而不能上学,或考入高等院校无法就读的现象。同时还存在因对金钱的极度渴望而放弃学习机会,造成学校女多男少的现象(尤其是中学较为明显)。

  同时医疗卫生也只是有乡办的卫生院,每个村子里可能会有赤脚医生。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是文化素质相当低的头脑,科技含量极度低的生产力,和由于外面的世界十分精彩,追求金钱的思想,可以想象他们将会怎样对待这一片片天然次生林,这一只只褐马鸡,这方美丽的大自然!

  据我们的《关于管涔山区居民对褐马鸡了解情况问卷调查统计表》显示,有76%的人是因为知道狩猎褐马鸡会被判刑而不敢狩猎,同时也只有23%的人知道褐马鸡是世界濒危物种,当然这与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法制宣传教育是分不开的,可是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的管涔山区居民又怎样能从内心里喜欢褐马鸡呢?当然更无法想象和褐马鸡和谐共处,或者有一天以褐马鸡的存在而自豪。

  今天大山外的市场经济激烈的冲击着山里人曾经朴素的思想,同时褐马鸡又是一种对人类活动相当敏感的鸟类,可以想象这一野生濒危物种在管涔山区的艰难。

  在我们考察期间曾经看到过很多偷砍树木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有80%的人是为了建房,有20%的人是为了解决烧材问题(主要是引火柴,管涔山区居民主要以烧煤为主)。当然,村里的居民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之上。由于管涔山区居民人口增加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逐渐加大,尤其是九十年代速度较快,造成褐马鸡活动范围的减少。因此,在90年代褐马鸡抢食庄稼,特别是林带边缘庄稼地的庄稼的现象比较严重,以至当地居民撒药毒死褐马鸡,但是最近《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当地居民多数都自动放弃了林带边缘地区的耕地,可怎样处理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与褐马鸡数量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是较为麻烦的问题。

  2.3.2.煤矿、炼焦厂、石灰窑等工矿工业分布

  在我们考察期间发现在管涔山区还分布着大量的煤矿、炼焦厂、石灰窑等污染工矿工业。当然,森林系统是具有非常优秀的自我调节能力,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是有限度的,根本不允许当地居民随处乱挖,到处乱烧。不存在任何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现象存在。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分布及概况图》为不完全统计的结果,估计同样可以反映很多问题。图中可以看到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就存在着煤矿、炼焦厂、石灰窑等工矿企业。

  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是保护区内人为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区内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旅游、野生动植物的繁殖驯养、以及其他合理资源利用等活动。也就是说,在保护区内部根本就不允许任何对保护物种有威胁的厂矿存在,可是吴家沟煤矿是紧挨着林带的,同时该处经常有褐马鸡的出没。该矿完全可能把林带的褐马鸡栖息地的地下掏空。西马坊——梅洞一带是较为茂密的天然次生林,同时也有相当多的野生动物的出没,可是未经任何处理的炼焦厂排出的浓浓的黑烟和石灰窑排出的浓浓的白烟,还有哪些野生动物会出没?大气污染会使树木生长不良,寿命缩短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也可直接或间接地使野生动物大量死亡。同时煤矿的污染最为严重的,现在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张家山就已经出现了地下水断层,而曾经的这里也是水美草丰林密之地的。 当然,林场中的煤矿、焦厂等工矿企业就更加猖獗了。希望有关部门看到该论文后能加以思考。

  2.3.3旅游业开发与褐马鸡分布状况

  管涔山区自然资源相当丰富,风景优美,是城市里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同时,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八五”末期就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产业来办”,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确定要大力发展旅游业,管涔山风景旅游区也得到了更大程度上的重视。 管涔山风景旅游区在地理区划上分为七部分,分别为汾源景区、天池景区、涔山景区、芦芽山景区、宁化古城景区、宁武关景区和禅房山景区。在七大景区的位置分布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看见芦芽山景区就深入在褐马鸡集中栖息地的内部。

  无论在文化历史和自然圣境方面,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芦芽山风景区都应该说是首屈一指的,同时作为自然保护区也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义务和权利。生态旅游,简而言之是一种到大自然去寻求新知识和身心舒畅与享受,但又不损害自然的旅行。它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和管理,使保护和发展密切结合,同步进行。发展生态旅游首先可以促进保护区建设筹集资金。其次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再次可以促进环境教育的发展,包括游人和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环境教育。总而言之,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对保护的对象是有利的,最起码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是有利的!

  可是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首先就要尊重被保护的对象。否则何谈保护区,何谈生态旅游?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分布及概况图》中可以看到芦芽山风景旅游区分布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而在褐马鸡的分布上在芦芽山风景区东面分布着四五个频繁出现区,西面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保护区内部这部分风景区完全可以把这一濒危物种的种群过度隔离开来,可以说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是比较特殊的。因此,这里的游客载容量绝对不可以按通常的公式来计算,绝对要慎之又慎!

  在我们考察期间也发现了芦芽山风景区有些地方遍地废物,道路两侧山体滑坡引起水土大量流失。如果继续下去可能引起一些野生动物行为和繁殖情况发生变化等一系列不良影响,同时在考察期间没有明显地看到上面提到的发展生态旅游的三个促进作用,尤其是第三方面根本没有察觉到,生态旅游并不等于在生态条件好的地方旅游! 在褐马鸡栖息较集中的管涔山区的其它地区,如菏叶坪、马伦草原等地仍在进行着较少保护性的开发旅游资源,这不仅仅对褐马鸡的保护极为不利,同时对其它物种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是不利的,最重要的是引入科学的管理体制!

  2.3.4 关于林场分布与褐马鸡分布现状

  这部分内容上面已经提过了,这里将进一步阐述。在《管涔山区褐马鸡分布现状及综合概况图》中显示,褐马鸡在管涔山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六个林场,一个保护区。如果单独以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作为唯一点进行保护褐马鸡,从根本上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物种保护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使之存在,而是让其能够早较大范围内存在,最好回归到原始状态与人类和谐共处,共同享用大自然,因此,林场对褐马鸡的保护意识也应该实际性的加强!

  2.3.5 道路交通建设与褐马鸡分布现状

  "要致富,先修路","经济发展道路先行",解放以来,世人的头脑变的更加开放。的确,道路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处于大山深处的管涔山区更是如此。《管涔山区褐马鸡分布现状及综合概况图》中可以看到管涔山区的人们并没有忘记道路的重要性,同时就连褐马鸡栖息集中区域也没有放过。冰口——西马坊——坝门口这条线是五坝线(五寨到坝门口)一部分。途径芦芽山风景区的停车厂,为芦芽山旅游提供了便利,同时途径两个褐马鸡栖息密集区,对褐马鸡的栖息活动有绝对干扰,原来建路时为了煤炭运输和木材运输,现在发展成为旅游专线.该线修建于80年代初,当时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尚未建立. 西马坊——水门林场线是保护区建立以后修建的,途径两个褐马鸡栖息密集区域,同时把相当长的褐马鸡栖息区隔离起来,致使该线与五坝线所加部分成孤岛状分布,如此之长的孤岛很难想象褐马鸡群落之间的过度状态如何形成. 道路不是不可以修,但我们完全可以绕者修呀。

  根据管涔山区树龄分析,该山区90%以上都是天然树林,还有一小部分是人工林,其中有55%是幼龄林,80.6%是中龄林,13.9%是近熟林,根本不存在成熟林.因此可以看出褐马鸡的处境仍然是一个有待加强保护的生态系统.无法确定已经达到了良性状态,这里的森林生态系统还不具备绝对优良的自我调节能力.

  2.3.6 过度放牧牛羊上山与褐马鸡分布状况

  据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造林与封育并举"的方针,管涔山区大部分疏林地区未成林造林地得到了封禁保护。在封禁区内配备了专职护林员看护,严禁从事放牧、开采、砍伐等影响培育森林的一切活动.1998年9月25日,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山西境内天然林随之全面停止采伐,封山育林工作随之成为管涔山区的重要的工作,六年以来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在我们考察期间,发现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地带还存在大量的牛羊的粪便,牛羊上山还是普遍存在的,牛羊对褐马鸡的活动一般是没有直接干扰的,可是牛羊上山对褐马鸡的活动存在较强的间接干扰,某一片栖息地如果较长时间被牛羊占据,褐马鸡会自动远离该栖息地的,本来褐马鸡的栖息地就很小了又被牛羊占据,对褐马鸡的生存威胁将是多大呀!

  当然,不仅仅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是这样,在其他林场也广泛存在。不错,经济发展中的畜牧业发展需要放牧、牛羊上山,但是完全可以寻找一种既不干扰褐马鸡的活动又能发展畜牧业的中间道路来得。

  2.4 水源分布与褐马鸡现状

  每一个物种的存在,与水源的分布是分不开的,"水是生命之源",当然褐马鸡在管涔山区的分布也不例外.管涔山区褐马鸡分布区有丰富的水源,如果是连雨天则是沟沟见水,水量还是很大,但季节性很明显.同时在该区域还存在四条较大的河流,分别是归于汾河侧源——芦芽河的支流高崖底河、梅洞河、圪洞河和源于荷叶萍的猗涟河,褐马鸡的饮水主要是在上述四条较大的河流和一些源于山间的沟流或泉水.该区域林地丰富,水源相当的充足,但是近几年来,在水量上有所下降,尤其是林场农村所依河流,在水量和水质上有明显的变坏,很大程度上与煤矿的滥开有关,致使地下水断层,间接影响水源的质量和数量。

  在夏季,褐马鸡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主要依赖于沟间河流和山涧泉水。在冬季,褐马鸡分布靠近林带边缘,且该季节他们的食物含汁较少,需较多水分的补充,但沟间河流水流不在,所以靠近河流的主干,然而河流的数量和质量的下降,甚至河流的干涸,被迫使褐马鸡种群迁移. 我们考察发现当地居民的生活对河流的质量也存在极大的破坏.如沿河建厕 沿河堆垃圾等等.

  3 褐马鸡历史分布状况

  根据历史文献查找和入户访谈,我们对褐马鸡历史分布作了初步的探索.早在东汉年间就有关于武将“褐冠”之说,同时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褐马鸡的英勇.两千年以前的中国很大程度上森林密布,气温比现在要冷,水源更加丰富。同时根据专家之说和我们的初步探讨,在古代,褐马鸡曾广泛的分布在中国的东部、中北部和西北部继而随着森林的面积的剧烈缩小,人为干扰更加强烈,褐马鸡的栖息地区逐步变小,以至于曾经辉煌一时的物种也被人们所遗忘. 据老年人回忆,建国的时候,在太原天龙山等地还有大量的褐马鸡出没,同时七八十年代还有少量出现,但是到现在基本上完全绝迹,当然不仅仅在太原的天龙山等地,在整个吕梁山区也演变着同样的历史,管涔山区也不例外的。

  3.1 建国初期管涔山区褐马鸡分布状况

  根据我们的考察,在建国初期管涔山区有不到40万亩的有林地分布,相当于现在有林地的一半左右。在现在褐马鸡分布区域的边围、无林地带和农耕地带,还是有森林分布的,后来由于林场的无选择性砍伐和私人偷伐等原因,终究使林场的面积极度压缩。当然在建国初期,只要有林分布的地方都有褐马鸡的分布,但是数量不是相当集中,既密度与现在相比相差很大.

  3.2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后管涔山区褐马鸡分布状况

  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初期,1980年普查褐马鸡分布在芦芽保护区1000多,估计在整个管涔山区的分布也不足2000只。在2000年普查,褐马鸡分布在芦芽山保护区3000只左右,估计在整个管涔山区的分布不足4000只。也就是说,建立保护区后褐马鸡在管涔山区的数量有相当大的提高,褐马鸡在有限的空间内密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在我们考察期间出现,保护区建立前后褐马鸡在管涔山区的范围并没有明显的扩大趋势,同时数量增加仍然局限在芦芽山保护区核心区内部数量的增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褐马鸡的数量增加仍然停留在原来有较好环境的褐马鸡栖息地,而并没有为褐马鸡种群的扩大开发新的栖息地。当然,一个物种保护的工作是相当难的。相反,有些地方处于保护区与林场的交界处,或者处于林场内部,当时未划入保护区,曾经是比较好的褐马鸡栖息地,同时也生活着比较优秀的褐马鸡种群,但是由于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而遭到人为干扰,致使该种群不得不远离这块栖息地迁往有保护措施的保护区.这样保护区内褐马鸡数量开始增加,但对于整个管涔山区来说并没有增加太多,同时可能造成保护区内的褐马鸡数量膨胀,因为野生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境。

  4 褐马鸡分布趋势的初步探索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目标,不但是要保护好地球上的生物资源和自然历史与文化遗产,还要合理的持续的利用他们,以促进人类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繁荣,使人民的生活得到不断的改善。褐马鸡的保护也是如此,不是单纯的为了保护褐马鸡而去保护褐马鸡,而应该在保护褐马鸡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褐马鸡,形成一个经济发展保护褐马鸡的良性循环。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相对于刚刚开始20多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中国来说这是比较困难的.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该是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促使物种持续的与人类和谐相处,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以来,国内形成了野生动物保护前所未有的高潮,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规定,因此在褐马鸡保护上应该加强实施该公约规定的力度.

  褐马鸡在管涔山区的分布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秋冬季低海拔地区、林带边缘、农田边缘地带,褐马鸡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尤其是相对于建立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前期的变化,但是有些林场地区却因为人为干扰的加强,近几年未见褐马鸡的出现,可以得出结论,在某种程度上,褐马鸡在非保护地带或保护力度较弱的地带分布范围仍在变小,即使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内也不例外,主要干扰因素还是因为上述的几点原因,如村庄建设、工矿企业的滥开、旅游业非科学开发、林场分布、道路建设、牛羊上山、水源分布等.

  总的来说,褐马鸡在管涔山区的分布趋势是在集中的基础上有些分布范围有些扩大,同时又有部分地区分布范围缩小,有关部门应该重视. 由于我们考察是大学生自费行动,在经济、技术、设备、时间、知识程度等多方面都十分有限,实在遗憾,不能做更深入的探索。

  5 管涔山区褐马鸡保护的建议

  管涔山区无论是历史的角度,还是现在的角度,都有褐马鸡的分布,当然,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但最终还是坚持到了现在,可以说管涔山区这块褐马鸡的栖息地生态系统对于褐马鸡生境要求是比较成熟的。当然,这是从自然生态的角度,从人为活动和生态恢复的角度来说.当今这块褐马鸡栖息地依然是那么脆弱,因为由于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和开发更加强烈,近几百年来都是如此.如果这块栖息地没有相当有利的保护措施,恐怕幸存至今的褐马鸡也将被碾入历史的车轮,或许和渡渡鸟一样消声匿迹。

  我们将就上述分析,对管涔山区的褐马鸡保护提出以下建议:

  5.1为了更加有利的保护褐马鸡这一濒危物种,在有褐马鸡分布的地区,应全部划入自然保护区,未建自然保护区的地方,应积极的申请自然保护区,同时周边林场应积极配合保护区的工作,使褐马鸡的保护突破斑状保护形成片状保护格局,向带状保护发展,逐步扩大褐马鸡保护的范围。

  5.2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法制宣传工作应拓展到整个管涔山区,最起码是所有褐马鸡分布的区域,这样会更加有利褐马鸡的社会性保护。

  5.3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和各林场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应该坚决杜绝采煤厂、炼焦、 石灰窑等污染性工矿企业在所保护范围内随意乱开, 应从保护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规划。

  5.4在农村建设方面,自然保护区应尽力协调核心区及缓冲区农民迁出,同时应合理规划沿河厕所、垃圾场等污染性生活场所的布局。

  5.5地方政府、林场和自然保护区应相互协调,促进当地教育、卫生、文化工作,以及农业生产的指导工作,可以适当地引入大学生环保社团、社会公益组织、企业等合作机制。

  5.6管涔山区的旅游开发应引入科学管理机制,加大科学管理人才的引入,不应该随意破坏性的开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更应该注意。

  5.7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应该在提供诸多便利的条件下,加大科研力度,引进科研人才,为褐马鸡保护的理论和可操作性经验提供有利的工作指导。

  5.8加强与科研院所、相关院校和社会组织的合作,积极深入研究,调查适合褐马鸡生存林地的各植被类型的分布状况、分布区域进行人工异地散放或自然过度以扩大褐马鸡的分布范围,向片状分布趋势扩展从而达到人与褐马鸡的和谐相处。该工作的开展不仅对于褐马鸡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还可为我国其他动植物的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郑作新主编,中国经济动物志,鸟类(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3

  2, 李世广,刘焕金主编,山西省重点保护陆栖脊椎动物调查报告,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3,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编,各国国鸟与中国名鸟,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4, 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编委会编,管涔山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

  5,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6, 皮广浩主编,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7, RICHARD PRIMACK 季维智主编,保护生物学基础,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8, 蒋志刚主编,自然保护野外研究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9, 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主编,污染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

  10,王献涛,崔国发编著,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类型的研究报告,2001

  12,刘焕金,苏化龙,任建强 等著 中国雉类——褐马鸡,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评论】【 】【打印】【收藏】【关闭
阿拉善宣言
入会邀请函
会员入会资格说明
执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
协会会员名录
SEE守望家园行动:SEE生态奖
·土地荒漠化迫在眉睫
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详细内容
·志愿者李彬:召素套勒盖对我说
蒙古人千百年流传下来游牧文化实际上就是对这片草地最好的保护,他们会不断寻找新的草场而让旧的草场休养…… 详细内容
入会申请 协会章程


版权所有 : 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2004
COPYRIGHT ©2004 SEE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