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筹备组筹备期工作报告 |
http://www.sina.com.cn 2005/01/18 11:25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
各位发起理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大会暨“SEE生态基金会”发起大会的含义。
在协会发起之初,筹备组的本意是建立一个规范的基金会,但由于基金会的注册程序复杂,牵涉方面较广,加之国务院新颁发的《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6月份才正式开始实行。为加速推进这项事业,筹备组决定先成立一个协会,把事业干起来,把大家动员起来,然后再注册成立一个基金会,现有的发起理事届时将全部转为基金会的发起理事,由此而为今后的大规模发展搭建一个规范的基金会平台。
因此,我们这个会议既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成立大会,同时也就是“SEE生态基金会”的发起大会。
需要说明的是,基金会一旦注册成立,基金会与协会的关系就需要加以界定。而如何界定,需要理事们决定,需要由即将选举产生的执行理事会讨论决定。
下面我代表筹备组,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筹备期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筹备期工作概况
自2004年2月14日第一次筹备会议召开以来,筹备组大致展开了如下工作:发起动员工作,制度建设工作,专家委员会筹备工作,协会办公机构组建工作,财务建设及规范化工作,成立大会会务准备工作。
截至2004年6月4日,正式承诺入会成为理事会员的企业及企业家共102家,承诺入会并参加成立大会的企业及企业家87家。到会理事会员占理事会员总数的85%,符合《章程》规定的三分之二多数。
二、发起动员工作
2003年10月,中国企业家论坛举办月亮湖企业沙龙活动,与会的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中国企业家论坛原秘书长李俊、《华夏时报》前执行总编杨平以及九汉天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共同倡议,为治理沙尘暴作些工作,动员100家中国企业家成立一个以治理沙尘暴为宗旨的公益性机构。
2004年初,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北京风格九州广告公司董事长关鹏鸣、香港嘉利来有限公司董事长穆军共同进行策划,形成了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为名称和运作平台,以治理沙尘暴为宗旨,以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家肩负生态环境责任为使命的现有思路。
2004年2月14日,第一批发起人聚会北京翠宫饭店,举行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第一次筹备会议。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九汉天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南洋教育集团董事长任靖玺、云南龙润集团董事长焦家良、清华同方环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林荣强、联和运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树新、新华信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赵民、中国企业家论坛原秘书长李俊、香港嘉利来有限公司董事长穆军、中民集团总裁刘京、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玉柱等参加了会议。杨平、杨鹏、关鹏鸣、聂晓华、朱玫等志愿者也同时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推动这一代表中国企业家社会形象的公益事业,并决定成立以刘晓光为组长,宋军、杨平为副组长的筹备组。
2004年3月12日,刘晓光、宋军、史玉柱、任靖玺、林荣强、张树新、赵民、李俊、焦家良等9位企业家为协会投入了第一笔45万元筹备费用,为协会的筹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筹备工作初期,九汉天成有限公司在办公地点、办公人员、办公设备、法律手续上为筹备组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起动员阶段,最困难的工作便是完成前30位企业家入会的工作。在此期间,刘晓光总经理、张树新董事长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顾工作繁忙,在几乎每一次企业家聚会的场所,都大力推荐协会,动员企业家入会。
这里需要着重感谢的是新加坡耀恒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宁女士以及台湾大成集团总裁韩家寰先生,他们二人专程飞回台湾,与李长荣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谋伟先生一起,通过全球青年总裁协会动员台湾企业家入会。
在发起动员阶段,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响应入会并帮助进行发起推动工作的是上海证大投资集团戴志康董事长。
这里还需感谢的企业家有,新浪网CEO汪延、美通公司总裁王维嘉、亚信科技总裁张醒生、云南红酒业集团董事长武克钢、中民集团总裁刘京、新华信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赵民、清华同方环境有限公司林荣强、巨人投资公司史玉柱以及林登顾问公司朱玫,他们都为发起动员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迄今已经入会的企业家中,大陆企业81家,台湾企业21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8家,民营、股份制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84家;北京地区企业约52家,北京地区以外企业约50家。
筹备组成员在发起动员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如此之多的企业及企业家在不到3个半月的时间聚合起来,承诺投资治理沙尘暴,这其中固然有某些商业动机,固然有朋友之间的情面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乃在于这是一个崇高的事业,这是一个惠及当代及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而崇高伟大的事业必然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并最终走向成功之路。
三、专家委员会筹建工作
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搞沙尘暴治理工作,必须有专家的介入,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从筹备组成立之初,我们就高度重视专家委员会的筹组工作。大家的一致认识是,今后的项目从前期调研论证,到中期实施,到后期验收评估,都必须经过专家委员会的程序,以保证项目的科学性及公正性。
对专家组的搭建,筹备组认为应有两个特点,一是知名科学家与适用合格专家的有机搭配;二是生态、治沙、动植物、太阳能专家与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有机搭配。
5月15日,专家委员会筹备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专家委员会工作原则》,初步研究了阿拉善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改善的设想,并成立了以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阿盟副盟长龚家栋为联络人,以中科院院士李吉均、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李良千、北大药学院教授屠鹏飞、中科院寒区旱区研究所研究员王涛、中科院植物所副研究员王玉辉、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中科院植物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广胜、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曹锦清、北京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高尚玉、中国大阳能利用专业委员会教授霍志臣、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张志耘、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教授Royal.D.Colle等15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
在此次成立大会上,专家委员会也正式成立,今后协会的秘书工作班子将设专人与专家委员会联络,务必使专家委员会的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制度建设工作
一个公益性的社团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他的公信度。我们认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要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个崇高的目标、一个透明的口袋、经营的内容也是一个——诚信。
诚信的关键在制度保证。为此,筹备组重点研究起草了三个制度,一是《章程》。《章程》是协会的根本大法,为此我们广泛征求意见,已经出台了第三次修改稿,其中争议最多的有以下几点:(1)宗旨;(2)活动区域范围;(3)会员资格;(4)理事会员与普通会员和国际会员的责权利关系。关于章程稍后还将作出说明,此处不加赘述。
二是《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项目财务管理,二是捐赠善款的管理,三是协会办公经费的财务管理。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制定时我们参考了其他基金会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基金会未成立前,协会的财务管理办法向基金会看齐,它是一个从协会向基金会过渡期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是《项目申报及管理办法》。在制定此项制度时,我们参考了国际组织的规则,也参考了国内同类组织的规则,其目的在于规范化,可操作。关于财务与项目管理办法,我们已经发给大家,目前看,这两个办法还很不成熟,只能作为暂行办法,有待于今后在实战中摸索完善。
五、协会办公机构组建工作
从2月14日开始,随着工作的大规模展开,协会筹备组开始搭建办公机构。目前,已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北京办公室和阿拉善项目办公室,协会已有正式工作人员8名。其中北京办公室重点开展发起动员工作和制度建设工作,阿拉善项目办重点开展围绕月亮湖生态旅游基地的环境保护工作。
协会目前的工作人员主体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以及志愿者,他们工作热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在项目办公室,以曾获得福特基金会环境奖项的邓仪为首,汇聚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环境工作者,他们以沙漠为家,以农牧民社区为家,正扎扎实实地开展着前期工作。按照未来基金会运作的模式,协会未来的机构将有项目部、资金募集与管理部、公共关系部、法律事务部和行政部。
六、财务建设与规范化工作
在协会筹备初期,协会既无人也无钱,主要依靠九汉天成公司的帮助,从法律注册到财务工作,均由九汉天成公司代管。九汉天成公司为协会筹备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协会工作人员的到位和发起人投资的逐步到位,规范化管理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筹备组进行了如下工作:(1)委托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对协会筹备期财务进行了审计;(2)招聘协会正式财务人员和出纳人员,从公司代管财务转向协会自管财务;(3)对初期注册中因种种原因而产生的不规范进行了调整,保证了法律上的合法合规。
目前协会已开立了阿拉善银行帐户和北京账户,今后资金原则上应由北京管理,但由于行政事业性发票开据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故暂时仍在阿拉善银行账户上。另外,协会目前也已开立外汇账户。
七、成立大会会务准备工作
进入5月中旬,筹备组主要精力转向会务筹备。
在20余天的时间里,要落实发起人的到会,政府官员、国际组织、媒体人员及其他方面人员的到会,要协调当地政府,要落实交通、食宿,要准备会议文件,要确保大会召开成功。这期间筹备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星期日休息全部取消。
围绕大会召开,筹备组成立了秘书组、接待组、会务组、保障组、政府协调联络组。与此同时,为保证大会开成一个生态教育的会议,协会项目办对月亮湖旅游景区展开了大量生态保护工作。
回顾3个多月的筹备工作,应该说筹备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对成立大会交出了一份相对满意的答卷。这期间的工作为何如此顺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反复自问。现在的答案是,因为这个事业代表了未来,代表了历史潮流,代表了人心。
这期间我们获得了大量意想不到的支持。首创集团的聂晓华、曹国宪、郁红,《资本市场》杂志林刚、卢永卓,《中华英才》杂志邓鋆,林登顾问公司朱玫,《南方周末》原资深记者甄茜,北京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莺歌、徐静,原残疾人艺术团副团长成晓露,泛亚国际公司周朝晖,北京林业大学肖雁青,北京师范大学马彦伟,来自重庆名瑞服饰有限公司的刘代等等。这些人的支持完全是无偿的志愿者行为,他们的支持和在座企业家的善举,构成了我们这一事业的汹涌潮流。因此,可以预言,这一事业必将获得伟大的成果。
2004年6月4日
筹备组副组长 杨平